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秀
摘要:民營銀行的設立是中國金融業深化改革中的重要舉措,也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突破。但是在已經競爭激勵的銀行業,民營銀行只有采取經營差異化策略才能在夾縫中生存下來,并得以發展壯大。
關鍵詞:民營銀行 經營差異化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此后,多家“民營銀行”試點獲批。
一、民營銀行的發展情況
2014年銀監會公布了國務院批準的首批5家民營銀行名單。目前,第一批民營銀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溫州民商銀行、浙江網商銀行、上海華瑞銀行、天津金城銀行已全部開業,5家試點銀行無一例外地選擇各具特色的市場定位和產品服務。就目前試點的五家民營銀行來看,它們都有清晰的戰略定位,也有比較好的股東基礎。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計劃依托同業合作交易型銀行之路,借助互聯網為目標客戶群提供服務,主攻“大存小貸”,即限定存款下限和貸款上限,吸收大額存款,發放小額貸款。浙江網商銀行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依托其互聯網背景實施輕資產、平臺化、無營業網點或柜臺的經營模式。
二、民營銀行的經營差異化
我國目前已有幾千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同質化經營使容易操作的業務領域的競爭已高度白熱化,不僅不能很好地滿足經濟發展對金融服務的多樣化需求,而且誘發了部分金融領域的過度競爭。因此作為后來者的民營銀行,既要接受激烈的競爭,也要經受經濟周期的考驗,其未來一定是歷經磨難。參考國外的中小銀行的發展,則普遍采取的是符合其業務優勢特點的差異化競爭戰略。
所謂經營差異化,關鍵是找到與民營銀行發展相契合的核心市場、核心業務、核心客戶、核心產品,才能有一席之地,形成核心競爭力。全新、特色化的經營模式和良好的公司治理、靈活的運行機制結合起來,發揮自身優勢,專注服務小微,民營銀行就有望站穩腳跟。經營差異化,與現有銀行錯位競爭,正是民營銀行應對激烈競爭的關鍵所在。
三、民營銀行差異化經營的風險
銀行業是高投入、高風險、專業性強的行業,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民營銀行業的生存環境更是充滿了挑戰。
(一)信用風險
所謂信用風險,主要指借款人違約,造成銀行資金損失形成不良資產的風險。監管層的初衷更多地想讓民營銀行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改善小微企業的融資狀況。然而目前國內征信系統尚不完善,宏觀經濟走勢不明朗,中小企業生存艱難,因此信用質量不高,違約風險較大。
(二)存款負債不足
存款負債是銀行的立行之本,只有吸收足夠的存款,才能展開貸款、投資等其他業務。對于民營銀行,特別是成立初期的民營銀行,居民對其認可度比較低,吸收存款處于劣勢。另外民營銀行要實行經營差異化,采取獨特的經營模式,設定自身的業務重點,勢必在存款吸收方便更加有了局限性。
(三)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主要是指因銀行交易系統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內控機制,制度管理不嚴等因素造成資金損失的可能性。對于民營銀行來說,主要的問題是可能出現股東關聯貸款。
四、對民營銀行未來的展望
銀行業向民營資本開放入口是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成果。民營銀行發展提速,不僅有利于“三農”、小微企業的融資,還有利于刺激銀行業提升服務質量,倒推傳統金融業改革。民營銀行對金融業界可能產生鯰魚效應,促進現有銀行改進經營管理。民營銀行經營差異化不存在統一的模式和路徑,而這同樣是其差異化的內在要求。因地、因行不同而不同,才能呈現多樣性,進發處民營銀行的活力。
(一)通過制度建設,加強民營銀行的風險管理
應當通過監管要求建立民營銀行的風險自擔機制,同時在存款保險制度真正推出以前,民營銀行開業前就應安排好風險處置和恢復計劃,未來還要根據業務經營可能出現的風險,做好相應應對。另外,銀行的經營模式也要求股東具備支持銀行持續補充資本、提高抗風險水平的能力。
(二)立足經營差異化,創特色經營之路
民營銀行發展的關鍵在充分發揮制度靈活性優勢,及時跟蹤市場熱點和行業增長點,提高與細分市場金融需求的匹配度,時刻保持走在行業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的前列。在把控風險底線的前提下,縮短業務流程,簡化審核手續,以優質服務開拓市場,積極推出符合市場需求,貼近居民需要的金融產品,以優質產品打開渠道。
(三)運用差異化監管手段,為民營銀行創造更多的空間
面對未來會有更多民營銀行參與銀行的競爭,監管層應當對不同的銀行采取差異化的監管手段,從政策上鼓勵和保護民營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支持與創新,同時建立針對民營銀行差異化經營的風險預警機制,成為其堅強的后盾,為民營銀行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市場機制的完善,在經濟迅速發展的推動下,民營銀行會逐漸顯示出他的鮮明活力,并在市場經濟中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未來的五到十年,民營銀行將會迎來一個發展的黃金期,民營銀行將會在以后經濟發展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