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普生
丙申仲春初日,惠風(fēng)和暢,草長鶯飛。童兄芳勉,奉詩稿手上,名《閑庭韻語》,囑予作文以序之。欣然惶然,無以言表。我與芳勉兄,同在東坡赤壁詩社捻須酌句。他是黃岡市詩詞學(xué)會、東坡赤壁詩社副會(社)長。我倆雖過從無密,然感情甚篤。這不單是因為我的內(nèi)人與他的內(nèi)人,不是閨蜜,勝似閨蜜;更是因為芳勉兄為人敦厚,言訥心睿,頗為我所敬重。挑燈夜讀,只覺閑庭有界,韻語無疆。不意之中,腦際閃出這么兩言:萬千氣象煙云逸,入目經(jīng)心盡是詩。這,當(dāng)是《閑庭韻語》之面目、之韻致罷。序者,敘之謂也,引之謂也。乃為放在著作正文之前文章也。如此而已。于是遵囑命筆,展紙漫書。
童兄芳勉,羅田人氏。羅田地處大別山頷,江淮界上。俯淮河而牽皖豫,挽光黃而瞰長江。納天地之氣,沐南北之風(fēng)。隆中原以標(biāo)南北,彪史冊而鑄輝煌,乃詩韻醇厚之鄉(xiāng)也。記得上個世紀(jì)八十年代初,余供職于黃岡地委宣傳部,奉命在羅田蹲點。也是羅田仕人客氣,邀請我等觀看電影《七品芝麻官》。時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方道南先生,乘興走筆,寫了一首七律:《觀<七品芝麻官>有感》。未能料到的是,第二天和詩篇篇,紛至沓來,終成詩墻于鬧市之中。鳳山詩風(fēng),可見一斑。芳勉兄自小便受此熏陶,焉能不詩眼獨俱,詩心獨俱,詩維獨俱?“文墨場中尋雅玉,詩書卷內(nèi)飲甘泉”(《自樂》),“余輝剩墨文緣結(jié),禿筆橫斜寫大千”(《六秩晉八感懷》),可謂芳勉兄的生活常態(tài)和思維習(xí)慣。《閑庭韻語》可謂芳勉兄生活常態(tài)和思維習(xí)慣之結(jié)晶、之大成。是很值得一讀的。
《閑庭韻語》凡九章,曰“時代頌歌”“旅跡游蹤”“錦繡羅田”“題詠酬贈”“詠物寄意”,曰“田園新韻”“紀(jì)念緬懷”“感事抒懷”“楓林晚唱”。收錄詩詞作500余首。涉物、涉人、涉事,抒情、抒意、抒感,歌時感事,指點激揚(yáng),一任吟哦。此乃《閑庭韻語》一大特色。在芳勉兄之心目中,詩,無處不有,無處不在。詩,本是生活。足涉人間,心安閑庭,入目經(jīng)心,便能為之。在芳勉兄之紙筆之間,既有“泱泱禹甸屹球東”“東方神韻世稱雄”之豪邁,也有“漁歌唱罷月如鉤”“倩影波搖五彩天”之婉約;既有“芳菲吐盡終成果,樂嫁千家作素餐”之感喟,也有“樹生花果土生金”“村民談笑話豐年”之喜悅;既有“華夏喜圓千載夢”,“不改忠心永向陽”的謳歌,也有“三陪靚妞腰如柳”“包房巧結(jié)鴛鴦偶……錯、錯、錯”“豪飲三杯萬金價,遠(yuǎn)超百姓十年糧”的鞭撻。可見,詩人童兄芳勉所具有的詩的視野、詩的觸角、詩的維度,是許多人難以企及的。在他的心目中,萬事、萬物,乃至蕓蕓眾生,無不可成詩。“萬千氣象煙云逸,入目經(jīng)心盡是詩”,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語言平實暢達(dá),而意境深邃醇釅,是《閑庭韻語》又一特色。古往今來,詩話詞話,汗牛充棟。究其賢達(dá),莫過王國維先師。為詩為詞,概其要者,曰意境,曰韻味,曰張力。一般說,意境者也,乃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明代朱承爵《存馀堂詩話》:“作詩之妙,全在意境融徹。”所謂詩詞韻味,乃是令人回味無窮的審美效果。所謂張力,是指看起來是靜止不動的,但卻蘊(yùn)滿飽含著隨時可以爆發(fā)的能量和擴(kuò)張力度。