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杰
摘要: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行政權力行使主體,在政治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就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現狀來看,單位管理效率還是不高,為進一步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效率,行政事業單位有必要提升績效評價體制建設質量。基于這一思路,文章分析了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制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問題出現的原因,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改良建議。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問題及建議
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機制正處于建設過程中,不少行政事業單位依舊沿用傳統的績效考評模式,存在考核不全面、考核借鑒效果不佳等問題,這就制約了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績效評價工作開展受限。因此,探討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機制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制中存在的問題
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考核方法、評價標準、評價周期及部門協調四大方面。基于普遍性因素,本文對上述四大問題及其原因進行探討。
(一)績效考核方法過于傳統
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方式通常是采用統一標準進行評分,并不對考核單位進行具體分析,考核人員、主管對評價單位的分析、歸類、匯總工作開展明顯不足。實際工作中,行政事業單位工作影響因素較為復雜,這種籠統的評價方法無法體現出評價的針對性,容易引發短期行為,部分單位工作中經常出現報喜不報憂的不合理現象,沒有切實將績效評價納入業績考評中,無法真實反映單位工作質量,片面性較強,且容易陷入形式主義,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效能發揮受限。
(二)評價標準細化程度不高
行政事業單位性質與企業存在較大差異,其工作開展目的以社會效益為核心,因此,在績效考核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的績效考核標準集中于“德”、“廉”、“績”等方面,不同性質行政事業單位考核標準也應具備特殊性。例如,某些單位核心工作與經濟效益的關聯不大,且工作重心在于為人民服務上,因此這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績效評價標準就應以道德、廉政為中心,以實現不正之風的控制。但是,由于單位工作中涉及面也不止道德工作,所以僅以道德為績效評價指標也無法實現科學考核,應當進行標準細化。
(三)績效評價周期制約評價效能發揮
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指標存在性質上的差異,如經濟指標、廉政指標等,因此在考核周期上理應存在差異。工作中,不少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為一年一次,在指標差異化的基礎上,若考核周期過長,很容易導致考評結果限制較高,局限性較強等問題。同時,某些指標在考核上必須通過長時間了解才能真正全面掌握信息,若考核周期過短,那么行政事業單位很可能無法全面了解此指標工作實際狀況,甚至導致錯誤結論。因此,考核周期的設計必須與工作實際相適應,周期長短對于績效評價質量具有重大影響。
(四)部門協調工作問題
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工作中部門協調問題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指標的制定缺少溝通。指標制定通常由單位上級主管按照日常工作經驗及數據進行核定,被考核單位通常不參與評價中,這就導致了評價指標與實際工作脫節,考核者與被考核者無法與單位達成共識,考核過程中出現問題時無法得到合理指導。另一方面,績效評價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部門協調不充分,單位內各部門無法在考核過程中以聯動方式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限制了績效評價機制效果的發揮。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應強化上級與被考核單位、單位內部部門之間的溝通。
二、關于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制的改進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以下關于改進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制的建議。
(一)靈活選用績效評價方法,實現科學評價
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關于績效評價的實踐及理論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經驗,常用績效評價方法并不唯一,如績效對比、績效積分、績效分類等。在績效評價過程中,應該按照行政事業單位的具體情況進行評價方法的選擇,以提高績效評價的科學性。以績效積分評價法為例,這種方法以行政事業單位支出費用為基礎,換算為積分形式按積分實現績效量化,實現考核,這種方式適用于評價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特別是單位財政支出較少,下屬部門職能較為單一的單位,若單位下屬職能部門呈現多樣化狀態,那么這類統一換算量化的績效考評方式顯然不符合單位實際,應當選用績效分類評價法,按所屬部門分類進行績效評價,從而使績效評價更為客觀、科學。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績效評價方法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行政事業單位為非盈利性組織,其績效不能單靠投入產出來衡量,尤其是財政支出績效,要充分把握行政事業單位的公益性,從單位實際情況出發,通過科學化績效評價方式,確保考核全面、實際。
(二)細化績效評價標準
績效評價標準是衡量行政事業單位績效的尺度,因此,績效評價標準制定科學與否將直接關系到績效考評的科學性。在制定評價標準的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對自身業務進行全程梳理,分析各部門、單位工作特質,從單位特殊性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保障每個指標的科學性。同時,當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標準制定后,一定要保證標準的權威性、嚴肅性,單位各部門必須嚴格遵守各自標準,按照考核結果改進或變更工作。最后,行政事業單位還應對績效評價體系進行反饋,按照近期工作狀況,對評價標準進行補充完善,按照新制度、新規定調整評價標準,使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系形成完整的閉合,實現科學評價,階段性提升。
(三)實現全過程績效評價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工作性質存在差異,績效評價周期必須以工作特殊性為出發點,才能保證評價科學性。為強化績效評價周期科學性,提升績效評價約束力度,建議行政事業單位分事前、事中、事后三階段開展績效評價,實現全程評價。第一,事前績效評價當從行政單位工作審批階段開始,以預算審批為例,通過財政預算績效評價,行政事業單位能夠在工作開展前發現財政支出存在的問題,及時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避免低績效預算方案流入工作中,以實現節流,避免資金浪費。第二,事中績效評價應該對行政事業單位工作執行過程進行評價,綜合分析單位工作狀況及質量,將工作質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及時反饋工作問題。第三,事后績效評價上,行政事業單位評價應實現工作情況總結,對工作中出現的疏漏、不足及浪費資源的現象進行總結報告,嚴格追究責任,落實獎懲。總之,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應當著眼于單位工作始終,貫穿于單位工作各個環節,強化部門及上級溝通,做好反饋,從而實現績效評價科學化。
(四)提升績效評價的專業水平
績效評價專業水平將直接影響績效評價效能的發揮,提升績效評價的專業水平,就是提升績效評價的綜合效能。首先,行政事業單位可對績效評價工作組進行優化,建立專業審核小組,通過專業化的信息收集與處理,實現深入的績效評價。其次,要提升績效評價方法的科學性,要勇于創新,對現有績效評價方法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或構建全新的績效評價方法以滿足評價需求。最后,行政事業單位要注重全員素質提升,通過專家講座、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培訓等方式,提升全員工作認識,保障各部門配合及協調。此外,若行政事業單位內部人才結構影響了績效評價工作開展,還可適當放寬準入機制,引入外部評價主體,如采用高資質機構獨立外評等,注重長效機制建設,以保證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提升評價權威。
三、結語
績效評價機制是單位內部工作反饋及自我完善機制,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機制的建設尚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眾多問題函待解決,在強化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制建設的過程中,單位要充分結合工作實際,避免由于工作復雜性導致的評價范圍過窄、評價質量不高等問題,嚴格落實評價后工作,避免績效評價流于形式,推動行政事業單位發展。
參考文獻:
[1]葉海.財務導向下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J].中國商貿,2014(01).
[2]姚克勇.芻議財務導向下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21).
[3]劉興云,李森.論行政事業資產績效評價的制約因素及思路設計[J].理論學刊,2014(10).
[4]趙愛玲,潘姝.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實證研究——以甘肅省為例[J].甘肅社會科學,2012(02).
(作者單位:即墨市商務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