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誠 廖洪標
摘要:2007年,作者通過學習和摸索,引入Arcgis軟件,并且成功實現了將“林權附圖打印系統”的數據轉換為Arcgis數據格式。許多縣后來也使用了Arcgis,但數據方面采用的是重新矢量化的方法,浪費了較多的人力物力。未重新矢量化數據的縣,可以參考文章做法實現林改數據轉換,通過Arcgis軟件,實現林改宗地圖的高效管理和綜合利用。受到江西省、市、縣等領導的高度評價,值得在林業系統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gis);應用
一、林改宗地NZD及LQZ文件轉換成shp文件
打開“林權證附圖打印系統”,點擊工具菜單下的”數據處理”子菜單,彈出“林權證文件處理器窗口”(如果沒看到,可能是該窗口縮小到了任務欄,需要在任務欄上點出來)。
在“林權證文件處理器”窗口,點擊“文件處理”菜單項下的“導出”子菜單,彈出“聯戶檢查”窗口,在“數據路徑”行通過“瀏覽”按鈕找到林權宗地文件所在的文件夾,確定后再點擊下方的“導入shp文件”,選擇文件夾后點擊保存。
Shp文件由多個文件組成,可以在Arcgis桌面軟件中的Arcmap可直接加載使用,但一些功能受限制,所以需要作下一步轉換。為管理方便,一個shp文件最好單獨放在一個文件夾中。
二、高斯投影分帶與坐標系
(一)坐標系簡介
林業系統目前所使用的坐標系統有1954年北京坐標系(英文簡稱Beijing 1954),1980西安坐標系(Xian 1980)、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其中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是我國當前最新的國家大地坐標系,英文名稱為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英文縮寫為CGCS2000。印刷地圖的右下角或左下角一般都標有坐標系說明。
(二)高斯投影帶劃分
我國采用6度分帶和3度分帶,1∶2.5萬及1∶5萬的地形圖采用6度分帶投影,1∶1萬的地形圖采用3度分帶,從東經1.5度的經線開始,每隔3度為一帶,用1,2,3,……表示,全球共劃分120個投影帶,即東經1.5~4.5度為第1帶,其中央經線的經度為東經3度,東經4.5~7.5度為第2帶,其中央經線的經度為東經6度,依此類推。江西省位于東經113.5度-東經118.5度之間,跨第38、39共2個帶,其中東經115.5度以西為第38帶,其中央經線為東經114度;東經115.5以東為39帶,其中央經線為東經117度。地形圖上公里網橫坐標前2位就是帶號,例如:1∶1萬地形圖上的橫坐標為39345486,其中39即為帶號,345486為橫坐標值。
三、Shp文件轉換成MDB文件
MDB文檔是Arcgis使用的地理數據庫格式之一,也是Access2003(微軟Office組件)使用的數據庫格式,能夠很方便的與Excel實現數據的導入導出和轉換。
(一)使用ArcCatalog創建個人地理數據庫
ESRI的本地存放的數據庫格式有File Geodatabase和Personal Geodatabase兩種,如果數據量比較大的話可以選擇File Geodatabase,對于一些小型的項目數據可以放在個人地理數據庫(即MDB文件)里面。以下介紹的是ArcGIS Desktop如何創建個人數據庫的方法與步驟。
