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書芹
河南封丘縣人民醫院 封丘 453300
病毒性腦膜炎患兒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
柴書芹
河南封丘縣人民醫院封丘453300
【摘要】目的分析影響病毒性腦膜炎患兒預后的相關因素。方法以我院2012-01—2015-01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腦膜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患兒治療后轉歸情況分為預后不良組(預后不良)與預后良好組(預后良好),比較2組癥狀、體征、輔助檢查結果等資料,將上述資料納入單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總結影響患兒預后危險因素。結果預后良好組發熱持續時間>15 d、昏迷、精神萎靡、腦電圖中重度異常比例分別為13.33%、0.00%、1.67%、33.33%、13.33%,均顯著低于預后不良組的40.00%、12.50%、15.00%、87.50%、50.00%(P<0.05)。2組蛋白含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上述因素行Logistic回歸分析,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腦電圖中重度異常、昏迷、發熱持續時間>15 d及蛋白含量。結論影響病毒性腦膜炎患兒預后相關因素較多,其中腦電圖中重度異常、昏迷、發熱持續時間>15 d及蛋白含量低為獨立危險因素。
【關鍵詞】病毒性腦膜炎;預后;相關因素
病毒性腦膜炎主要表現為腹瀉、發熱、嘔吐等癥狀,由不同病毒感染引起[1],具有發病急、炎癥主要累及腦膜、致殘率或病死率較高特點[2]。本研究通過分析100例病毒性腦膜炎患兒的相關資料,總結影響其預后的危險因素,旨在為疾病早期診治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抽取我院2012-01—2015-01收治的病毒性腦膜炎患兒100例,均符合《實用兒科學》[3]中病毒性腦膜炎診斷標準。男53例,女47例;年齡1~13歲,平均(5.3±1.4)歲;均表現出發熱癥狀,伴頭痛癥狀13例,嘔吐62例,皮疹38例,精神萎靡55例,嗜睡7例,昏迷5例,抽搐8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史40例;明確病因25例(腸道病毒感染16例,腮腺炎病3例,皰疹病毒感染6例)。
1.2方法2組患兒入院后及時接受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查、血常規檢查、腦脊液檢查、血病原學檢測等相關檢查。均接受退熱、降顱壓、水電解質紊亂糾正、抗病毒藥物使用等綜合治療。治療14 d或出院前行腦脊液等相關檢查,評價患兒治療效果。根據患兒治療轉歸情況分為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良組,好轉出院、無后遺癥者60例,納入預后良好組;死亡或遺留精神異常、運動障礙、癲癇等后遺癥者40例,納入預后不良組。

2結果
2.1單因素分析預后良好組發熱持續時間>15 d、精神萎靡、腦電圖中重度異常、低鉀血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預后不良組,腦脊液檢查蛋白含量明顯低于預后不良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病毒性腦膜炎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2.2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對單因素中P<0.05的變量進行賦值:發熱持續時間>15 d(是=1分、否=0分)、昏迷(是=1分、否=0分)、嗜睡(是=1分、否=0分)、精神萎靡(異常=1分,正常=0分)、腦電圖(中重度異常=1分,正常或輕度異常=0分)、低鈉血癥(是=1分,否=0分)。Logistic回歸分析示,腦電圖中重度異常、昏迷、發熱持續時間>15 d及蛋白含量低。見表2。

表2 病毒性腦膜炎預后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3討論
病毒性腦膜炎與病毒腦炎臨床癥狀類似,均由各種病毒感染致顱內炎癥,但前者炎癥集中于腦膜,而后者炎癥累及大腦實質,病情更嚴重,致殘率及病死率相對更高[4]。目前,臨床關于病毒性腦炎、結核性腦膜炎預后相關因素研究較多,但關于病毒性腦膜炎患兒預后影響因素研究相對少。本研究通過單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影響病毒性腦膜炎患兒預后危險因素,以為疾病臨床診治,改善預后提供依據。
