余卓驊++王海波++盧險峰++趙輝先
摘 要: 為了適應汽車服務行業發展需要,該專業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本文結合多年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本科教學實踐,從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改進及教學者自身素質提高等方面,對該專業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培養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汽車服務工程 創新能力 應用型人才
我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使汽車服務業成為一個獨立的、具有極大發展空間和潛力的技術性服務行業。隨著汽車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和汽車產品的復雜程度不斷提高,完善的汽車后續服務和全面維護服務會吸引更多客戶,勢必成為汽車服務業比拼的重點。因此,如何在現有“懂技術,善經營,會服務”的專業素質要求的基礎上,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汽車服務業應用型人才,滿足當前汽車服務領域的人才需求,已成為汽車服務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熱點。
一、汽車服務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
隨著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汽車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面對眾多汽車公司各型產品推陳出新日且日益競爭激烈的發展形勢,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學生要想在汽車服務領域實現就業乃至自主創業,必須具備創新能力。
目前,各高校每年都輸出數量龐大的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日益增加。近年來就業過程中畢業生實際動手能力弱、創新意識差的問題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就業。既反映了現行課程體系的不足,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面的欠缺,進一步反映出人們對創新能力培養教學理念的誤區。因此,急需進行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具有創新能力的汽車服務業應用型人才。
二、汽車服務業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培養舉措
研究發現,當前諸多研究多從具體教學環節培養汽車服務業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如實踐教學環節和教學策略等,側重點在微觀方面。本文擬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同時提出培養汽車服務業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的策略。具體內容分為如下三個方面。
(一)更新教學理念,改進現行課程體系,深化教學改革。
創新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思想。創新與科學精神是不能分割開的,人的全面發展是推動人類創新的重要基礎。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普遍發展和迫切需求,現有那種過分強調專業教育課堂化、課程化容易造成人才片面發展,是人們在創新思想觀念上存在的誤區。針對此種情況提出優化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環節兩條措施。
1.理論課程體系
教學實踐發現,原有課程體系在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為一體等方面有所欠缺。在文科、理科、工科的相互交叉和融合方面,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應貫穿整個本科階段,尚存在一種更好的課程體系,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
經過對汽車行業的走訪調研,深入了解國內尤其是江西省內汽車服務市場的需求及發展趨勢,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和服務地方的辦學宗旨,初步提出和實施將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分為汽車銷售、汽車金融與保險、二手車鑒定與評估三個專業方向,組建三個課程群,課程群之間各有特色又相互融合(如表1所示)。這樣,通過對特色鮮明的專業課程的學習,學生更能應對服務對象性質不斷變化和汽車技術不斷更新的局面。
2.實踐教學環節
現有實踐教學環節固然很重要,主要有社會調查、畢業論文(設計)、實習及課外活動等,目的在于活躍思維、激發靈感、綜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實踐探索,現行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環節有以下幾點改進措施:
(1)增加綜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比例和執行要得到充分保證。實驗教學中每個環節都應讓學生參與其中,甚至讓學生自行設計部分環節。這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
(2)完善校內外實踐環節。傳統實踐往往是教師帶領學生在實踐基地,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認識汽車服務中的各個環節,多流于形式。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學生分組,明確不同組教學內容和目標,多設計一些自行完成的內容和環節,不同實踐內容讓他們以報告形式反饋。
(3)增加校外實習基地比例。學校實踐基地往往設施陳舊,教學內容僵化。而校外實習與市場聯系緊密,反映新形勢下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的發展方向更實際。因此,應該多增加校外實習比例和時間,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以此鍛煉學生應對新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4)盡早讓學生接觸實踐。充分利用暑期時間和大型節假日,正確引導學生參與汽車展銷活動,同時把畢業前的教學實踐提前到大學三年級后的暑假,這樣學生在暑期實習后可以在大四有針對性地強化理論薄弱環節,為接下來的實習和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汽服12級學生2015年的實踐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二)改進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本位”,注重創新能力培養。
1.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課堂學習對考試分數的重視導致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僅局限于“會考試”,而忽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如今教育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更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因此,要以此為出發點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和方法。
不管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如何,要先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優化學習方法。從而使他們善于提出問題,并努力解決問題。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有利于創新能力培養。如對汽車服務工程基礎課程關于“汽車市場調研與市場預測”部分的教學,在講解汽車市場調研與市場預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后,布置學生3到5人一組,利用課余時間圍繞汽車行業自行確定主題進行市場調研;并要求根據他們的調研寫出報告,最終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給全班同學簡明講解自己通過這次調研發現的問題。關于這次調研,20多個組的學生大致從10多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如不同品牌4S店的選址、汽車維修店的經營模式和地段的選擇、二手車的主要購買客戶類型等。最后,由教師選出有代表性的問題與全班同學一起探討,各抒己見,從而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堂”,而“學生不知所云”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創新潛能開發。
2.主動做“交流型”教師
教學過程中,“交流型”的教師深受學生的喜愛。教師應與學生保持相對平等的師生關系,正確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理解學生、待人公平、樂于交談、幽默慈祥的老師是學生心目中好老師的重要指標。這種心理反應了學生對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的一種渴望。
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是主動者、支配者,而學生是被動者、服從者。學生服從教師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但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要的是不能忽略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根本性問題。因此,以平等姿態與學生交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并選出有代表性的觀點進一步加以討論,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不斷探討知識的過程中,萌發創新思維火花。更體現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創新潛能的開發者。
(三)建設創新型教師隊伍,強化創新能力培養。
要大學生樹立勇于創新的意識,培養不斷進取創新的能力,前提是教師必須有強烈的創新觀念和實施創新教育的才能,這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必要條件。
1.創新型教師應具有更高的素質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對教育的社會性、職能、目的和方法等方面的理解和看法的總和,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理念。教學理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這就要求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在職業道德、生活理念和人生觀及心理品質等方面都嚴格要求自己。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知識傳授,還需要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發現新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求實現更高層次目標。不僅把教學過程看做單一的知識傳授過程,而是引導學生探索發現知識內在聯系和區別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和解決遇到的問題。
2.創新型教師應具有較完整的科學、人文知識體系和較強的綜合能力
一名優秀的高校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科研實踐能力及發現創新技能,同時還要有良好的處事應變、對外交流和信息處理能力。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本科培養的是復合型人才,這要求教師不僅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較高的教學水平和一定的科研能力,還要具備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不僅具有汽車專業的深厚功底,還應具有管理專業的知識素養。這就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可以在教學之余多參加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不斷完善知識體系,提高職業素養;還可利用校企合作優勢資源,到企業中掛職鍛煉,切實感受本專業應用發展新情況,有利于形成新的教學理念,從而改進教學方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結語
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教學者是對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最為主要的影響因素。本文探究結果與效果在于更新教學理念,改進現行課程體系,開設特色鮮明的專業課程群,深化教學改革;確立“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觀,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創新能力培養;加強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強化創新能力培養。高校可從自身實際出發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汽車行業發展的多變性和多樣化,進而促進我國汽車服務業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范忠奇,趙暉.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途徑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3,(8):163-164.
[2]王俊昌.汽車服務工程人才培養改革的探索[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8,(4):115-118.
[3]王興華.本科層次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及途徑探討[D].天津大學,2003.
[4]于浩淼.互動式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推動作用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21):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