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梓檳 王權吏 陳彬 溫雯雪 李嘉杰 丘媚歡
摘要:隨著各地嬰兒安全島運營情況不佳的出現,將棄嬰生命健康權保護困境集中地呈現在社會面前。因為嬰兒安全島缺乏有效研究,思維困境與社會制約較多。同時,保障棄嬰的生命健康加重了社會的公共負擔,除社會環境因素與社會資源因素外,在內部制度方面、先期調研、配套設施、相關人才等都存在嚴重不足。建設棄嬰生命健康權的防范和保護機制,將是政府部門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棄嬰;生命健康;安全島
一、嬰兒安全島及棄嬰現狀調查
(一)嬰兒安全島實踐現狀
廣州市依據《民政部辦公廳關于轉發中國兒童福利和收養中心開展“嬰兒安全島”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于2014年1月28日正式啟動嬰兒安全島。由于我國地區間經濟發展和福利保障水平不均衡,棄嬰在一些地區時有發生。多數遺棄人往往選擇較為隱蔽的地點遺棄孩子,導致棄嬰很難被發現,病殘患兒得不到及時救治、加重了殘疾程度,甚至有的棄嬰被發現時已死亡。從棄嬰被遺棄到進入福利機構這段時間內,社會福利機構難以對棄嬰實施及時救治。而設立“嬰兒安全島”,可以有效延伸福利機構的服務半徑,縮短嬰兒被遺棄到入院之前的時間,使他們得到及時保護和救助,有利于完善我國的棄嬰管理機制,是強化政府責任、加強社會管理的一項創新。
(二)廣州棄嬰現狀及分析
1. 廣州棄嬰現狀及其引發的問題
遺棄嬰兒屬于違法乃至犯罪行為,我國的棄嬰現象不甚樂觀,存在的原因很多,最主要原因是經濟因素,被遺棄的嬰兒中絕大部分棄嬰都患有各種花費巨大的疾?。ㄈ珖y計顯示,嬰兒安全島接受的兒童99%病殘),這些都是普通家庭難以應付的,因此國家不得不對棄嬰行為追究法律責任。據相關數據統計,近幾年來福利院接收的棄嬰人數雖然出現了逐年減少的良好勢頭,這說明國家的社會引導工作基本到位。從2013年1月28日到3月16日,位于廣州市社會福利院門口的“嬰兒安全島”在2個多月共接收262人,達當年總接收棄嬰數量的66%。可見,設立嬰兒安全島不到2個月的時間的確是造成了棄嬰數量的一個急劇上升。因此,一些專家認為,設立嬰兒安全島,是變相鼓勵棄嬰行為,或者變相地在鼓勵家庭犯罪。以廣州的嬰兒安全島為例,一方面其設計十分人性化,是以保障嬰兒生命為目的。但如此良好的硬件設備,使父母免除了棄嬰身體狀況的后顧之憂,也有部分家長為了令嬰兒有更好地生存環境,而將嬰兒拋棄于嬰兒安全島。其實沒有“安全島”,也會有棄嬰,可能還得不到照顧;有了“安全島”,可能會讓一些本來猶豫的人堅定棄嬰的決心。因此,嬰兒安全島確實有與現行法律違背的嫌疑。還由于短時間內接受棄嬰數量過多,導致民政部門運行超負荷而不得不暫時關閉嬰兒安全島。
2. 棄嬰行為產生的原因分析
調查發現,被棄兒童大多數都身患重病而其家庭無力承擔巨額醫療費用,僅以今年廣州嬰兒安全島收到的被棄嬰兒為例,截至2月7日,“安全島”一天共收到棄嬰33名。這些孩子全部患病,包括兔唇、腦癱以及與遺傳因素有關的唐氏綜合征、苯丙酮尿癥等,初步診斷為腦癱10例,先天愚型7例,唇腭裂3例。以先天性畸形、變形和染色體異常為主的新生兒疾病的治療費用一直保持在人均花費一萬元左右,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純收入雖然一直上升,卻長期低于疾病治療費用的平均水平,而城鎮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雖然高于其治療費用的數據,但這筆費用對于一般家庭來說,依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即使是城鎮居民對于這類疾病治療費用的負擔能力依然較為弱小。
同時,面對每年數十萬的患病嬰兒,有多少人最后得到治療,其中又有哪些因為家庭無力負擔而成為棄嬰,新生兒先天性疾病不但數量大,且治療費用較高,無論是對于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都是一筆沉重負擔。特別是病情嚴重,花費巨大以至超過其經濟承受能力時,這些嬰幼兒的家庭可能就會作出遺棄嬰兒的選擇。可見,導致棄嬰產生的原因有:一是被棄嬰兒患有較為嚴重的疾病,其治療周期長、難度大、費用高。二是棄嬰的家庭經濟條件差,難以撫養嬰兒健康成長。
二、廣州嬰兒安全島實踐的困境
