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士才
作業也是教學中的重要一環,作業不僅僅限于課堂作業,而是包括課前作業、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等板塊。作業,不僅僅是教師對學生檢查的一種手段,更是幫助學生鞏固和深化課堂所學的重要手段。有效的作用不僅有利于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還可幫助學生在完成過程中查找自己的不足,及時改進,也可培養學生的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因受應試觀念所影響,作用多以課后作業為主,且要求統一,形式單調,學生在作業中的興趣不高,作業并沒有達到預期的鞏固和訓練的效果。
一、高中物理作業設計問題探析
結合以往高中物理作業設計情況來看,存在的問題不少。無論是作業要求、形式,作業完成過程、作業的批改和反饋等都存在相應的不足。
首先,從作業要求和形式上看,一是忽視學生的差異性,課后以相同的作業要求全體學生去完成,如此,基礎好的學生覺得很輕松,而基礎弱的學生則覺得較為困難,很容易出現“抄襲”、“不交作業”的現象;二是作業形式較為單一,基本以書面作業為主,應用實踐類較少;三是重課后作業,輕課前及課中練習?;谏鲜鲈颍瑢W生在作業中的興趣不高,作業也就難以達到鞏固和訓練的效果。
其次,作業以課后書面練習為主,重公式、定律的套用,而對學生解題能力、物理模型的構建較為忽視。如《電荷庫侖定律》的教學后的作用以昆侖定律的計算公式套用為主,對公式中各要素的關系分析不足,如q和Q的關系。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大多教師已經習慣了教學后以課后作業布置學生玩,這樣對教師而言,不費勁。二是忽視作業的針對性,強調書面知識而輕對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
最后,從批改和反饋層面來說。批改一般都是由教師全齊全改,學生參與的機會不多。反饋則是以改錯為主,若當次課后作業大多數學生都出現類似錯誤,則會采用講授的方式進行強調,卻很少對教學過程、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反思??傮w說來,批改和反饋環節重結果而輕過程,很多學生得到教師批閱的作業本后,如果全對,根本不會再去看。若有錯,也只會對錯的題進行改正,對錯誤產生的原因,解決的方法很少深入思考。
二、高中物理作業有效設計原則
有效的作用不僅利于學生個體在完成作業過程中鞏固所學生知識,且能通過作業而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設計作業應遵循以下:
首先,作業設計要遵循層次性原則。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所面對的學生存在客觀上存在差異性,那么,所布置的作業要求也就應有多不同,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層次性進行。在教學實踐中,可把學生按照基礎能力、學習興趣等而分為A、B、C三個層次。對C層學生,作業以基本概念、公式、定律的鞏固為主,拓展到B層,則可進行應用性訓練,A層學生多為尖子生,可進行變式、綜合性作業練習。在作業量上也要考慮學生的差異性,C和B層學生一般作業量要少一些,A層則可多一些。
其次,作業設計要遵循針對性原則,即無論是課前預習作業、課堂作業,還是課后鞏固作業,都要針對相應的知識點、學生基礎而展開。
最后,作業設計要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在教學中設計作業,書面作業不可缺少,但在引導學生完成書面作業時,要注重結合教學內容而組織學生展開實驗、操作、實踐等活動。
三、高中物理作業有效設計策略
在物理教學中,為提高作業練習的有效性,不僅要堅持上述的原則,還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展開針對性練習。
首先,作業要分層次布置。教學后,根據學生層次不同,作業數量要有彈性,不搞一刀切。如《力的合作》的教學后,針對分力、合力、力的合成、共點力等概念,可布置應用的判斷、填空問題等作業形式讓學生完成,在此基礎上再以計算題來鞏固平行四邊形定則。對C層和B層學生,除了完成必做題外,可預留選做題,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完成。
其次,作業形式要多樣化。以課堂作業為例,除了利用書面練習鞏固基本公式的計算外,還要注重采用搶答、小組競賽、同伴互問互答等任務組織學生展開練習。如《力的分解》中對力的分解的意義和分力的概念鞏固就可用此類方法。在物理教學中,除了書面練習,以活動形式組織學生完成任務,也可起到較好的鞏固作用,且對學生的練習興趣有較好的作用。
最后,要注重利用變式組織學生練習,做到舉一反三。如《功的公式的應用》的學習后,練習題為:如圖1所示,拉力F使質量為m的物體勻速地沿著長為L、傾角為α的斜面的一端向上滑到另一端,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分別求作用在物體上各力對物體做的功。通過該題訓練后變式為:如圖2所示,質量為m的木塊相對靜止在傾角為θ的斜面M上。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木塊隨斜面一起水平勻速向左移動了距離s,則支持力和摩擦力對木塊做的功。通過變式而引導學生靈活應用W=FScosθ來解決問題。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只有正確認識作業對學生物理學習的重要作用,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而設計作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作業完成過程中,在作業中鞏固和訓練,這樣的作業才會更加有效。在物理教學中設計作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立足學生發展,以針對性的、層次性的作業來引導學生完成,才能讓學生個體在作業過程中得到更好地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洪澤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