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磊 馬力源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通訊技術和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智慧城市的理論得到廣泛研究和運用。智慧城市成為未來城鎮建設發展的趨勢,以及城市規劃領域關注的焦點。本文針對智慧城市理論研究中,智慧化的城市規劃基本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智慧城市;城市規劃;基本方法
伴隨智慧城市理論的深入研究,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智慧城市將作為一種新的城市發展理念,影響和帶動城市規劃編制工作的創新發展。如何理解智慧城市的概念及其內涵?怎樣運用智慧化的方法進行城市規劃編制工作?是作為一名城市規劃從業者必需思考的問題。
1、智慧城市
2008年,美國l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其中指出智能技術正應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智慧的醫療、智慧的交通、智慧的電力、智慧的食品、智慧的貨幣、智慧的零售業、智慧的基礎設施甚至智慧的城市,智慧地球的概念可謂是智慧城市最早的表達形式。
但迄今為止,智慧城市還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標準概念和定義,盡管不同領域的從業者,對智慧城市的定義和關注點有所不同,但大家對智慧城市的特色、作用,以及關鍵技術、重要方法等方面的觀點是一致的。其普遍認為:智慧城市發展的核心技術是互聯網、云計算、增強現實、空間信息網絡、數據融合、及數字城市等技術;智慧城市的建設可以有效提高城鎮化質量,推進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的融合,以及促進城市新興產業的發展,是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經濟發展方式的“轉換器”、產業升級的“助推器”。
以城市規劃從業者的角度,通過對現有研究成果的分析,本文對智慧城市的定義是:是指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在城市基礎設施、資源環境、社會民生、經濟產業、市政治理領域中,充分利用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lT、智能分析等技術手段,對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業經營發展和政府行政管理過程中的相關活動,進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應對,為市民提供一個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為企業創造一個更有利的商業發展環境,為政府構建一個更高效的城市運營管理環境。
2、智慧化的城市規劃
智慧化城市規劃,就是運用智慧城市的理念和平臺,收集利用海量的智慧城市信息來指導城市規劃的編制。并通過智慧城市的實時反饋數據,對城市規劃進行合理評價和及時調整,最終實現規劃對城市發展的有效指導和高效管理。
智慧化城市規劃,主要表現為利用智慧城市構建的多渠道交流方式和強大的信息平臺,獲取海量的城市數據和反饋信息,并通過對這些信息數據研究,為規劃師提供城市規劃編制的基礎資料、數據支撐和實施評價,保障城市規劃編制的合理性和實施性。
3、智慧化城市規劃基本方法
過去城市規劃工作在資料收集、信息反饋、實施評價等方面受到較大的制約,其對規劃編制的成果質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未來伴隨智慧城市的發展,智慧城市的理念逐漸融入到不同層級的城市規劃中,城市規劃編制方法得到了不斷的創新發展。以下就目前城市規劃編制工作中,運用的幾種創新方法進行介紹:
3.1城鎮發展戰略
傳統的城鎮發展戰略制定,重點是城鎮所在區域內的自身地位和作用,通過對區域周邊各城鎮的人口規模、用地規模、經濟總量等的評價和預測,來判別未來城鎮發展的內在聯系和城市自身發展訴求。
智慧化的城鎮發展戰略的制定,重點是從區域層面來評價和分析各城鎮間的內在聯系,找出特定城鎮的網絡地位和發展潛力,并結合政府、企業、居民等主體對城鎮發展的需求,來把握城鎮發展的趨勢,從而科學確定城鎮的定位和發展戰略。
3.2空間質量評價
空間質量評價是對城鎮各類空間現狀及潛力的綜合分析,傳統的空間質量評價基于城鎮統計數據和土地利用數據的空間要素評價,其方法注重對要素的空間分布現狀評價,缺少對其發展質量和存在問題的討論。
智慧化城市空間質量評價,將具有場所位置、屬性、用戶評價的數據網站作為數據研究的主要來源,并把居民個體對建成環境的感知作為評價空間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利用統計分析、空間分析等方法,模擬居民個體意向在城市空間中的分布與變化,從而通過其在城市空間中的分布與變化,并結合與城市土地利用進行疊含分析,最終找出空間現狀發展存在的問題。
3.3人口規模預測
傳統的城鎮人口規模預測主要是利用城鎮歷年人口情況,結合城鎮發展目標及人口增長變化趨勢,一般使用自然增長法、綜合法、產業聚集增長法、城鎮化率法等來進行預測,所得結果通常缺少對城市人口結構及人口動態變化的把控,從而傳統的城鎮人口規模預測結果與實際城鎮人口情況出入較大。
智慧化城鎮人口規模預測,可以先通過利用智能手機、智能交通、社交網絡等信息平臺,從中獲取定位數據,從而掌握城鎮人口變化的情況,以及相應的人口屬性,實時模擬城鎮人口變化的規律。并將其與傳統的人口規模預測方法相結合,最終讓規劃得出的城鎮人口規模預測結果更具科學性。
3.4城鎮用地布局
城鎮用地布局是城鎮發展戰略、空間質量評價和規模預測在用地空間上的落實,涉及到空間結構、功能分區及用地優化布局三個層次。傳統的城鎮用地布局是在城鎮用地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政府目標導向等條件的約束下,所做出的用地空間安排,更多從宏觀層面考慮政府的需求,且強調用地空間的嚴格功能分區。
智慧化城鎮用地布局的目的,是讓政府、企業及居民平等享有和便捷利用城市用地空間。這就要求對這些群體的日常出行與活動進行模擬分析,并根據他們的需求,通過土地的高效利用和混合安排,來實現城鎮用地空間布局的優化。
結語:
智慧化城市規劃方法,是新時代城市規劃編制工作的一種創新發展,其對城市的建設發展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目前,智慧化城市規劃方法尚未形成完善的技術體系,未能廣泛地運用到城市規劃實踐工作中。未來智慧化城市規劃研究空間仍相當廣闊,有待大家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