創鍵地理數據庫:啟動ArcCatalog,在既定目錄下點擊鼠標右鍵,新建個人地理數據庫,輸入數據庫名完成創鍵個人數據庫。
(二)創建要素數據集
鼠標移到創建的數據庫上點擊右鍵→新建→要素數據集,為要素集選擇一個名稱,例如BeiJing54_39
接下來是選擇坐標系。利用前面介紹的知識選擇一個坐標系。林業工作的底圖主要是1:1萬的地形圖, 以下根據該比例尺地形圖的坐標系進行選擇。在“地理坐標系”和“投影坐標系”兩項中選擇“投影坐標系”,“投影坐標系”下選擇Gauss Kruger(高斯克呂格)投影。
高斯克呂格投影下,林業1:1萬地形圖的三種坐標系都有顯示,選擇與實際使用的地形圖對應的一項,比如與數據集名稱相同的一項BeiJing 1954(北京54)。
1:1萬地形圖選擇3度分帶的坐標系,為了與地形圖上對應,以有帶號的坐標系為宜。根據所在地域,無帶號的,選擇114或117;有帶號的,選擇38或39。
接下來的垂直坐標系可以不作選擇,直接點下一步。容差可不作選擇,直接點下一步,創建要素數據集完成。
(三)導入shp數據到個人地理數據庫
打開ArcCatalog,通過左邊的目錄樹窗口定位到前面建立的要素數據集(BeiJing54_39),選中后單擊右鍵,→導入→要素類(單個),
輸出位置已經按照前面選擇定的位置導入。
通過輸入要素右方的文件夾按鈕選定要導入的shp文件,點擊添加。shp文件按前文介紹由附圖打印系統的導入工具得到,在輸出要素類文本框中填入名稱。
導入時間預計需要幾秒到幾十秒鐘,導出完成后右下角出現提示窗,并且ArcCatalog左邊的目錄樹窗口可以看到導入后的要素集。
按前述方法定位到要素數據集(BeiJing54_39),選中后單擊右鍵,→新建→要素類,可以新建空的要素類,分點線面等類別。
要素類是很多單個要素圖形的組合,比如一個鄉或一個縣的林改宗地可以放在同一個要素類中。
在同一個要素集中的要素類都具有相同的地理參考(坐標系相同)。
(四)修復幾何
寧都林改宗地數據處理過程,在對導入的要素類進行處理時,發現無法進行拓撲查錯。在Arcmap中加載要素類,作進一步檢查,發現要素類的系統字段Shape_Area值(面積,單位m2)為負值(經核對其絕對值沒問題),說明轉換環節存在問題。
通過“修復幾何”工具可以解決此問題,步驟如下:
在ArcCatalog或 Arcmap中,選擇工具箱ArcToolbox(工具欄中的紅色小箱子),→數據管理工具 →要素→ 修復幾何,選擇要修復的要素類,點擊確定,若干秒鐘后彈出完成窗口。出現綠色對勾號時表示修復成功。如果出現感嘆號說明修復過程出現問題,重做一遍或幾遍可修復成功。
四、拓撲查錯
林改宗地的拓撲查錯,首先會想到的是宗地不能重疊以及不能有縫隙。與一般的軟件操作相比,拓撲似乎有些復雜,但經過一定時間的實踐,也是可以掌握的。
(一)建立拓撲
建立拓撲的工作在ArcCatalog中完成。通過左邊目錄窗口選定要素數據集,單擊右鍵,→新建→拓撲,點下一步后出現輸入拓撲名稱和拓撲容差窗口,窗口下方有一個拓撲容差的說明。設置拓撲容差的大小,對工作量和數據精度有較大影響。林改宗地設置的精度在1-7米之間。
點下一步,選擇要參與到拓撲中的要素類(一個要素類只能參與到一個拓撲中)。
再下一步,等級數取默認值。再下一步,出現指定“拓撲規則”窗口,添加“不能重疊”與“不能有縫隙”兩項規則,點完成后“已創建新拓撲,是否要立即驗證”窗口。點是,將在ArcCatalog中完成一次拓撲驗證。點否,不驗證,需要在Arcmap中加載拓撲時進行一次初始驗證。選擇一項,完成拓撲的建立。
(二)拓撲錯誤瀏覽、分析及處理