盡管廣州嬰兒安全島的設立初衷值得肯定,然而其實施過程和結果卻不如人愿。社會對于嬰兒安全島的爭議主要集中于嬰兒安全島是否鼓勵了棄嬰,民政部門是否成為遺棄罪的“共犯”,通過嬰兒安全島將“遺棄罪”合法化。在廣州嬰兒安全島試點50天中,廣州嬰兒安全島因為在短時間內接受棄嬰數量過多,接管棄嬰的福利院床位面臨巨大壓力,由于所接收的嬰兒100%均為重病殘嬰兒,對這類嬰兒的救助更要耗費大量的物質資源以及更高質量的護理,這就使得有關部門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三、廣州嬰兒安全島困境之探究
(一)嬰兒安全島實踐經驗
目前,各地社會福利院設立嬰兒安全島尚處于試點階段,因此各地嬰兒安全島的設立之初都會面臨一波迅速增長的“棄嬰潮”,但隨著嬰兒安全島工作的不斷推進,石家莊、南京、西安等地實施了一年以上后,棄嬰人數增長會逐漸放緩,并將穩定的維持在一個均衡的水平。可見,嬰兒安全島設立之初棄嬰人數大量增長的現象只是各地社會福利院在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尚不完善的情況下進行嬰兒安全島試點所必然會面對的人數波動,并且其本身并不是鼓勵棄嬰,也沒有增加棄嬰的總量。因而,各地民政部門對這一現象應當總結經驗,在配套設施和人員分流方面做好應對棄嬰人數較大幅度波動的準備,而非因噎廢食,放棄這一救助措施。
(二)廣州嬰兒安全島困境產生的原因
1. 先期調研不充分
對棄嬰的救助工作是一項極為復雜的課題,除了上述影響棄嬰產生的原因外,棄嬰人數的短期變化還受當地醫療資源、交通便捷程度、流動人口數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是,設立嬰兒安全島這項試點工作在沒有進行評估調研的情況下,基于將最早設立嬰兒島的石家莊經驗就全面推開,樂觀地估計了棄嬰的現狀,甚至出現一些病殘嬰兒原本擁有完整的家庭,而這些孩子的父母會把重病的孩子送至福利院,并且大批來自外地的棄嬰。
2. 配套設施不到位
嬰兒安全島的試點工作中,與資金扶持應當同步進行的是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而相關設施較棄嬰人數波動的滯后,也是導致廣州嬰兒安全島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當棄嬰人數超過百人以后,為了緩解壓力,一些福利院不得不將部分棄嬰轉到其他福利院,甚至是外地。其原因不僅是資金投入不夠,而且人、物、技術等不足。這些現實條件都制約了嬰兒安全島試點的繼續進行。
3. 相關人才缺位
除了配套設施以外,相關專業社工人才緊缺的大環境也是導致廣州市嬰兒安全島陷入困境的重要制約因素。在廣州市福利院兒科觀察區,20多個護理人員要照顧80多個孩子,遠超過規定1:2.5的比例。而整個福利院,護理人員與孩子的比例幾乎達到1:20。我國目前從事棄嬰照顧相關社會福利工作的只有1萬名左右的社會福利工作者,而他們要負責照顧的是大約10萬的棄嬰。這就意味著1名社會福利工作者得照顧10個棄嬰。而在發達國家,平均每名棄嬰有兩名社工來照顧。相關社工人才的缺乏也使得嬰兒安全島這樣的項目在短期內無法迅速提升接收棄嬰的能力。
四、總結
嬰兒安全島制度乃至兒童生命健康權保護整體制度的建立健全有賴于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多元而持續的資金支持以及一定歷史階段內的政策扶持,這三點使兒童生命健康權得以實現,而不流于形式的重要制度支撐。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是兒童生命健康權保護的“非正式制度”,不排斥棄嬰救助制度的政策前提、強大的社會執行硬件基礎、適當超前的社會感觀文化則是建立文化優勢的必然要求。多元而持續的資金支持則是兒童生命健康權的重要保障。棄嬰救助對于當前中國社會是一場持久戰,我們應該對棄嬰救助保有一種理解的心態,對其進行一定歷史階段內的政策扶持,從宏觀上為諸如嬰兒安全島這樣的兒童生命健康權保護制度的試驗、創新提供最廣泛的支持,用一種理性人的觀念去考察兒童生命健康權保護制度的功能、結構與作用機制,從而為服務型的政府整體建構打下基礎,利用社會的參與緩解目前投入有限的社會福利制度運營壓力。
參考文獻:
[1]劉建華.廣州棄嬰島尷尬叫停背后[J].小康,2014(04).
[2]王然.托舉生命——“嬰兒安全島”聚焦[J].中國民政,2014(04).
[3]李皎.十晝夜,悲人倫[N].山東商報,2014-06-11(A5).
[4]駱驍驊,李強.穗“嬰兒安全島”暫停試點福利院接收能力達極限[N].南方日報,2014-03-17.
(作者單位:廣東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