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當前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對經濟會計上的要求同時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對會計學的專業的人才也提出了相關的新的要求。在培養模式的轉換之下我國需要著重分析的將會是關于會計人才培養的目標變化方向、課程體系的改革涉及到會計學專業的、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中出現的創新都將是我們亟待探索的關鍵。
[關鍵詞]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
一、社會發展對我國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
在當前社會快速發展,我國需要培養的人才是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在世界經濟日新月異之中,我國培養的會計人才也十分需要與國際接軌。國際交易的頻繁之中利益者對于會計財務信息的披露的看重程度也在不斷加強。會計應用要與國際化接軌在培養會計人才方面也是是根據國際宏觀環境進行改革創新。同時在對會計準則的改革中也應該與會計的實用性相聯系。同時在改革當中根據本國的實際狀況探索適合兩者兼備的會計制度。
在當前的知識經濟時代中,對于學習會計學知識的高端會計人才也將會被納入到企業重大無形資產當中,作為企業重要的資源組成部分。企業的知識經濟產權也將會在許多方面得以提升。想要能夠更加完善的保護她,就必須對于這項資產進行合理的確認、計量與披露這項資產的相關重大財務信息。高端會計人才在對會計學的知識了解與掌握當中還應該根據企業的狀況學習關于法律、金融、管理與本企業相關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夠依據企業自身的情況分析當前在宏觀環境中所處的位置,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作出具體的判斷,對會計信息的應用發揮具體的管理職能。
在中國當前的社會發展現狀下,經濟全面深化改革發展順應當前的潮流我國的會計制度也需要進行改變。會計的核算與監督機制對于企業的發展運行實時進行了闡述,同時對于我國當前經濟的發展態勢也進行明確的梳理作用。在對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創新與改善過程中,需要經過充分的調研探索,在會計實際的運用過程中會計人員在憑借自己的實際經驗中作出的判斷以外,還需要通過對會計知識的深入學習中通過運用專業的會計知識對經濟運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判斷分析并且作出明確的指導性意見。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在當前經濟發展中必須要進行具體的改革探索適應中國自己經濟發展的模式。
二、我國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演變
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在遵循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要求以外,還需要在一定性的教育指導思想與方針,通過以上的方式構建出明確的人才培養方向、目標、方案與對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定向監督,是會計人才培養中能夠形成穩定度機制。通過以上大體的方向構建出我國會計學專業的具體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既定的會計人才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
我國的會計人才模式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是處在探索階段:我國會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主要局限在高等院校,對會計學專業的開設主要是在商學院之中一般的規模還十分的小。除此以外我國建國初期受前蘇聯教育模式的影響非常深遠,在會計學人才的培養方面也是局限在蘇聯僵硬模式下。在第二階段是我國會計學專業走向高端化的階段,會計學專業開始快速發展,其中其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專業的具體分類也在不斷的明確當中。改革開放以后到90年代我國的會計學專業一直處在快速無序的學習發展階段。在第三階段之中我國的會計學專業開始出現了繁榮的階段會計教育的具體分類得到了明確,同時會計學專業的發展開始依據本國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開始不斷的深入。規模的不斷擴大同時我國會計教育的模式與手段也在發展中。
在經過上述會計學專業也得不斷發展,我國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在不斷的成熟當中,其中也獲得了不曉得成就。但是但是在發展中我們也發現了許多的問題需要進行改善。在會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上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目標還是不能夠跟隨時代經濟發展額趨勢具有一定的落后性與不適應性。同時在培養中提倡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下重心變得十分的不明確,模糊的目標導致學校在開設會計學專業是課程設計不合理與規范,教學方法的落后。并且還導致出不能因材施教使學生對會計學專業知識僵硬化,脫離實踐會計實踐經驗,在未來工作中出現許多的差錯。
想要我國培養的會計人才能夠符合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的要就,對于會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就應該根據具體的情況來改革。對于會計人才的培養應該調整會計教學模式、培養目標,改善教學課程與手段等。
三、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化
1988年國家教委及財政部高教管理部門將我國本科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能在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經濟管理部門、學校、科研機構從事會計學的實際工作和本專業教學、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髙級專門人才。”隨著時代的發展,上述的培養目標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的要求,出現了以下的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會計專業在一定程度上屬于會計專業性較強的學科,但是在當前經濟發展的當下專門培養的會計學專業人才已經是非常落后的一種模式,現在的培養應該不是培養專才而是培養通才,會計學專業的發展當前已經不是一個記錄與監督經濟運行狀況的形式,會計學人才在作為一種管理型人才還必須要學習關于金融、法律、管理學專業的經濟學知識,這樣才能夠符合企業發展要求。閉門造車只可能造成會計學專業培養的人才模式處在僵硬模式下,對于當前經濟貿易發展起不到任何的有利作用。
第二,在我國當前的會計培養中主要還集中在會計學專業本科性人才的培養上,但是本科專業型的人才主要還只是涉及到一個知識的儲備與接受上面,還不能夠完全達到對高級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沒用充分閱歷與實踐經驗的會計人員缺乏目標同時只能夠紙上談兵。對于單一模式的培養導致的將會是社會資源的浪費與流失。