臨床發現,疾病嚴重程度、患兒自身免疫能力、治療效果等是影響病毒性腦膜炎預后的相關因素,病情越嚴重,預后可能越差。患兒自身免疫能力差,不僅增加病毒感染幾率,而且影響治療耐受性,不利于預后。Shearer等[5]研究發現,病毒性腦炎預后與驚厥、意識障礙、發熱癥狀持續時間長密切相關,特別是早期預后。由于病毒性腦膜炎與病毒性腦炎在臨床癥狀、發病原因上有相似之處,為此研究時可借鑒該疾病預后影響因素分析結果。梁景云等[6]研究發現,病毒性腦膜炎患兒PCT(降鈣素原)、MMP(基質金屬蛋白酶)、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水平上升,且其水平越高,病情越嚴重。本文在循證基礎上將患者臨床癥狀、腦脊液檢查、腦電圖檢查等資料納入單因素及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影響病毒性腦膜炎患兒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1)腦電圖異常。病毒性腦膜炎主要由流感病毒、腸道病毒等相關病毒感染引起,感染后機體腦膜及腦實質損傷,進而刺激腦細胞及腦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炎癥反應,為此加強患兒腦電圖檢查在診斷疾病、評估預后中有重要作用,且腦電圖異常程度越高,提示疾病越嚴重,預后可能越差。(2)蛋白含量,腦脊液中蛋白于各腦室、蛛網膜下腔中存在,其在維持顱壓穩定中有重要作用,病毒感染時會對中樞神經細胞功能造成不良影響,蛋白性狀變化致使顱內壓上升[7-8]。本研究結果顯示,預后良好組患兒蛋白含量明顯低于預后不良組,且兩者呈負相關性,表明腦脊液蛋白含量越低,患兒預后越差。(3)發熱持續時間>15 d及昏迷。發熱不僅增加患兒痛苦,而且易引發感染、營養不良等,增加肺部感染幾率,進而進一步影響機體免疫能力,基礎代謝率高,加重病情,致使預后不良[10]。若合并低鈉血癥,影響血漿滲透能力,加重腦水腫癥狀,致使患兒出現昏迷、意識障礙等,病情惡化而預后差。
綜上所述,影響病毒性腦膜炎患兒預后相關因素較多,包括昏迷、嗜睡、精神萎靡等,其中影響疾病獨立危險因素為腦電圖中重度異常、昏迷、發熱持續時間>15 d及蛋白含量高。臨床需根據患兒表現、相關檢查(CT、MRI、心電圖)及時診斷、治療疾病,同時加強相關危險因素監測及預防處理,以降低疾病并發癥發生率,改善其預后。
4參考文獻
[1]楊賽,唐靜文,陳枚,等.早期鑒別小兒結核性腦膜炎和病毒性腦膜炎的回顧性研究[J].醫學臨床研究,2013,30(6):1 053-1 056.
[2]黃志庚.病毒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及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的變化規律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4,21(5):630-631.
[3]諸福棠,吳瑞,胡亞美.實用兒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743-744.
[4]李明磊,王華.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預后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23):1 817-1 820.
[5]Shearer P,Riviello J.Generalized 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 in adults and children:treatment guidelines and protocols[J].Emerg Med Clin North Am,2011,29(1):51-64.
[6]梁景云,伍松姣,徐文麗,等.病毒性腦膜炎患兒血清及腦脊液 PCT、VEGF、S100B 蛋白、NSE、MMP及 CGRP變化的研究[J].廣西醫學,2013,35(6):748-750.
[7]謝本維,杜翔,小平措,等.64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的預后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4,8(1):65-68.
[8]謝輝,李靜梅,何鈺婕,等.結核性腦膜炎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2):61-63.
[9]馬芳,李明星,李麗,等.寧夏一起埃可病毒9型病毒性腦膜炎暴發疫情的流行病學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1,33(1):44-47.
[10]王月,楊巧芝,董勝英,等.兒童重癥病毒性腦炎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15,55(13):93-95.
(收稿 2015-05-16)
【中圖分類號】R5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1-00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