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斌
摘要: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改革深入的背景下,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已經對公允價值會計與資產減值會計進行了適當的分離,對公允價值會計與資產減值會計的關系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的。
關鍵詞:公允價值會計 資產減值會計 差異 關系
一、公允價值會計與資產減值會計的概述
(一)公允價值會計。公允價值會計,是指以市場價值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資產和負債的主要計量屬性的會計模式。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因進行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了財務危機,對會計信息的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期間歷史成本的缺陷逐漸的呈現出來,它提供的相關會計信息很難滿足決策者的需要,公允價值的引入彌補了歷史成本的不足,即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可以及時提供準確的會計信息。
(二)資產減值會計。資產減值會計是指資產未來可能流入企業的全部經濟利益低于該資產現有的賬面價值,而在會計上對資產的減值情況進行確認、計量和披露的核算。
二、公允價值會計與資產減值會計的關系分析
(一)雙方價值觀的互相體現。1978年FASB以邏輯演繹的方式構建了財務會計概念的框架,起點是提高決策的有用性,將原來“成本觀”的財務報告模式向“價值觀”的財務報告模式轉變,在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中的公允價值會計與資產減值會計都體現了價值觀。
(二)資產減值會計能夠反映公允價值會計的思想。資產減值會計在進行資產計量的時候,一般分為以下兩個步驟:先評判,后計量,因此可以看出它覆蓋了公允價值的一些內容。首先在進行評判的時候,是假設市場價格在持續的降低,并在短時間內是不能上漲為減值的前提條件;其次在計量的時候,“可收回金額”和“可變現金額”都是國內外常用的計量依據,當時的市場定價也是主要的參考內容之一。
三、公允價值會計與資產減值會計的差異分析
(一)基于計量目標的側重點進行差異分析。公允價值是為了適應不同金融產品計量的需求所產生的,從實際情況來看,新階段公允價值計量受到了法律、經濟環境、技術等方面的影響,并不能完全符合其字面上的實質思想,僅僅是圍繞金融工具進行簡單的計量。但是企業仍然可以通過公允價值計量來放映出企業的資產情況,這種價值放映主要是從初始確認和后續計量兩方面來進行,可以為企業的決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二)基于計量邏輯基礎進行差異分析。1.公允價值會計計量的邏輯基礎是市場。雖然企業是公允價值計量的報告的主體,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在13號中明確了公允價值會計計量的邏輯基礎,指出了公允價值會計計量的邏輯基礎是市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公允價值是通過一種有序的交易來獲取的;其次市場參與者是公允價值計量的假設主體;再次公允價值實質上就是市場價值。
2.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邏輯基礎是計量主體。可回收金額是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主要依據,企業管理者的理性行為是這種依據確定的主要出發點,當企業發生資產減值的時候,一般來說企業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將資產進行銷售,另一種是繼續使用資產,企業的管理者要在使用價值和資產銷售凈值的基礎上做出相應的經濟決策。
(三)二者之間針對會計計量基礎存在一定的差異。1.公允價值會計的計量基礎。從公允價值會計的概念我們可以了解到交易完成時的價位是公允價值計價的前提,主要是對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對于負債和資產有著一定聯系的、現金未來流出量與流入量進行的預期。
2.資產減值會計的計量基礎。人們在判定資產減值會計的計量基礎的時候是有所不同的,第一種是以IASB為代表的觀點,扣除銷售費用的使用價值和公允價值中較高的一方是可收回金額;第二種是以FASB為代表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可回收金額主要表現是資產公允價值。從實際情況來看,現階段我國使用的標準是通過第一種的觀點來確認的。
四、公允價值會計與資產減值會計統一的局限性
(一)公允價值本質存在一定問題。1.計算框架不統一。公允價值計量的廣泛應用反映了其存在的一定性,在新白勺會計準則頒布之前我國采用的一直是成本計量模式,缺乏一套完善的對公允價值計量的研究的理論體系,完整的公允價值與具體準則還沒有形成,因此可以看出公允價值的計算框架還沒有進行統一。
2.簡單的認為公允價值計量是一種計量屬性。很多人簡單的認為公允價值是一種計量屬性,并沒有認識到公允價值的本質,沒有認識到現值是公允價值計量的反映,但不是所有的計量現值的屬性都能作為公允價值。
(二)資產減值操作盈余過量。新會計準則執行后具有避免虧損、配股、避免虧損、扭虧為盈動機的上市公司在資產減值計提方面,其計提的幅度比執行前要高,在資產減值轉回方面,計提的幅度比新準則執行前有所下降;新會計準則執行后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幅度方面,一些具有利潤平滑動機的上市公司計提的幅度有明顯的下降,在而轉回資產減值準備方面,計提的幅度比新會計準則高,其中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很小。
(三)對資產減值的披露不明確。新企業會計準則中,資產減值的披露內容缺乏相關部門和專業人員對各項資產減值情況的分析與判斷過程,企業管理層不能夠對企業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流程的準確性有及時的了解,是否合理的提取比例與金額,也不能清楚的了解到企業進行盈余管理是否通過資產減值會計進行。
五、結語
從上述我們可以看出公允價值會計與資產減值會計之間存在著一些差異,因此企業為了更好的應用公允價值會計和資產減值會計,應該加大對兩者之間的研究力度,發現其中的差異性,要認識到資產價值會計不僅僅是資產減計的單向行為,更是一種雙向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