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巨林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問題設計要充分考慮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得到發展。問題不能只代表少數學生群體的利益,而要面向全體學生,既能照顧優等生的發展,又能促使后進生的進步。
一、根據問題的性質設計
課堂教學離不開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一些重難點、疑問點或有爭議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易于生成話題和展開對話的契機。相應的,關于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話題有幾種常見的設計策略,即圍繞教學重點、難點設計策略,圍繞教學疑點設計策略,圍繞爭議點設計策略和圍繞教學內容所觸及的社會熱點設計策略。
1.圍繞教學重難點問題設計策略
教師一般在上課前就已經預設好了教學中的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以預設性的話題呈現給學生。這種設計策略需要教師在課前認真備課,認真領會課程標準,把握教學目標,鉆研文本教材,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水平,準確確定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問題,根據重難點問題和教學情境設計出課堂教學話題,在課上加以引導學生,圍繞重點和難點展開對話。例如在學習“通過模擬實驗探究膜的透性”內容時,引導學生自己建構知識體系;教材設計實驗預期會出現什么現象?漏斗管內的液面為什么會升高嗎?為什么?如果燒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樣濃度的蔗糖溶液,結果會怎樣?通過這親戚的設疑,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學生能夠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享受到一種成功的樂趣。
2.圍繞教學疑點問題設計策略
科學起源于疑問,課堂教學首先要鼓勵學生對教師、文本的質疑,抓住疑點問題設計課堂教學的話題,圍繞疑點展開對話,有利于培養學生質疑和解疑的能力。這需要學生思考,使學生達到學而思、思而惑、惑求解。同時可以對學生可能回答的結果加以辨析,明確錯誤的原因,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本所講內容知識認識和理解,同時通過練習深化了所學知識,發展了學生思維能力。
3.圍繞爭議點問題設計策略
教學中的爭議點問題往往是思想觀點碰撞的基礎,是激起學生認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圍繞有爭議的問題開展對話,有利于學生培養批判、反思、交流溝通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有爭議的問題,圍繞爭議問題來設計話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圍繞社會生活的熱點問題設計策略
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熱點或焦點問題往往是人們頗為關注的問題,教學內容或多或少會觸及社會生活中這方面的問題。在社會生活中的熱點或焦點問題中,我們所選擇的必須是那些對學生有教育意義,能引起師生興趣,并結合教學內容和能實現教學目標的問題,才可成為課堂教學的問題題。新課程強調生物學和生活生產實踐的應用,因此可以根據利用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生產實踐常見的現象來整合教學資源,如(1)觀察到的生活生產現象,植物生長的向光性,肥胖和脂肪肝,太湖藍藻暴發等;(2)現代生物熱點現象,每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化學獎與生物學知識點、H1N1型流感疫苗的研發、全球氣候問題、生物多樣性減少等;(3)學生自身體驗的現象,青春期心理生理變化、疾病治療和預防等生活實踐。由于這些現象與體驗與學生密切相關,學生比較熟悉,可以增加學生的親切度,縮短師生的距離。從而成功地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主動性,也可以為課堂的“生成”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根據問題的生成方式設計
課堂教學中有種兩問題生成方式:一是由學生自發生成,二是由師生共同生成,教師要針對這兩種方式采取不同的策略。
1.學生自發生成問題時,教師在“順”中設計
課堂教學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教學情境會自發地生成問題。對學生自發提出的問題,教師要采取“順”的策略,順應學生的疑問需求,幫助學生獲得答案。
2.師生共同生成問題時,教師在“引”中設計
在對話過程中,有許多話題生成的時機,但教學中教師往往沒有能很好把握這樣的機會。師生之間對話時,教師要巧妙地追問,恰當地把學生引導到話題生成的邊緣,不斷激發學生,進而引發出問題。這樣的問題是完美的話題,既包含教師的以目標為導向的預設性,也包含師生之間話題的自然生成性。因此,師生對話時,正確的“引”是問題設計的重要策略。
三、根據師生的協商設計問題
關于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我們還可以采取“預先預習,一組討論,一組交流,一組合理整合,一組展示問題”的師生協商策略。預先預習是學生通過自主查閱資料,跟教材進行對話,我為什么要學習這一內容?我已經學會了什么?我的問題是什么?小組討論是學生根據已有的思考,在小組中開展對話,彼此幫助解決一些問題,其中不能解決的共同問題自然會逐步明確。組際交流是進一步羅列篩選出共同的問題。學生可能提出許多超出課程內容和課程標準的探究性內容,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合理整合要求,教師可以從知識結構和整體課程出發,補充部分學習議題;還能以“生活化”的事件整合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使問題結構化,形成“問題群”,為后續的教學提供“藍本”。展示問題是對前一階段活動的總結,教師要借助技術手段,及時確定并公示本單元或本課時的學習問題。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陳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