第三,對會計專業學生應具有的知識,需達到的能力和需具備的素質沒有具體的闡述。對于會計學專業型人才的培養中,學生在具備相關的會計知識以外還需要培養會計學人才實踐能力與會計素養。根據美國對會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中能夠發現,美國專門成立了相關的委員會,對會計學專業知識進行了具體的梳理的同時對會計教育的目標實施了明確指出,還形成了文章進行知道。在培養會計人才方面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成為一個會計師以后應該包含怎樣的素養,同時對未來的職業做好明確的準備與規劃。對學生培養出終身學習的理念使學生能夠在會計師的崗位上不斷地充實自己。
上述的會計教育目標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借鑒。
我們結合國內外的經驗,對現階段我國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我國培養的會計學專業人才必須具備管理學專業知識與相應的實踐能力。第二,明確我國培養會計人才的目標與方向,會計人員應該依照高級、中級、初級的方向,同時根據不同行業的針對性進行具體培養。第三,我國會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應該注重培養全面性人才,應該創新會計學專業性人才的培養模式,在專才之上發展處全才這樣的方式。第四,增強綜合素質和應變能力,使其能在環境中綜合處理各種復雜問題。
四、進一步推進會計學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
課程體系的改革在當前是亟待完善的,通過各大高校對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就能夠發現,學校對于學生會計知識結構的培養方向,在此還能夠了解到我國當前發展的趨勢對于會計學的專業。在專業知識的培養之中,提高教學效率、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對于培養高等的會計性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會計課程體系的改革,明確會計學專業培養的目標,對于深化會計學專業的課程體系,改善知識結構提高研究的重心。會計課程體系的改革總體來說是對我國會計專業性的培養上改變為實踐性人才。
在新中國成立之際百廢待興,對于會計學專業型人才的培養主要是學習前蘇聯的教學模式下建立的。在我國進行改革開放以后,會計型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也發生了改變。我國開始引進西方相關的管理會計、財務會計與會計電算化等課程,提高了會計學專業的培養立體化。同時在九十年代我國經濟發展為了適應國際發展的趨勢陸續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財務通則。同時在培養人才方面也根據各個行業與學科的不同細化發展出了相關注冊會計師與國際會計人才培養的相關方向。同時還衍生出管理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與經濟學知識等課程。
當下我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趨近成熟,其中的知識結構也在不斷的完善當中。我國在對會計專業的設置方面一直注重經濟發展趨勢與國際發展方向。為了與國際接軌我國的會計學專業培養也出現了許多的成就。但是以此已出現了許多的問題:第一在會計學課程開設當中,開設的過多的專業課程出現了會計課程的知識的重復性加大。第二在開設會計學中忽略了對其他專業的培養導致會計學的課程過重。第三我國在開設的會計學課程中主要的集中在基礎性會計人才的培養,對于培養高級會計人才方面欠缺了考慮與忽略。第四在培養會計人才方面只是注重了學術性對于實踐性和職業性的注重缺乏。
在今后進一步推進會計學專業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對于教學知識的重疊性能夠學習國外的教學經驗,對于會計學科的課程進行分科考慮,這樣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會計學知識的教學重復。第二,在培養基礎性會計人才的同時,加大對前沿會計人才的培養,這些人能夠實時了解會計先進的知識,同時對于高級型會計人才注重全面發展。第三,增加選修課門類,擴大學生們的選擇余地,增強學習靈活性。第四,在課程的設計上應該根據當前會計學對于我國當前發展的態勢進行設置提高職業化教育更加有利于我國會計學專業人才多層次、多方面的培養。
五、革新會計專業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近些年來我國會計實務與理論的發揮在那快速但是與之形成對比的我國的會計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卻十分的落后。教學方法的單一導致了教師在課上的教育變得僵化,無趣。進而使教學質量不斷的下降,學生學習的能力也在下降。為了能夠提高教學的質量,當前各大會計學專業設置都應該改變為現在教育的模式。創新教學觀念,通過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方式。采取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提高教育者的教學觀念。
在教學方法方面,我們提倡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在培養會計學專業的人才之中進行啟發式的教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對會計學專業知識探索的欲望。
第二,實際操作和理論學習相結合。在會計學課程的開始過程中對會計基礎知識的灌輸以后應該通過對會計學實務的操作,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會計知識理論與實踐經驗的了解狀況,是學生能夠更加明確會計學應用能力。
第三,引人案例分析教學法。案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加明確會計操作中出現的問題與改變的方法與手段。學生在學習案例當中還能夠提高對會計操作的興趣,從而進一步的了解會計發展的現狀與目標,從而對職業規劃的清晰度提高。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還應該根據會計實踐當前的發展狀況,引入計算機方面的教學方案,學生通過會計知識與計算機知識的資源整合,才能夠使得自己的會計能力得以提升,為以后的會計職業發展打下堅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莉華.高等教育如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思考[J].遼寧教育研究.
[2]黃怡.對會計學專業學生職業判斷能力培養的思考[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10.
[3]袁葵芳.會計學專業層次性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12.
[4]朱學義.論會計學專業素質培養目標[J].會計之2007(05).
[5]何太明,付巧云.談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及改進一基于23所高等院校的調查[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
作者簡介:張彩梅(1985-),女,漢族,四川廣安人,學士,助教,研究方向:會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