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潔
數學是基礎課,在小學教學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對小學數學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說如何用最少的精力和時間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幾年來我積極思考,與學科組的其他教師交流,并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開展了有益探索。
一、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是一項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它的計劃性、目的性主要體現在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上,教學目標是老師課堂教學的一桿標尺。要設置一個明確而具體、又符合學生特征的教學目標,我們就必須認真學習教材和課程標準,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認識比”的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2.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關系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會把比改寫成分數的形式。3.使學生在觀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培養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制定清楚、明確、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它對每節課教學活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直接引導所有教學環節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策劃、組織,打造出充滿活力和學有所用的高質量課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合理組織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尊重學生實際,重組教材內容,合理安排知識結構,便是創造性使用教材的一種表現形式。這個年代的小學生,初步擁有了一些對知識進行推理的潛在意識,再加上家長的教育水平也越來越高會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不少孩子對一些教科書中的還沒有教學內容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和理解。因此,了解了這一情況,又根據《認識比》這節課知識點多而又零散,得出主要知識點有:①比的意義;②相同類量和不同類量的比;③比如何讀、寫;④比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⑤什么叫比值,如何求比值,比值可以是哪些數;⑥比可以寫成分數形式;⑦比的后項不為零;⑧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我進行了這樣的教學設計:首先教師把本課的重點(比的意義)在創設的情境中及激烈的討論中揭示出來,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1.比的寫法。2.比的各部分名稱。3.如何求比值?4.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通過合理組織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這樣我就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教材的補充了。
三、讓學生主動參與,提高教學效率
學習的主人是學生,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與學生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尤為重要。因為,在參與過程中,孩子們通過動嘴、動腦、動手親身體驗認識的過程,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學會了如何學習,而不是被動地從老師那里得到現成的結論,記憶更深刻,它將對學生的認知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因此,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是有效認知發展的需要。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這一課時,課前準備了六份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在課堂上分小組合作,讓孩子們親自參與倒黃沙的實驗。在實驗中學生很快就探索出:圓柱的體積就等于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或者是圓錐的體積就等于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更讓我驚喜的是,學生在倒黃沙的試驗中還得出:圓柱和圓錐體積相等,底面積相等,那么圓錐的高是圓柱高的3倍(或圓柱的高是圓錐高的1/3)。對于“圓錐的體積”的第一課時,學生就能領會到這一點,這全歸功于學生的主動參與。
四、引導學生開展反思,提高教學效率
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教師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一方面可以對問題理解得更透徹,使思維過程得到優化,問題本質得到揭示。另一方面能夠疏通知識點之間的互相聯系,由此增進知識的轉化和遷徙,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學生的學習反思意識,是教師要在學生做題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建立和強化的,使學生理解學會學習反思的意義,明確反思調控的重要性。教師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通過具體的例子明白它是不可能“事事順利”的,有時也很難“一步到位”的。問題是要學會自覺反思,理解解題過程是否正確,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確。一旦發現有問題存在,就要及時進行控制和解決問題,從而保證學習目標的順利實現。
例如解應用題:“機動車制造廠有小卡車和大卡車共650輛,其中小卡車占總車輛的30%,后來又生產了一批小卡車,這時小卡車占總數的2/3。問后來又生產了小卡車多少輛?”開始時,學生一般會從小卡車的角度思考,用650×30%=195(輛),先求出原來小卡車的輛數。再根據又生產一批小卡車,這時小卡車占總數2/3的條件,這個時候會有兩個不一樣的想法:一部分學生會使用650×2/3得出又生產后小卡車的數量,由于有生產后的汽車的總數(即“單位1”)已經發生了變化,顯然,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另外一部分孩子認為總數量有了變化了,目前的總數量包括又生產的小卡車的數量,而又生產了多少輛小卡車正是問題所要求的,所以出現思維“卡殼”。這時,老師要引導學生了解所存在的問題,再提醒學生:“我們回過來想一想,這個問題出在審題上呢,還是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或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上?”通過反思,學生迅速調整了解題思路,改從大卡車的輛數上考慮:于是從大卡車占原先總數的1-30%=70%,得650×70%=455(輛),又生產一批小卡車后,大卡車輛數沒有發生變化。又生產之后大卡車的數量占汽車總數量的1/3,用455÷1/3或者455×3就能夠得出有生產之后汽車的總數量是1365輛。因此,又生產的那一批小卡車的輛數就是1365-650的差,這樣問題得到了解決。經歷了以上這個過程,孩子們知道了學習反思的重要性,從而加強了學生反思的主動性。
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還有很多方面要研究,作為一線數學教師,我們的教學理念要不斷更新,業務水平要不斷提高。在教學中要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為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