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推動力,是成才的起點。當一個人對生活的多方面感興趣時,他就會對生活充滿信心,感到生活充實而有意義,當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時,他就會有一種強大的力量,激勵和推動他去克服困難,學習新事物,掌握新知識,獲得新發現。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我在地理教學中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利用多媒體,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傳遞地理信息的容量大、速度快,地理教學名詞概念多,原理、規律也不少,知識點多,但面廣,往往需要借用地圖來幫助學習理解、類比歸納。地理講課過程中需要插入大量繪圖和資料,實現圖文轉換。多媒體課件包含的地理信息遠遠大于普通的地理畫片、掛圖、版圖等,而且傳遞的速度要比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繪畫迅速。同時,多媒體教學通過動畫、聲音、圖像等多方位刺激,促使學生多感官并用,增進了學生對地理信息的記憶、理解。使課堂變得更加高效,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在學習“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時,多媒體動畫制作,學生看后一目了然,不僅明確了位置關系,而且了解了各大行星的活動規律。
二、利用實物教具進行教學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每個學科都有本學科的特點,課堂上利用教具也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整天面對一塊黑板,難免會出現學習上的過度疲勞,當我拿著地球儀模型走進教室時,同學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隨之迸發出來,想探個究竟的想法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來,這時,我利用學生對教具產生的興趣展開演示和學習,在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同時,可把教材的難點直觀化和簡單化,從而學會了經緯線這一難點。
三、利用角色扮演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根據初中地理課程標準,依據地理活動內容創設問題的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扮演,來深入實際生活進行設身處地的學習地理知識,主動自覺地學習思考,解決問題發現新知,不斷地完善自我,展現自我,使課堂充滿活力。例如:七年級上冊<<多變的天氣>>一節,我設計了一節,我是播報員的活動,利用多媒體提供天氣預報內容,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由每個小組推舉一個播報員,進行播報評比活動,看哪個組表現的最好,播得最準確,學生在表達和參與的同時,強化了對天氣符號的認識,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學們對地理學科有了一種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在合作探究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興趣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精細,很多工作都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所以要通過小組活動,相互交流,合作互動,培養學生主動自覺的合作探究能力和互助精神,更好地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例如,在交通運輸時,可以設計這樣兩個問題,1.青藏鐵路的修建為什么要選擇從青海進入西藏?2.假如你要從青島出發去長江三峽旅游,怎樣設計旅游線路最好,為什么?這樣的問題答案也不是唯一的,我就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合作探究,讓學生結合教材查閱有關資料,和同學相互交流,啟發,尋找出一個良好的答案。這樣,即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深入了解,又能開動們腦筋,豐富學生的想象農力和思維能力激發學生探究精神,提高了他們的合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各種地理活動具有很多的優點
首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也大大豐富了地理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其次,這些地理活動改變了傳統地理教學沉悶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能夠在輕松的狀態下,從活動中獲取相應的地理知識,發揮了學生積極探索的積極性。這些都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所以在初中地理課堂積極開展多種活動,能夠延伸地理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增加學生接觸社會、自然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六、積極開展各種地理活動,有效地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各種地理活動具有很多的優點。首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也大大豐富了地理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其次,這些地理活動改變了傳統地理教學沉悶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能夠在輕松的狀態下,從活動中獲取相應的地理知識,發揮了學生積極探索的積極性。這些都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所以在初中地理課堂積極開展多種活動,能夠延伸地理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增加學生接觸社會、自然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從整體上講,地理活動大致可以分為地理游戲活動、地理制作活動、地理觀察活動和地理操作活動幾種類型。地理游戲活動形式多樣靈活,既可以是讓學生搶答地理問題,也可以是設置一些拼圖游戲,考查學生對地理空間的把握程度。這些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增強對地理學習的理解和應用,成為一種最簡單直觀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方式。而后面幾種地理活動則為學生親自體驗動手動眼的收獲快感。最典型的就是讓學生學會使用簡單的地理儀器,如溫度儀、地址羅盤和雨量計等,讓學生對這些常見儀器有個大致的了解,從而拉近地理學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初中地理教學不應該局限于課堂的45分鐘內,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實地調查當前生活環境、水資源情況等,讓學生以調查報告、觀察日記的形式關注自身的生存環境,形成一種前瞻性的憂患意識,這成為初中地理教學所蘊含人文精神的一種體現,也為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留下了極大空間。
總之,興趣不是每個人的天賦,而是在生活歷程中發生發展起來的,興趣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認知,只有提高人的認知水平,深刻理解事物的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才能激發興趣的產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常設一個精彩的情景進行引課,自然過渡到新科過程中,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掌握新知識的過程,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以極大的興趣傾注到地理學科的學習中去,并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因此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