細(xì)品芳勉兄的《閑庭韻語》,我們可以感覺到,他的詩詞作品是在平實暢達(dá)中,出意境、彰韻味、顯張力的。《閑庭韻語》中的詩詞作品,幾乎都沒有用什么深奧的典故,都沒有什么華麗的辭藻,都沒有什么刻意的雕飾。語言卻十分平實,韻味卻十分悠長,張力卻十分飽滿。“無邊麥海泛金黃,翁駕鐵牛收割忙。老伴送茶還未到,浪平田凈正收糧”(《夏收》)。“自然造化出奇山,九道金箍鎖嶺巔。野鳥飛臨難歇腳,游人只看不能攀。”(《九道箍》)。“柿樹滿山已染黃,尚青楓葉未經(jīng)霜。天氣爽,好風(fēng)光。山村幽徑溢清香”(《漁歌子·鏨字石初秋》)。如此這般的詩句,在《閑庭韻語》中比比皆是,不勝枚舉。讀著這樣的詩句,不僅朗朗上口,暢達(dá)明快,而且極富想象,空間闊大;不僅耐人咀嚼,頗有回味,而且字里行間,飽蘊(yùn)張力,使人產(chǎn)生許多聯(lián)想、遐想和奇想,乃至幻想。歷來為詩為詞,最忌者莫過于直白。而今我要說,直白無過錯。關(guān)鍵的關(guān)鍵是于直白中,營意境,賦韻味,蘊(yùn)張力。芳勉兄在這方面的努力,是很有成效、很有價值的,也是很值得稱道的。
值得一提的是,《閑庭韻語》讀畢,掩卷思之,竟想到了900多年前的蘇東坡。確切地說,想到了蘇東坡這位文學(xué)巨擘的美學(xué)主張。蘇老先生的美學(xué)主張,最簡明的表達(dá)是七個字:文理自然就是美。他主張文藝創(chuàng)作應(yīng)如“風(fēng)行水上,自然成文”。蘇東坡在《自評文》中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我想到了蘇東坡這位大文豪的美學(xué)主張,不獨因為我搞了幾十年的蘇學(xué)研究,是蘇東坡的鐵桿粉絲,更多是因為童兄芳勉之《閑庭韻語》所彰顯的美學(xué)主張,與“文理自然就是美”,有著某些層面的契合。這是難能可貴的。如今呀,可以說是越來越多的人認(rèn)識自然就是美;越來越多的人崇尚自然就是美;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自然就是美。蘇東坡主張的文理自然就是美,核心就是自然。我覺得,賦詩填詞,本由自然而起興,由自然而感悟,由自然而迸發(fā),非自然而莫能為也。自然之謂,一乃客觀存在,二乃得自然之?dāng)?shù),三乃順勢順理而為。舍此別無它意。綜觀芳勉兄《閑庭韻語》,給人的總體印象是,一切客觀存在皆可入詩,不謂不自然;一切平實用語,皆可成詩句,不謂不自然;一切詩詞義理,順勢順理,不謂不自然。“樂曲悠揚(yáng)興倍添,銀須白發(fā)手相牽。……快四慢三迷老眼,倫巴恰恰扣心弦”(《觀老年跳舞》)。“口罩銀紗臉半藏,披星戴月掃街忙。眾人休笑衣臟舊,心未沾污體自香”(《環(huán)衛(wèi)工》)。“清水半池高,游魚五六條。不知江海闊,獨自樂逍遙”(《金魚池》)……芳勉兄《閑庭韻語》之美學(xué)特色和審美情趣,可以說是處處可見。自然氣象,萬萬千千;自然美色,君子好逑。為詩為詞,莫不是也。品味《閑庭韻語》,對于美學(xué)追求者來,無疑是很有補(bǔ)益的。
行文至此,不禁口占一絕以作結(jié):
萬千氣象煙云逸,入目經(jīng)心盡是詩。
開戶閑庭連廣宇,春陽秋月總宜時。
是為序。
(作者系黃岡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研究員、中國蘇軾研究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xué)會理事、黃岡市東坡文化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