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勁梅 徐兵強 羅冠勇
摘要:文章根據國家科研體制改革的新政策,提出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認為政策將導致科研項目申請更加公正,成果轉化速度更快,科技創新力將進一步激發,同時,也使得科研機構面臨人才流失,科研人員面臨科研方向調整的挑戰。
關鍵詞:科研改革;機遇;挑戰
近期,關于科研體制改革的文件如潮水般涌現,隨著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然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于2015年3月13日頒布實施,接著國務院正式印發了《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同年8月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同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這些系列文件和精神使科研人員特別振奮人心,引起一線科研人員高度的關注,也在科學界引起了強烈的共振。國家將全面營造創新驅動發展的市場和社會環境,激發萬眾創新的熱情與潛力,全面調動科研界一切有利于創新的積極因素來推動這場新的革命。這一切給科研人員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尤其對于年輕的科研人員,這股改革之風就象是1979年的春天那樣溫暖。
一、新的科研體制改革給科研人員帶來了新的機遇
首先,科研項目的申請和獲批將更加公平公正。這么多科研改革的文件,也許最受人關注和鼓舞的應當是項目方面的改革。一直以來,科研項目管理中有兩個突出的現象,一是 “九龍治水”現象非常突出,二是大專家小圈子現象非常突出?!熬琵堉嗡睂е峦粋€科研課題,可以同時在多個部門申請獲批,而大專家小圈子可是把很多年輕有為的科研人員排擠出來,導致拿項目靠專家,靠管理部門,因此,走人情的現象非常突出,要是年輕的科研人員沒有進入這個圈子,或是這個圈子沒有認識的人,很多項目很難申請獲批。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和《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等兩個文件從源頭上解決科研項目中的管理問題,實施目標管理,弱化政府職能,強調公開公平,從經費的管理和監督,到項目統籌和分類實施,強化項目的過程管理,對項目的申請、立項、驗收和整個流程管理都進行了規范。此次改革的目的是把分散的經費統籌管理,并且加大項目管理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并將青年骨干作為項目承擔的主體,弱化專家圈子效應。這些文件的公布和實施將全面營造科研界的公平公正的氛圍,給科研人員特別是年輕科研人員帶來更多機遇。
其次,科研成果的開發和應用將不斷加快步伐。一直以來,科研成果轉化低,科研人員轉化不積極是科研機構的通病,這種通病多是因為政策放不開,管得太死導致的結果。如今修改了成果轉化法,以法律的形式確保了科研人員的利益,并且下放科技成果的使用和處置權,大幅度提高科研技術人員的收益權,明確規定對用于獎勵科研負責人、骨干技術人員等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的收益比例,可以從現行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同時,加大科研人員股權激勵等幾大措施。這些文件將科研人員的成果轉化積極性推到歷史高潮??蒲腥藛T以前做成果開發是收入低,有勞無獲,還被人看不起,在評職稱時愛歧視,而且成果轉化程序復雜,收入一般歸國家,科研人員所得甚少或幾乎沒有,因此,原來的科研成果基本上束之高閣,現在,這些制度上的問題都將一一破解,科技開發成為科研人員的香餑餑,做應用開發的科研人員在收入跟上來了,積極性也高了,科研人員和科研機構都將全面挖掘可開發的成果,科研成果的開發和應用將迎來歷史的春天,相信會收獲諸多果實。
最后,科技創新能力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激發。政策的導向性其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政策激發人的創新力和主動性,必然帶來科研界的突破。我國現在科研基礎和條件都已經具備,基地及實驗設備等各方面科研條件都有很大改善,科研經費也日益豐富,對科研人員來說,條件和經費等各種硬件設施都已經有了,在制度的激勵下,文化氛圍和科研軟環境的改變,是對科研人員全面的保障,在此情況下,科研人員的主動性、創造力都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激發,從面全面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力。
二、科研體制改革對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帶來的幾點挑戰與思考
科技部萬鋼部長提出,新的形勢為我國的科技工作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雖然,改革對于科研人員的機遇顯而易見,個人認為政策出臺后仍會引起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在應對政策中的變革,從面帶給科研單位和人員一些影響。
首先,科研機構或許面臨人才流失??蒲畜w制的這次改革中明確了允許科研人員帶著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到企業就職或自行創業的精神,而且明確在這期間保證基本收入待遇。雖然這個政策的細則還沒出臺,但政策的精神已經明確,科研人員本來就是高知識分子,不僅專業技術突出,而且社會經濟意識較強,而且社會上不少企業了相中了科研人員的能力和技術,在企業普遍待遇高于科研單位的情況下,這個政策的出臺應該給很大一部分科研人員帶來很大的吸引力,科研單位因為體制的原因,成果轉化難度相對比較大,而且科研單位對于成果轉化所需的人員、設備也不一定跟得上,這就會導致成果轉化速度不如企業快,企業的主要因素中是就業的不穩定性,而政策解決了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在保證科研人員基本待遇下鼓勵到企業和社會創業,從國家層面來說是好事,能更快推動成果轉化,使科技和生產要素結合,最大化地將優質資源往企業和社會引導,促進科研與生產力的結合,勢必能創造更多社會價值。但這些有利條件導致一些科研人員往企業和社會流動,也必然會引起科研機構的人才流失。
其次,基礎研究的機構和科研人員將受到沖擊。根據成果開發的相關政策精神,科技骨干等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的收益比例將提高到50%以上,同時,還將賦予科研人員股權激勵等幾大措施。這樣科研人員的收入將發生重大改變,原來基礎研究的機構和人員相對待遇比較穩定,收入也比較好,但這此激勵政策下,收入的天秤勢必向應用開發型機構和科研人員傾斜。收入的導向性作用使得科研人員越來越重視技術開發和成果轉讓,而基礎研究只是理論的突破的儲備,一方面基礎研究人員想要真正做到理論創新和突破很難,因此注定了大部分基礎研究人員將默默無聞,另一面方面基礎研究的理論和技術又離應用和開發還有較長的距離,因此難以開發使用獲得收入,因此會導致在收入方面跟從事應用基礎和成果開發的科研人員有較大的差距。收入的不平衡必然給科研人員在研究方向的選擇帶來沖擊,不少科研人員收入本來就不高,加上社會消費水平的日漸增長和生活壓力會導致科研人員研究方向將發生變化,應用型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將在這次改革中順應發展,基礎研究的機構和科研人員將受到沖擊。
政策的改變必然會帶來不同的機遇和挑戰,這些機遇和挑戰也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單位和人員所面臨的都會不同,本文只是略舉其中之一二。不管前面的機遇和挑戰如何,作為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都應明白只有不斷深化改革,使科技管理與創新活動的規律和特點相適應,才能破除阻礙科技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強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力。期待這次改革帶來新的思路和發展,也期待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在這次改革中有不同的收獲。
參考文獻:
[1]萬鋼.深化改革推動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邁上新臺階[EB/OL].http://views.ce.cn/view/ent/201407/01/t20140701_307
3033,2014-07-01.
[2]彭科峰,等.科技體制改革:大平臺能否帶來大作為[EB/OL].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0/305833.shtm. 2014-10-22.
[3]馮蕾.創新驅動戰略透露重要信號讓科研人員名利雙收[EB/OL]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5/0413/c1057-26835640.html,2015-04-13.
(作者單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