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發良 王 宇(通訊作者)
湖北蘄春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蘄春 435300
噻氯匹定聯合銀杏葉提取物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可行性分析
蔡發良王宇(通訊作者)
湖北蘄春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蘄春435300
【摘要】目的探討噻氯匹定聯合銀杏葉提取物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對患者神經功能的改善作用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方法選取2009-01—2011-02我院治療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1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3組,對照A組32例采用噻氯匹定治療,對照B組40例采用銀杏葉提取物治療,研究組42例采用噻氯匹定聯合銀杏葉提取物治療,其余吸氧、脫水劑、激素和抗感染藥物等常規治療措施均相同,治療30 d,觀察3組臨床療效、各項血流參數以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3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研究組評分低于對照A、B組(P<0.05),對照A、B 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有效率80.95%(34/42),對照A、B組有效率分別為59.38%、60%,研究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A、B組(χ2=4.662、4.445,P<0.05);研究組全血黏度和血漿黏度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3組紅細胞聚集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噻氯匹定聯合銀杏葉提取物可顯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改善腦血管循環,降低血黏度,且不良反應可以耐受,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噻氯匹定;銀杏葉提取物;缺血性腦卒中
缺血性腦卒中指腦血栓形成或在腦血栓的基礎上導致腦梗死、腦動脈堵塞而引起的偏癱和意識障礙,常有先兆癥狀,如頭暈、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等,血壓低時更易發生[1]。由于腦血栓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甚至導致患者偏癱發生率逐年增高,極大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研究發現[2-4],單用噻氯匹定或銀杏葉提取物均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起到顯著療效,但對于兩者聯用是否能取得更好的神經改善和血管循環改善效果,研究較少[5-6]。本研究分析噻氯匹定聯合銀杏葉提取物在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過程中改善神經功能作用和抗血小板聚集方面作用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9-01—2011-02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14例,男72例,女42例,年齡45~78(60.12±9.12)歲。隨機分為3組,對照A組32例采用噻氯匹定治療,對照B組40例采用銀杏葉提取物治療,研究組42例采用噻氯匹定聯合銀杏葉提取物治療。3組患者性別、年齡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標準(1)臨床診斷均符合2007年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且經CT或MRI確診,為首發患者;(2)所有患者或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積極配合此次研究;(3)均無藥物過敏史。排除心、肝、腎等器質性病變,傳染性、惡性腫瘤等疾患,預計生存年限>1 a。研究過程中如出現危重表現可停止,采取必要搶救措施。
1.3治療方法對照A組采用鹽酸噻氯匹定片治療,口服,2片/次(0.25 g),1次/d;對照B組采用銀杏葉提取物片治療,口服,2~3次/d,1~2片/次;研究組采用鹽酸噻氯匹定片聯合銀杏葉提取物片治療,治療同上,3組其余吸氧、脫水劑、激素和抗感染藥物等常規治療措施均相同,治療30 d,治療期間禁用其他影響血小板的藥物或血管擴張劑。
1.4療效評定神經功能評分狀況依照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MESS)標準》,以治療結束后神經功能下降評分分為4級,優:評分減少91%~100%;良:評分減少46%~90%;差:評分減少18%~45%;失敗:評分減少≤17%。有效率=(優+良)/總例數×100%。所有患者空腹抽取靜脈血,檢測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度。記錄3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情況。

2結果
2.1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3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研究組評分低于對照A、B組(P<0.05),對照A、B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治療后對照組比較,△P<0.05
2.2治療效果3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65,P=0.039<0.05),研究組優于對照A、B組(χ2=4.662,4.445,P<0.05)。雖對照B組高于對照A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3組血流參數比較3組全血黏度治療前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全血黏度低于對照A、B組(P<0.05),對照A、B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組血漿黏度治療前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全血黏度低于對照A、B組(P<0.05),對照A、B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組紅細胞聚集度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3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3組治療效果對比 [n(%)]

表3 3組血流參數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治療后對照組比較,△P<0.05
2.4不良反應3組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研究組惡心、嘔吐5例,頭痛1例;對照A組腹瀉4例,頭痛2例;對照B組輕微胃腸道反應5例。3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腦卒中是一種起病迅速、危害嚴重的腦部組織血管血液循環障礙的疾病,缺血性腦卒中指局部腦組織因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而發生機體腦組織軟化壞死,占所有卒中患者的80%左右[7],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情危急,若得不到及時救治,會造成缺血腦組織進一步擴大,影響機體正常神經功能狀態,致殘率高,給患者生活質量帶來進一步的危害。所以,急性期強調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尤為重要。在關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診療指南中[8],除常規的一般處理外,往往需要缺血損傷的病理機制進行特異性的干預,近些年來如何改善腦部組織正常循環和改善神經功能成為研究的熱點,溶栓、抗血小板治療、抗凝、降纖藥物和腦保護劑得到進一步的應用,但隨著疾病復雜化和對于藥物治療要求增高,一些既往藥物不能滿足患者的要求,對于新型藥物研究也迫在眉睫。