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孟
【摘 要】隨著我國反腐斗爭的深入,高校中“能人腐敗”現象顯示出腐敗問題的高層次和寬領域,暴露出目前高校反腐機制建設上的缺失與漏洞,應引起高校黨委和紀委的重視。
【關鍵詞】高校;能人腐敗;現象;重視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struggle to corruption in China, “Corruption of Homo habilis” in colleges shows a higher level and wide-ranging of corrupt problem, which exposes the present absence and loophol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in colleges. The phenomenon of “Corruption of Homo habili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college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ssion.
【Key words】College; Corruption of Homo habilis; Phenomenon; Attention
2015年1月5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通報貴州省黔西南州民族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姜紫勤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姜紫勤是一位農業科技專家,獲得過省、國家級科技工作者、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可謂高校中的“能人”。類似姜紫勤的例子比比皆是,據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僅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紀律審查”欄目公布的高校腐敗案件,就已達50多起。
“能人腐敗”是中央巡視組在向江蘇省反饋巡視意見時首次提出,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高校“能人腐敗”主要是指搞學術有一套,搞腐敗也有一套的一類人,他們往往在學術界有一定造詣,個人能力和工作實績上突出,在取得榮譽后放松要求,理想信念發生動搖,私欲膨脹最終走上貪污腐敗這條不歸之路[1]。
出現在高校里的這些腐敗問題,令許多人深感意外。有著先進教育理念和知識體系的高校,原本是教書育人、傳播文化知識、進行學術研究的神圣殿堂,應成為遠離腐敗的“象牙塔”,緣何腐敗頻發?
筆者通過梳理大量的高校“能人腐敗”案例,發現涉案的高校既有本科層次的大學,也有專科層次的院校;既有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也有地方院校。腐敗重災區從招生錄取到后勤基建,從物資采購到科研經費,從校辦企業到學術誠信,幾乎涵蓋了高校所有關鍵領域和環節。
1 基建領域是高校腐敗首當其沖的重災區
近年來一些地方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高校領域的工程建設規模也不斷擴大,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監督制約不到位,高校基建領域大案要案頻發,已成為當前高校腐敗的“重災區”。
高校基建腐敗的行為主體多為學校分管領導、基建部門領導或直接經手人員;涉案人員通常多次、連續作案。違紀違法主體的職務層次越來越高,涉及處級以上干部基本上都是教授和副教授以上職稱,更不乏博士、碩士,不少人還是博士生導師。如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劉代寧,在三年間先后10次收受人民幣14萬元、價值2000元的超市購物券和1部高檔手機,收受賄賂的次數竟高達78次[2]。此外,由于工作關系和私人關系,容易在上下級之間形成關系密切的團體,為逃避處罰,涉案人員會想方設法將本單位其他工作人員拉下水,避免其檢舉、揭發。
2 貪占科研經費具有更大的欺騙性、隱蔽性和危害性
“科研經費管理使用混亂,違規現象突出,存在腐敗風險。”這是2014年7月7日,中央巡視組對復旦大學的巡視反饋意見。
目前科研經費基本上由學校、院系黨政一把手或者項目負責人管理和支配,都屬于高校“能人”范疇,長期以來,高校“行政化”這一理念根深蒂固,經費使用監督機制、財務審核機制在高校“能人”落實不力,或者放松要求,這就給貪占科研經費提供了可乘之機。
貪占科研經費的手段和形式各異,但基本內容主要表現在發票報銷上(經財務部門變現)、勞務費或專家咨詢費上(不用發票就可以變現)、高價購買設備吃回扣上(直接從設備廠家拿取好處)[3]。
“吃喝拉撒睡,全都靠經費。”西安理工大學原校長、黨委副書記劉丁,利用科研經費吃回扣購買豪車,更是暴露出了高校人員“吃”科研經費的“潛規則”。被媒體稱“可能創造了貪污科研經費新紀錄”的浙江大學水環境研究院原院長陳英旭,授意其博士生以開具虛假發票、編造虛假合同、編制虛假賬目等手段,將近千萬元的專項科研經費套取或者變現非法占為己有[4]。
3 招生腐敗同樣不可忽視
目前高校招生腐敗多集中在自主招生、藝術和體育類特招生和報送生領域。這些領域本來是高校選拔特長人才的重要途徑,如今卻成了一些高校負責招生人員、“黨政”一把手權力尋租的“捷徑”。更有高校巧立贊助費、“教育基金”、合作辦學等名目,變相收取巨額費用,招生人員以此撈得大量好處。如媒體報道的,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原處長蔡榮生涉嫌利用職務便利,在特殊類型招生過程中為考生提供幫助,收受賄賂1000余萬元。中央巡視組此前在一份反饋的巡視結果中指出,中國人民大學“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方面,懲防體系建設特別是財務管理、領導干部薪酬管理、自主招生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5]。國內知名高校如此,其他一些地方院校更為嚴重,踐踏了教育公平,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4 如何根治高校“能人腐敗”
