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 顧丹
摘要:本文選擇新型城鎮化作為研究背景來分析新生代農民工的遷移問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針對性,因為伴隨著城鎮化的進程,新生代農民工進入城市的門檻越來越低,大量的新生代農民工涌入到城市中,勢必給城鎮帶來一定的人力資本優勢,同時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闡述以上優勢和劣勢的基礎上給出了新生代農民工遷移過程中的建議。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 城鎮化 遷移
一、引言
遼寧戶籍制度改革的步伐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多有閃光點。但是近兩年卻鮮有大動作。這一方面說明已有的改革力度較大,涉眾面較廣,解決了一些問題。另一方面也暗示著改革遇到了“瓶頸”,難以繼續大動作整體性推進,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一直扮演著公共政策建構主體的角色。一代農民工相比,他們長時間生活在城市,對農業、農村和土地并不熟悉,他們更渴望融入并扎根城市。目前,一部分新生代農民工已經具備了在城市安家落戶的經濟條件。隨著中小城鎮戶籍門檻的降低,新生代農民工進入城市的渠道更加暢通,他們轉變成城市居民的制度化障礙正在減弱。因此,本研究的意義在于,可以為政府部門合理制定政策、正確引導新生代農民工合理的遷移、對遼寧省城鎮化的進行添磚加瓦。
二、新生代農民工遷移對遼寧省城鎮化的積極影響
1.遷移加快了中國的遼寧省城鎮化進程
中國的鄉城遷移是近年來遼寧省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專家和學者對遼寧省城鎮化的速度和水平的評價是有一定分歧的。有的學者認為中國的遼寧省城鎮化水平即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和中國發展處于同一階段的發展中國家的水平,滯后于中國的經濟發展;有的學者認為中國的遼寧省城鎮化水平基本上處在正常的范圍內;就絕大多數學者的意見來看,中國需要加快遼寧省城鎮化的速度。
2.遷移人口是城鎮建設的重要力量
數以億計的遷移人口在工資待遇、生活條件比較差的情況下為城鎮的發展和城鎮居民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目前建筑業的工人幾乎80%以上都是農民工,他們以極低的工資和待遇條件,為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住宅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無論上海、北京,還是中小城鎮,哪個樓不是農民工建的?城市家庭漂亮的裝修,哪個不是出自農民工之手?如果沒有這些遷移人口,中國城市建設的成本可能要高出很多,可能要推遲很長的時間。城鎮的社區服務、餐飲娛樂、清潔衛生等臟累差的工作幾乎都是遷移人口來作,如果沒有這些遷移人口的辛勤勞動,目前中國的城市是不可想象的。
三、遷移對遼寧省城鎮化的消極影響
(一)導致城鎮化動力不足
由于絕大多數的鄉城遷移人口是不伴隨戶籍變動的非永久遷移,他們的家屬一般在農村生活和消費,遷移人口的收入除了在城鎮極低的僅能維持最低生存標準的消費外,其余的都寄帶會農村,這使得城鎮第三產業的發展受到需求的制約而發展緩慢。而研究表明,第三產業的發展對遼寧省城鎮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遼寧省城鎮化同第三產業發展的相關性高于同第二產業發展的相關性。楊治、杜朝暉合作,得出的結論是遼寧省城鎮化的進展同第三產業就業發展的相關性要高于同第二產業就業發展的相關性。
(二)影響城市和社會穩定
由于生活習慣、受教育程度、長期城市偏向政策在人們觀念上的影響以及城鎮居民對鄉城遷移人口強烈的排斥傾向,遷移人口很難真正融入城鎮社區。調查顯示,遷移人口的社會交往主要局限在打工群體,幾乎沒有城鎮居民做朋友;而鄉城遷移人口長期在城鎮打工,對農村社區也逐漸生疏,他們實際上處于一種“邊緣化”狀態。“邊緣化”狀態使得許多遷移人口缺少歸屬感和安全感,心中的壓力無法排解,對城鎮常常充滿了怨恨。例如,浙江省人民醫院曾對200名20歲至40歲的進城務工青年進行隨機調查,其中有90%的人“感到寂寞孤獨”,65%的人“難以適應環境”,48%的人“擔心受欺負”。
四、促進新生代農民工遷移的對策
(一)保持遼寧省經濟持續增長
促進永久鄉城遷移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提高鄉城遷移人口在城市的就業率,而鄉城遷移人口在城市就業率提高的根本途徑是在城市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經濟增長是就業崗位創造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一般情況下,經濟的高增長往往伴隨著高就業,從經濟增長與就業的動態關系來看,只有加快經濟的增長速度,才能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
(二)降低新生代農民工進城落戶成本
新型城鎮化政策的推行,降低了農民工轉變成市民的制度化障礙,然而以“土地換身份”的制度性遷移讓新生代農民工利益受損,他們并不情愿。解決新生代農民工進城后的土地問題是他們實現制度性遷移的關鍵,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土地安置措施。例如,可以建立有償兌換土地措施,為該群體提供與土地具有同等保障功能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