目前,較為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阿司匹林、噻氯匹定和氯匹格雷,在腦血管病變中,血小板不僅與靜脈或動脈血栓形成有關,且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長期形成有關[9],所以,應用抗血小板藥物作用于急性期缺血性腦卒中可被認為是早期的二級預防。噻氯匹定[10]是一種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較強,并有一定的抑制血小板釋放反應作用,再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中屬于ADP受體拮抗劑,體內給藥、體外試驗結果發現噻氯匹定對二磷酸腺苷(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且還具有一定的解聚作用,同時其對膠原、凝血酶、花生四烯酸、腎上腺素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亦有抑制作用,還可與紅細胞膜結合,降低紅細胞在低滲溶液中產生溶血傾向,可改變紅細胞的變形性及可濾性;可降低全血的黏滯度改善微循環。其抗血小板作用機制尚不清楚,吳毓玲等[11]通過川芎嗪聯合噻氯匹定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效果顯著,對神經功能改善方面尤為突出。銀杏葉提取物是一種新型用于缺血性腦卒中治療當中的藥物,具有以下幾方面作用[12]:(1)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清除機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抑制細胞膜的脂質發生過氧化反應,從而保護細胞膜,防止自由基對機體造成的一系列傷害。(2)對循環系統的調整作用:通過刺激兒茶酚胺的釋放和抑制降解,以及通過刺激前列環素和內皮舒張因子的生成而產生動脈舒張作用,共同保持動脈和靜脈血管的張力。(3)血液動力學改善作用:具有降低全血黏稠度、增進紅血球和白血球的可塑性、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4)組織保護作用:增加缺血組織對氧氣及葡萄糖的供應量,增加某些神經遞質受體的數量,如毒蕈堿樣、去甲腎上腺素以及五羥色胺受體。劉琛等[13]對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對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療效分析,安全有效,在改善腦部神經功能方面。國外研究發現[14],銀杏葉提取物在治療癡呆或改善患者記憶功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研究發現[15],在改善血液循環方面,銀杏葉提取物安全可靠。同時銀杏葉提取物中有效成分銀杏酮明顯改善大鼠阻斷雙側頸總動脈的腦電圖缺血變化,降低腦缺血引起乳酸脫氫酶釋放,改善腦循環,雖然這兩種藥物均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中效果顯著,但對于兩者聯用能否取得更好臨床療效的研究較少。
本研究發現,在神經改善方面,噻氯匹定聯合銀杏葉提取物效果遠遠好于兩種藥物單用,治療后神經缺損程度評分研究組低于對照A、B組(P<0.05),雖A、B 2組有差別,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藥物單用均具有改善神經功能的作用,尤其在急性期,通過抗血小板聚集或改善血液循環狀態及時恢復腦部組織缺血壞死區氧氣供給,恢復神經系統的正常運行,其效果也可相互疊加。在改善血流指標方面,研究組全血黏度和血漿黏度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聯用效果好于單用,治療后3組紅細胞聚集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者聯用無疊加效果。不良反應方面3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可以耐受,對患者影響較小。
綜上,噻氯匹定聯合銀杏葉提取物可顯著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改善腦血管循環,降低血黏度,且不良反應可以耐受,值得臨床推廣。
4參考文獻
[1]Siebert J, Gutknecht P, Molisz A, et al.Hemodynamic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brain stroke[J].Arch Med Sci,2012,8(2):371-374.
[2]蘇祖祿,蘇海,張毅,等.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對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流動力學效應的影響及評價預后[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3):5 130-5 132.
[3]趙君.銀杏葉提取物聯合阿托伐他汀鈣治療缺血性腦病98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3,19(11):33-35.
[4]黃甫輝.舒血寧注射液治療老年缺血性卒中的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4):589.
[5]瞿鷹,黃艷玲,張敏,等.銀杏葉提取物(杏丁注射液)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學,2003,32(10):1 402-1 403.
[6]Pineo G, LinJ, Stern L, et al.Economic impact of enoxaparin versus unfractionated heparin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ophylax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 hospital perspective of the PREVAIL trial [J].J Hosp Med,2012,7(3):176-182.
[7]陳懷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中西醫診療指南》解讀[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3,25(11):949-954.
[8]劉鳴.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療[J].國外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5,13(4):274-277.
[9]姜丹,馬連星.銀杏葉提取物結合早期康復治療對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6,9(6):580-582.
[10]Takeuchi K, Takayama S, Izuhara C.Comparative effects of the anti-platelet drugs, clopidogrel, ticlopidine, and cilostazol on aspirin-induced gastric bleeding and damage in rats[J].life Sci,2014,110(2):77-85.
[11]吳毓玲.川芎嗪與噻氯匹定聯合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研究[J].黑龍江醫學,2004,28(8):578-579.
[12]陸向英.銀杏葉提取物對老年性疾病的治療作用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4):140.
[13]劉琛,白向榮,王育琴.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治療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療效與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中國藥房,2014,25(8):691-695.
[14]Schulze A, Hartung P, Schaefer M, et al.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TRPA1) channel activation by the thienopyridine-type drugs ticlopidine, clopidogrel, and prasugrel[J].Cell Calcium, 2014,55(4):200-207.
[15]Furie KL, Kasner SE, Adams RJ, et al.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 2011,42(1):227-276.
(收稿 2015-05-23)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1-00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