在ArcMap中加載拓撲,默認狀態對應的要素類也會被加載。如果拓撲進行了驗證,拓撲錯誤會用紅色顯示,根據紅色線及塊的多少,可直觀看出數據錯誤的多少。
建立單個要素類的拓撲,可以分析處理宗地與宗地間的重疊和遺漏情況。建立要素類與要素類之間的拓撲,可以分析行政區域(縣鄉村等)之間的重疊和遺漏情況。
拓撲錯誤的分析和處理在Ardmap中進行。對于大面積的拓撲錯誤,先進行前期工作,對錯勾漏勾山進行調查糾正,對糾紛山進行調處。在Arcmap中利用創建要素、整形要素、裁剪面工具對宗地進行補充和修改。
Arcmap中有專門的拓撲工具,用于修正經過前期處理的數據以及矢量化質量不好的數據。在工具欄空白處,右鍵→拓撲工具。拓撲工具必須在進入編輯狀態方可使用,點擊編輯器右邊的小三角箭頭,進入編輯狀態。
(三)拓撲錯誤的幾種處理方式
剛開始使用拓撲時,可以新建一個空要素類,新建一些簡單的要素,模擬拓撲的各種處理方式,熟練后再對正式數據進行處理。
1. 刪除重復要素
選擇“修復拓撲錯誤工具”(工具欄右邊第2個),點擊面錯誤區域,右鍵→選擇要素,再點擊編輯器工具欄中的屬性,屬性欄中會將該區域重復的要素全部顯示出來,點擊其中的任意一個,相應圖形會閃爍。選擇其中一個或多個,右鍵→刪除。
2. 合并重復要素
選擇“修復拓撲錯誤工具”,點擊面錯誤區域,右鍵→合并,彈出對話窗,顯示相關重復要素,點擊其中的一個作為目標要素,重復要素會合并到目標要素中變成不再重復。
兩個要素只交叉重復部分,選擇“修復拓撲錯誤工具”,點擊面錯誤區域,右鍵→創建要素,重疊部分會變成獨立的要素。右鍵→合并,也可以將重復部分合并到其中一個要素中。
3. 四面包圍的空隙處理
選擇“修復在空隙處將生成一個獨立的要素。選擇相關要素,點在空隙處將生成一個獨立的要素。選擇相關要素,點“編輯器”右邊小三角形下方的“合并”,可以將該要素與對應目標要素合并。
4. 半島形及分離形空隙的處理
可以通過“創建要素”中的“自動完成面”工具在空隙中創建要素。對半島形空隙,點擊“自動完成面”工具后,在缺口處畫一條線,按F2鍵,要素和線包圍部分的空隙變成要素。對分離形空隙,點擊“自動完成面” 工具后,先在缺口的一邊畫一條線,右鍵→完成部件,再在缺口的另一邊畫一條線,右鍵→F2完成要素,要素和線包圍部分的空隙變成要素。
對于前文所述四面包圍的空隙,點擊“自動完成面”工具后,在空隙處隨便畫一條線,右鍵→F2,也能把空隙變成獨立要素。
五、使用融合工具由林改宗地生成行政區域邊界
在Arcmap中,通過“地理處理”菜單中的融合工具,可以將屬性字段值相同的要素融合成一個要素。
融合_字段可以選擇一個字段,也可以選擇多個字段。由“林權證附圖打印系統”轉換過來的林改宗地要素類屬性中包含鄉村代碼字段,如果是一個鄉鎮的要素類,可以根據村字段一次性生成全鄉鎮的村界。如果是一個縣的要素類,可以根據鄉和村兩個字段一次性生成全縣的村界,根據鄉字段一次性生成全縣的鄉村界。
使用融合工具由林改宗地生成鄉村界需要做兩步工作:一是消除全部的拓撲錯誤,二是使用創建要素工具把非林地也變成含鄉村代碼的宗地(事先要調查清楚非林地中的鄉村邊界)。
六、后續應用及其它
林改宗地經轉換為.mdb格式并進行拓撲修正后,與公益林數據疊加可以進行資金發放的權屬依據并相互驗證,可以作為二類調查及營造林作業設計及驗收的各項基礎資料。
參考文獻:
吳秀芹,張洪巖,李瑞改,張正祥,董貴華.地理信息系統應用與實踐(上下冊) [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李誠,江西省寧都縣林業局;廖洪標,江西省新干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