“失去監督的地方,是腐敗滋生的溫床;監督不夠的地方,會讓腐敗變得猖狂。”實際上,對于高校領導違紀違法多發問題,教育部門和紀檢部門早有警示,要求高校把好決策權、財務關、基建關和招生關,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紀委、教育部、監察部出臺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防腐倡廉建設的意見》(教監〔2008〕15號)等相關文件,但高校違紀違法現象依然嚴重,高校領導違法違紀現象陸續頻發,這就說明高校腐敗有“樹倒根在”的跡象,要清除高校腐敗毒瘤不觀望、不等待、不手軟,動真格、使真勁、用真槍。
4.1 進一步建章立制
認真落實“兩個責任”制度,讓黨委和紀委切實負起責來;完善巡視制度,堅持“明察”與“暗訪”結合,增強巡視效果;重視技術作用,開發高校腐敗內控與舉報軟件,讓高校腐敗和“四風”無處遁形。
高校黨政主要負責人對學校反腐倡廉建設要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信件親自批閱,重要案件親自督辦。要對黨政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落實廉潔自律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黨政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要根據工作分工,全面履行分管范圍內的反腐倡廉建設職責。每年至少一次聽取分管部門和單位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匯報。黨政領導班子成員要增強監督意識,自覺接受監督,帶頭開展監督。每年要結合年度考核進行述職述廉。
高校紀委是高校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要在同級黨委和上級紀委的雙重領導下開展工作。要積極協助學校黨委研究部署反腐倡廉工作,抓好任務分解和落實,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要建立健全督查、考評、獎懲、責任追究等工作機制,將反腐倡廉建設情況列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范圍,作為工作實績和獎懲的重要內容,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應嚴肅追究責任。重視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加大對紀檢、監察干部培養、交流、使用力度。
4.2 瞄準關鍵崗位與重點領域
強化對高校一把手的權力制約,以制度制約權力,以監督制約權力,以程序制約權力,以追責制約權力。
4.2.1 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和監督
高校內部財務實行會計委派制。逐步推行總會計師制度。健全高校經濟責任制。完善學校財務集體決策、專家咨詢和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學校內部審計,重視審計結果的運用。嚴格執行財務預決算制度。實施財務公開,每年向教代會報告年度財務預算執行和決算情況。堅決禁止“小金庫”,一經核實單位或部門設立“小金庫”,嚴肅處理直接負責人,并追究分管領導的責任。
4.2.2 加強基建項目管理和監督
堅持基建(修繕)項目集體決策制度和按規定報批制度,新上項目或項目內容的變更必須經集體決策。建立健全學校內部各項管理和監督制度,任何人不得違規干預招投標活動。實施基建 工程的項目管理與財務管理分離,實行項目工程款支付“兩支筆”會簽制度。大力推行基建項目全過程審計,開展基建部門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
4.2.3 加強物資(設備)采購管理和監督
嚴格執行政府采購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學校內部各項采購監管制度。設立學校內部采購機構,統一組織實施對儀器設備、教學器材、藥品、醫療器械、教材圖書等大宗物資的采購,做到公開透明,陽光采購。加強對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詢價采購和單一來源采購的管理,嚴格程序,加強監督,防止暗箱違規操作。嚴禁在采購活動中違規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防治商業賄賂。開展物資采購審計,促進完善采購管理機制。
4.2.4 加強科研經費管理和監督
高校取得的各類科研經費,應納入學校財務統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確保科研經費專款專用。進一步完善學校內部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的監督約束機制,切實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益。加強科研經費預算管理,科學合理地編制項目預算。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額成本核算制度,加強對項目管理費、業務費等支出的管理,明確開支范圍和比例。加強對科研經費使用審計,實施對重大科研課題或大額度科研項目資金使用的全過程跟蹤審計,杜絕科研經費使用中假公濟私等行為。
4.3 加大腐敗案件查處力度
強力反腐,雷霆出擊,重拳出手,有貪必反、有腐必懲、有案必查,對各類高校腐敗不手軟、不姑息、不遷就;監管好高校領導干部規范用權,發揮好內設紀檢、財務、審計等部門的監督責任;開展警示教育,以違法違紀案件為戒,讓廣大高校領導干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
【參考文獻】
[1]劉根生.高校也要謹防“能人腐敗”[J].生活育,2015(3):36.
[2]汪紅.基建成高校腐敗“重災區”[N].法制晚報,2015-02-05.
[3]徐治立.消解科技創新隱患,優化學術生態環境——科研經費違規使用問題的成因及治理[J].科技導報,2016(4).
[4]龔洋浩.高校緣何腐敗頻發[N].中國紀檢監察報,2015-04-27.
[5]陳弘毅.傳媒大學8名干部被處分“象牙塔中的反腐”透露出什么信號?[N].新華日報,2015-11-26.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