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玲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一直是中學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隨著新課改和高效課堂的推行,“學案式”教學法已經進入課堂,學案對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策略非常有幫助,這是學案最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需要在具體實施時引起注意。
“學案式”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倡導教師與學生并重,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所謂學案式課堂教學,就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針對每課學習內容編制出學案,在老師既定的學習方案指導下,以教師的指導為主導,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包括學什么、怎樣學和如何用等問題。具體地說,老師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學案”,從基礎知識結構的掌握、解題技能的培養到研究和創新能力的開發,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系統的指導。學生借助“學案”作為導航,以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然后帶著未解決的問題進入課堂,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完成對知識的探究,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一、學案教學的特點和優勢
1.學生在教學過程的優化中得到主動發展?!皩W案式”教材的課堂教學機制的構建,調動了學生這一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促進他們獨立自由地思考問題。它給全體學生提供了足夠的參與機會(如參與的狀態,參與的廣度、參與的時間和參與的方式等)和主動探索信息(如富有思維價值的提問、訓練題等)及利用信息自主討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通過“學案式”教材的導學,學生不再像以前那樣等待老師“奉送真理”,而是創造性地精心自主探索。在“學”中“創”,學會學習,學會思考,這種迥異于缺乏引導的傳統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從而使每個學生得以在“自主發展”中塑造自尊、自重而又富有創造性的健康人格。
2.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皩W案式”教材的利用,調動了學生的預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預習效果,使學生在課前就了解學習目標,這樣每堂課的教學,學生都有備而來,加快問題解決的速度。再加上新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教師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在了解和掌握研究學生創新學習的心理素質、情感因素、智力品質、方法技巧和自我監控能力的基礎上確定教學策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3.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了智力發展?!皩W案式”教材的編寫、使用都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為目的的,在”學案式”教材的設計編寫中,學習目標明確,安排了“學法指津”、“釋疑解難”、“知識鞏固”、“能力提高”等內容,對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作了全程的引導,便于學生自學?!皩W案式”教材內容設計著眼于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因此課題研究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4.教師在“學案式”教材開發的研究中得到了發展。(1)更新了教育觀念,提高了教學能力?!皩W案式”教材導學的課堂教學機制的構建實施,隨著創造性教育思想得到貫徹、落實。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在課題實施中加深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正確認識,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逐步成為備課、上課、評課及對學生評價不可缺少的思考和評估要素。一種以關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人本教育”思想在教學中逐步得到確立,并在當今實施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越來越深入人心。同時,促使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主動地、堅持不懈地獲取新信息和接受新知識、新思想。(2)提高了科研意識與科研能力,專業得到了成長。通過系統的研究,拓展了教師整體隊伍的科研素質與科研能力。通過研究,大部分教師都能探索和運用一系列科學實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并使自己的研究過程規范,圍繞課題研究撰寫不少教學論文。教師的教科研意識得以增強,教學理念得以不斷更新,教科研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當然,學案式教學模式也存在局限性,需要在實踐中引起注意和反思,現在具體總結以下幾條和大家討論。
二、學案式教法應該注意的問題
1.在“學案”式教學模式嘗試的起步階段,教師要以“學案”完全代替“教案”還是不大可能,應是“教案”與“學案”相結合。畢竟教師編寫整套“學案”的工作量很大,而且“學案式學習”中有大量的課堂討論、問題探究、理論探究,要花費很多時間,所以不可能對每一課都進行全套流程,只能選一些重點課文進行探究,即使對某一課的探究也不能面面俱到。學案在編寫過程中應發揮全組教師團結協作的精神,教師之間取長補短,互相學習,資源共享,這樣才能減輕工作量,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
2.學案具有較強的使用價值。學案有助于學生把握教學脈博,節省時間(如少抄筆記),使學生有更多的思維時間和空間。該學案是學生預習、上課時必備的任務手冊,是課后復習的參考資料。但現在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較弱,所以最好在高一的時候就采用學案式教學,使學生一開始就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的習慣,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多方面的技能和能力。
3.教師在“學案式”教學模式中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學案式教學”中,誰努力思考誰就有收獲,誰積極參與誰的收獲就大。性格開朗、交往能力強、能說會說的學生容易獲得更多的機會,而那些靦腆、拘謹、文靜、沉靜喜歡沉思冥想的學生可能容易成為“看客”。另外,有的學生全身心投入并積極參與,提高了參與效率;相反,有的學生可能對某一層面、某一方面的問題感興趣,而對其他的問題可以說是毫無興趣可言,在討論探究的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因此,在“學案式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及時給予不同學生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真正參與問題的討論中,進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蘊藏于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和平等交流對話的真正魅力。
當然,“學案”教學法的探索僅僅是一個起步,要進一步地優化“學案”結構,優化課堂教與學的全過程,還需要在原有實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實踐、改革、創新,才能真正走向成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