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方德宇+柳春+王艷杰+趙丹玉
【摘 要】隨著就業趨勢的轉型,社會對于醫藥類人才的各方面能力要求逐漸提高,除了優秀的平時成績以外,良好的表達能力是學生走出校園邁向社會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質之一。在生物化學的基礎理論與實驗教學中適當培養學生在口頭、文字、數字、圖示方面專業、嚴謹、科學的表達能力,使學生善于把自己的想法、意圖以及科研成果等,用語言、文字、圖形、表情和動作等清晰明確地表達出來,將對學生日后的科研、工作甚至生活大有裨益。
【關鍵詞】生物化學;表達能力;淺談
《生物化學》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物體的化學組成及其體內的代謝的醫藥學基礎課程,起著聯系基礎與臨床醫學的橋梁作用。掌握生物化學理論和實驗技能,有助于探明疾病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和藥物作用的靶點,從而研制有效的新藥;并可將傳統中醫藥與現代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相結合,進行中醫藥的現代科學研究[1]。
“十二五”期間大學生就業質量明顯改進,但由于新生嬰兒數量的下降,高考生源呈現出持續加速下降趨勢,未來需要就業的大學畢業生的數量也必然會下降,大學畢業生想找到一份工作不會太難,但能否找到一個較高質量的工作仍然是一個問題。除了優異的卷面成績以外,良好的表達能力、對新事物的適應能力、創新能力都是學生走出校園邁向社會所必不可少的。高校應該從這些方面出發,加強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能力和知識的培養,不斷地完善課程體系,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
有人預言21世紀是生物科學的世紀[2],隨著生物技術迅猛發展,新的知識和技術成果的不斷涌現,使得生物化學教材也在不斷擴充和更新中。而中醫藥大學始終堅持以中醫藥傳授為主,西醫課程為輔,以致生化課程教學時數相對較少。對于將來從事中醫藥學、中西醫結合工作的各類人才,生物化學作為必須掌握的重要基礎,如何在相對有限的生物化學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教學課時內,既讓學生盡可能多的掌握生化原理和技術,又能適當培養學生在表達方面的能力,相信對于每一個中醫藥院校生化教師都是比較困擾的問題。
1 表達能力對于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美國醫藥學會的前會長大衛·奧門博士曾經說過,我們應該盡力培養出一種能力,讓別人能夠進入我們的腦海和心靈,能夠在別人面前、在人群當中、在大眾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傳遞給別人。大衛·奧門博士所指的能力即表達能力,表達能力是指一個人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圖等,用語言、文字、圖形、表情和動作等清晰明確地表達出來,并善于讓他人理解、體會和掌握,是交際能力的重要構成部分。因此,在培養學生時不僅要著眼于人才發展的需求,更要面向社會發展的需要,引導和促進學生成為具有突出的表達能力的中醫藥人才。
2 表達能力的分類
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數字表達能力、圖示表達能力等形式。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的上課發言和學習成果匯報,可以有效鍛煉其口頭表達能力;而將自學搜集的材料制作成幻燈片,可逐漸鍛煉其文字、數字、圖示等表達能力。
3 教學中表達能力的培養
在生物化學的基礎理論教學中,有些章節的知識較為簡單并且十分陳舊,學生往往可以通過自學即能達到筆試考試的教學目標。比如維生素一章中的B族維生素,以往的教學目標常設置為掌握其分類及相應的輔酶或輔基形式、生化作用和典型缺乏病等等。對于藥物的發現史、理化性質(如溶解度、熔沸點、對于酸堿環境的穩定性)、學術應用前景、市場發展情況等,書中不會過多介紹,在期末筆試考試中也不會出現,但實際上這些與考試不相關的知識往往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都會遇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研究藥物的發現史,可以使學生清楚地知道所學知識處于學術進展何處的同時,還能及早地培養從已知中探索未知新事物的能力;藥物的理化性質直接影響到制劑品種、給藥途徑等重要因素,對于藥類學生尤為重要。對于這部分知識,可以讓學生采取提前預習、搜集資料后,然后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呈獻給全班,最后教師進行知識點的歸納總結。
具體過程:準備環節包括分組,文獻、書籍資料來源,資料方向,設置問題,匯報形式與要求等五個部分。分組:可根據班型及知識點的多少、結合學時數,將學生進行分組并引導其分工合作與集中討論;資料來源:推薦學生若干經典教材、專著,傳授基本的查閱文獻技巧,引導中醫藥學生將傳統中醫與現代學術前沿相結合;資料方向:把重難點提前透露給學生,使其查閱資料可以緊扣教學大綱;設置問題:問題的成功設置既可以幫助學生按照一定邏輯順序去搜索資料,也能極大地激發學習的興趣,學生會在問題的引導下主動學習與探討,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匯報形式與要求:最后以幻燈片的形式匯報,同時對于文字、圖片的處理給予適當的要求。
實施環節:學生匯報完畢,教師給予點評,以維生素B1為例,首先點評學生關于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點(維生素B1輔酶或輔基形式、生化作用和典型缺乏病)是否講全,劃分重難點、然后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腳氣”與“腳氣病”的區別及和維生素B1的聯系,最后介紹臨床上維生素B1的常用檢測方法。學生在此過程中不但鍛煉了表達能力,同時還提升了自學能力與文獻、書籍資料的搜集和整理的能力。
在生物化學的實驗教學中同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往的實驗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實驗報告、出勤、筆試、操作等幾個環節,由于驗證性實驗比重較大常常使學生缺乏實驗成功的興趣,不能有效達到將理論知識與實驗有機的結合。如何在實驗課中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其在生物化學方面科學嚴謹的實驗態度,相信是每位從事生物化學教學的老師都在思索的問題。單純的依賴分數獎懲,勢必會拉大師生間的距離。馬斯洛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解決問題能力增強,自覺性提高,善于獨立處事。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一顆不甘平庸的心,結合馬斯洛的人類需求理論與這樣的心態,不妨讓每次試驗最成功的一組,課后通過進一步資料查詢與深入探討,最后以實驗成果匯報的形式在第二次課上呈獻給全班。通過這一組的匯報可以激發其他組同學更加努力認真的做實驗,培養學生在數據、圖表方面的處理、表達能力,學生在匯報時還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
4 結語
現在社會各個方面都需要溝通,需要交流,而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溝通感情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徑就是語言。良好的表達能力也是一個人的財富,如果只會死埋頭苦干而完全不善言辭,這樣是不利于做好本職工作的。美國人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把“會說話、金錢、原子彈”看作是在世界上生存和發展的三大法寶;60年代以后,又把“會說話、金錢、電腦”看成是最有力的三大法寶。而“會說話”一直獨冠三大法寶之首,足以看出表達能力的作用和價值。中醫藥院校的教師除了幫助學生夯實理論基礎、傳授實驗技能以外,在教學中適當培養學生專業、嚴謹、科學的表達能力,可以有效增加學生邁向社會的競爭力,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溝通。
【參考文獻】
[1]胡鴻毅,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繼承與創新并重”的高等中醫藥教育改革與實踐[J].中醫教育,2010,29:5-7.
[2]張哲文,郝春燕,閆波,魏虎來.構建全新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促進創新型醫學人才培養[J].實驗室科學,2015,2:114-116.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