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靜
摘 要: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主體,教師的角色定位要準確。英語課程改革過程中存在很多弊端,制約了英語教學的發展。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語教學現存的弊端,闡述了具體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 弊端 對策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課堂教學則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主要渠道。然而,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初中英語教學存在許多弊端,本文試從不同角度提出解決的對策。
一、當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弊病
(一)缺乏對新課改的理解
新課改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其在推行的過程中受到各方面力量的阻礙。新課改的推行對傳統教學產生一定的沖擊,但在實際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的更新難以適應課改跨度,因而教師在主觀上對新課改的排斥心理較強,束縛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發展。雖然新課改對教師的教學觀念具有一定的影響,使傳統的教學思想得以改變,但是許多教師依然沒有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
(二)教學手段單一
英語課堂上教師只注重英語教學的詞匯和語法教學,而忽視了語境,老師說的多,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就少,致使學生不樂于參與教學,學習積極性也逐漸降低。
(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
學生學習能力是掌握知識的關鍵,學習方法的掌握對于學生的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單純地讓學生去記憶而忽視了思辨和創新,導致學生自主獨立性較弱。在英語教學中,對英語理論知識的講授除去教授學生對事物的認知方法外,缺少專門的指導和培養,由于學習方法的缺乏,導致學生英語學習能力較差。個別教師自身素質存在問題,還有的個別教師不給學生思考的機會,這樣不利于對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培養。
(四)教學評價方式簡單化
目前教學評價制度仍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指揮棒,英語教學的評價體系缺乏積極性、創造性與主動性。英語教學的評價指標和內容過多指向英語學科知識和技能,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達不到評價的最佳效果,更不利于學生綜合英語技能素養的培養。評價不等于考試,但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學校都以其所教班級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標準,把學生的筆頭考試成績作為教師評先樹優的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學法的指導。
二、初中英語教學弊端的解決對策
(一)更新教學觀念
1.教師要學習現代化教育教學理論。
《英語課程標準》核心是培養學生為交際初步應用英語能力。在英語教學中要求教師學習現代化教育教學理論,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教師角色應該由傳統的主導者轉換成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英語教師要結合豐富的教學經驗與與眾不同的教學優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富有實效的語言技能訓練活動,教師由接受者轉變為分析者、探究者的角度,推動學生達到“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學習境界。
(二)教法方法的多樣化
1.創設情境,激發信心。
一是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由于學生在成長中的差異性,必然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深刻地影響著他們。中學生會受到心智發育的影響,難免產生失誤。在面對學生的這些失誤時,教師應以包容的方式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同時教師也應給予其全過程的鼓勵,從而實現合理教學氛圍的營造,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性。二是要善于表揚和激勵。一位善于表揚、鼓勵的教師教出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高。當學生受到老師的表揚時,他們會整堂課都昂著頭,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當學生回答不出時,教師要耐心地引導學生找出答案,讓學生有愉快的心情。教師要把親切、信任、尊重、友好的情感傳遞給學生,還要想方設法激發英語學習興趣。
2.創設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
知識的建構來源于已有經驗,中學中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相互滲透,又彼此提高。聽和讀是以內部語言到外部語言的內化過程,寫的能力在聽、說、讀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因此,在英語教學問題上,各種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語言情境將有利于解決英語教學遠離真情實感的問題,如:在具體生動的語言情境中,讓學生不僅掌握語言知識,而且激發潛在的表現欲望。可見情境創設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和創造力等發揮重要的作用。
(三)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1.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在學生的認識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個別同學不善于傾聽別人的見解,應采取多種措施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以多維的、多樣的、多角度的、高密度的展示方法作用于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們全身心地投入,從而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2.思維品質培養的模式。
思維活動在語言的產生、發展和使用中起決定作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需要遵循領會——模仿——理解——初用——操練——活用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把握文章內容和主旨,然后進行模仿性練習,把握弄清段落大意及段落關系,最后讓學生獨立運用有關語言點。
(四)有效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對課堂教學活動過程與結果做出的一系列的價值判斷行為,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調節教學內容和教學節奏。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又可以關注學習的過程。教師的評價體系可通過課堂學習活動評比的方式反映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梁承峰,張丹.初中英語課程教學法[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李萬芳.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J].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