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安紅柳
在農科類院校的自然學科中,實驗室分為兩類,一類是教學實驗室,負責專、本科生的實驗教學,既是教師傳授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的重要平臺,又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模式[1];另一類是科研實驗室,是研究生和教師進行科學研究和實踐創新的重要場所,是創造性成果的聚集地及創新人才的匯總基地[2],實驗室水平直接關乎科研質量。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高校建設與發展的投入,實驗室建設及儀器設備逐漸走向高端化,大批大型、高精密儀器設備進入實驗室,實驗條件顯著提高,但作為實驗室進行教學、科研、儀器設備使用與維護的實驗員隊伍建設明顯滯后[3],制約著高校教學和科研的發展,因此,建設一支業務素質高的專業技術隊伍迫在眉睫。
1.農科實驗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1.1重視度不夠。
目前我校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科研實驗室大都是高精密儀器,而教學實驗室所用儀器寥寥無幾,僅有的大多都是20世紀80年代的儀器,即使是近幾年購置的儀器也都是僅具有簡易功能的老式、質量較差的產品,出現故障是家庭便飯,測出的數據大多不準確,嚴重影響教師、學生興趣。
存在重理論、輕實驗的現象。一些教師認為實驗主要是理論知識的驗證和回顧,實驗員被列為教輔人員,主要是負責實驗室的衛生、安全、藥品的管理及專、本科生教學實驗準備工作。
1.2數量嚴重不足,實驗隊伍學歷層次低。
我院共有植物保護、農學、農業資源與環境三個專業,實驗門數眾多,我院目前僅有5名實驗員,其中有正式編制5人,其中農場工3人,初中學歷,碩士2人(引進人才家屬),每個實驗員負責8-10門課程的準備工作,這就要求實驗員具有廣泛的知識背景,但由于傳統錯誤觀念,認為實驗室的職責只是實驗室的日常運行和管理,一度被認為是凡是識字的人都會做,不需要專業、學歷,故地位低,高學歷的人員不愿意從事此類工作。目前大部分實驗員來自農場工和引進人才的家屬,專業基本不對口。
1.3結構不合理,實驗隊伍不穩定。
我院實驗員的來源有兩類,一類是原來的農場工,學歷均為初中,年齡50以上的有2人,40以上1人,另一類是博士家屬學歷為碩士,2人年齡均在30左右。其中實驗員副高職稱0人,中級1人,初級2人。
實驗員的最高職稱是高級實驗員,副高職稱,故具有高學歷的人員進校工作一段時間后爭先改變身份,實驗員交替頻繁,例如植物生理實驗室5年內更換實驗員6名,平均不到一年就跟換一次,而對口專業的人員卻都是臨時工,待遇低,導致實驗員每隔半年左右就換,管理混亂。
1.4高校實驗員管理體制有弊端。
1.4.1缺乏培訓機制。
我校實驗員缺乏系統的在職培訓和基本的入職培訓,因大部分實驗員專業不對口,基本的實驗不會準備,大部分實驗材料需要專業教師的配合,只能做最基本的、最常規的實驗,導致學生興致缺缺,曠課、遲到、早退現象屢見不鮮。
1.4.2激勵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校的實驗員僅僅是教輔人員,只負責本科生的教學,所有實驗員待遇僅是考慮職稱,不根據工作量來調整,導致實驗員之間工作量差異太大,每年到排課的時候都推三阻四,抱怨連連,所有準備工作只是應對,實驗課實驗員只是準備,根本不懂操作,更別提基本原理。
1.4.3職業倦怠,積極性差。
實驗員工作是重復性的、瑣碎且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進行衡量,干得好與壞、多與少,都是一樣的待遇,所以大家都僅是完成本職工作,沒有人愿意嘗試新的課題,故很難有成就感,產生職業倦怠。
1.5不能滿足開放性實驗室要求。
農科本科實驗課程門類眾多,要求實驗員不僅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動手操作能力強,對儀器熟悉度高,會基本的保養與維修,能獨立夠指導學生完成創新實驗,我院實驗員不是學歷低,就是專業不對口,基本的實驗都開展不了,更別提創新性實驗。
2.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
2.1轉變觀念,重視實驗隊伍建設。
改變傳統對實驗工作人員的錯誤觀念,實驗員不僅要管理實驗室的日常事務,準備實驗,而且要參與全程指導學生實驗,熟悉每一臺儀器的使用,對于自然科學類實驗室而言,技術和設備更新速度之快是前所未見的,對實驗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實驗員有較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需要在短時間內學會儀器的使用,指導學生使用,能夠直接了解實驗中出現的各類情況,是學生和教師溝通的橋梁,故在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次,實驗員還是重要的科研人員,他們每天與實驗打交道,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科學研究,很多著名的科學家都是實驗員出身。實驗技術隊伍是實驗室建設、管理和科研的主力軍,在高校人才培養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2加快高學歷實驗工作人員的引進工作。
制訂人才引進計劃,公開向社會招聘專業對口的優秀碩士或博士充實到實驗教學隊伍中,這些人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熟練的操作技能、較強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不但能指導本科生教學,而且能加入科研團隊,進行科學研究工作。
另外,在引進博士家屬安排工作時,要充分考慮其相關專業素質,只有專業符合的配偶才能補充到實驗教學隊伍中,不能隨意安排。
2.3重視對現有實驗技術人員的培養。
學校定期安排實驗教學人員出去進修、學習,特別是鼓勵青年實驗技術人員參加學歷教育。學院每年組織教師對實驗員進行短期的實驗培訓。
同時,把實驗技術人員編入相應專業的科研團隊,讓他們接觸最新的實驗技術、最前沿的知識,從而進行實驗創新,改進現在的實驗教學。
2.4穩定實驗隊伍。
更正實驗員的地位,強調實驗員與教師地位相同,都是教學一線的主力軍,在待遇方面實行同工同酬,課時方面與同等職稱的教師工作量要求相同,準備工作按照實驗總課時的40%進行計算,超課時按照超課時津貼予以獎勵。
對實驗員實行定編定崗制,工作人員必須工作一定的年限才允許更換崗位,培養實驗技術人員的職業歸屬感,盡量減少人員流動。
3.結語
實驗室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和提升科研成果的搖籃,實驗員隊伍是實驗室的管理者和參與者,占有重要地位,故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摒棄傳統錯誤觀念,加強實驗教師隊伍的建設,使其適應當前農科類高校實驗教學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范珍明,周志宏,郭夢安.高校實驗隊伍專業化建設研究探索[J].科技展望,2015(24).
[2]儲艷蘭.高校建設高質量實驗師資隊伍的現狀與對策[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68-70.
[3]江海,曾海濤,霍科科,等.地方高校生物實驗教學隊伍建設、培訓、考核機制研究與實踐[J].輕工科技,2015(1):123-125.
通訊作者:安紅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