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渙潔(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
新媒體時代下影視業的機遇與挑戰
陳渙潔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中國電影在連續保持六年的30%票房增長勢頭后,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隨著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三大巨頭BAT(百度公司Baidu、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騰訊公司Tencent)全部殺進影視業,2015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高達440億元,增勢迅猛?;ヂ摼W+的時代已來臨,中國的傳統電影產業完全被互聯網所顛覆,傳承百年的游戲規則也被徹底推翻。互聯網為影視業開發了新的商業模式,也帶來了新的機遇。
關鍵詞:影視業;互聯網;商業模式;機遇
21世紀初的人們還以為互聯網是過時以及盜版影視的回收站,誰知互聯網對電影行業的滲透正悄無聲息地蔓延著。如今互聯網早已不僅僅是電影版權的采購者,更是電影營銷的主要依托平臺,網絡視頻、微博微信、電商等社交媒體成為電影宣傳的主力軍。同時,國內在線選座售票行業已經基本完成了對電影消費的入口重置,據統計,目前網購電影票渠道占比已超50%,在線選座購票成為國人觀影的重要方式,未來的市場份額也必將越來越大。電影票團購市場也早已被BAT三分天下,形成了以微票兒、格瓦拉、貓眼、大眾點評四家合力的騰訊公司,以淘寶電影為主的阿里影業,與星美院線合作的百度糯米爭霸混戰的局面。繼微票兒與格瓦拉合并、貓眼電影與大眾點評整合后,騰訊占據了在線電影票市場的大半個江湖,而豆瓣、時光網等專注于影評的電影社區在商業化的大潮中偏安一隅。
依靠院線電影市場掙錢,互聯網公司的野心遠不止于此。隨著電影界人才輩出,大量優質影片無法進入院線上映,網絡院線則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觀影需求。2013年,隨著《萬萬沒想到》的走紅,網絡劇成為主流,各大網站紛紛推廣起來。網絡劇能夠在短時間內講述一個完整的劇情,短小精悍的特點適用于都市快生活,滿足了人們利用碎片化時間娛樂消遣的需求;其無厘頭搞笑的風格對于緩解苦逼現實中的壓力也有神效,因而深受人們追捧。
2015年,網絡劇、微電影、純網綜藝等各類新媒體電影遍地開花,樂視、愛奇藝、優酷、搜狐、騰訊每年也都有數億元的自制劇投資預算。與投資高、重后期、大品牌、大導演、大明星、大制作的傳統院線電影相比,網絡劇成本小、門檻低、接地氣、無需明星站臺,年輕化的創作者更能捕獲當今網民的心理需求,在內容上偏惡搞、強調噱頭和爆點的網絡劇能快速高產,大部分又能賺錢。對于視頻網站而言,與其高價購買“高大上”的院線電影版權,不如簽約獨立創作人,自己出資投拍網劇,憑借獨家發行來吸引流量、鞏固粉絲;對于制作團隊而言,通過視頻網站上傳影視作品,以其獨特的優質內容獲得觀眾自發的二次傳播,也是最簡單有效地擴大影響力的辦法。調查數據顯示,67.02%的制作團隊年營業額在50萬元以內,也有3.19%的團隊年營業額在500萬元以上。
近兩年,泛娛樂化產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受到媒介和資本的關注。泛娛樂是基于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多領域共生,以IP(知識產權、心智創造)為核心,進行跨領域、跨平臺衍生的粉絲經濟。在我國,目前以BAT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們的引領下,泛娛樂產業生態鏈也形成了初步輪廓:文學、動漫提供豐富的原創IP資源,影視作品將其公之于大眾,迅速積累了粉絲數量,又從影視中衍生出游戲、玩具等形式。這種全產業鏈的格局實現了從網絡IP向影視、游戲等其他領域的跨界,充滿了巨大增值空間。
影視混搭游戲成為2015年泛娛樂化產業的先鋒,《花千骨》、《瑯邪榜》、《羋月傳》都采取了電視劇改編手游然后同步推出的策略,其中《花千骨》改編的手游,月流水超過了2億元,實現了“影游聯動”的雙向互利。但游戲與影視的結合相互牽制,影視劇的熱度消退后,游戲很容易被影迷或玩家所拋棄。如何擺脫影視劇“冷淡期”造成的影響,生產出經典雋永的影游作品是開發商所需鉆研的重要命題。
對比于好萊塢和日本發達的影視衍生品產業,國內電影收入來源幾乎全靠票房和廣告。對比好萊塢的“小黃人”、“大白”品牌衍生品的銷售覆蓋之熱,中國的“胡巴”與“大圣”雖俘獲了萬千粉絲,但其衍生品并未得到垂直完整的開發,反而導致了盜版的猖狂。國產電影衍生品停留在配合電影宣傳的程度上,并沒有形成將衍生品官方授權的傳統,反而是淘寶上的山寨玩具充斥市場,這就使電影票房以外的很多盈利空間都白白浪費。
(一)新媒體電影在放低制作門檻的同時,應致力于提高創意門檻。
網絡劇是新興事物,它不拘泥于傳統的形式,為的就是創新。《太子妃升職記》的走紅是一個成功案例,“男性心理穿越到女性身體”的“錯亂穿越”套路,加之天馬行空的腦洞和“炫窮”式營銷滿足了網友的惡趣味,使該劇在2015年充斥著熒屏的基腐劇中脫穎而出。這也說明了新媒體時代影視營銷的變革,宣傳的姿態很關鍵,不是純喊大投資大制作以及全明星陣容,觀眾就會買你帳。80后、90后甚至更年輕的人群是網絡劇的主要受眾,電影創意人要大膽地把最新鮮的東西放到網劇里去試驗,在勇于求錯中求新求快,才能在制作層面做出最先鋒的思維調整。
(二)大數據中隱藏著影視潮流的風向標。
電影的創作者應該深入網劇市場分析大數據,預估爆款題材的走向。2014年熒屏上最受歡迎的是都市生活和屌絲文化,所以《萬萬沒想到》和《屌絲男士》火了;2015年熒屏上最受歡迎的是盜墓探險和懸疑推理,所以《盜墓筆記》和《靈魂擺渡》火了。創作者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實力依托大數據來分析影視潮流的風向,或者直接購買于專業的技術平臺,用于指導自己的創作和發行,但不要在爆款后面跟風復制。技術平臺還應該調查出不同人群的不同觀劇習慣。
影視產業的互聯網基因逐漸加強,電影投資方會從大數據、多屏首播及互動、眾籌預售等層面分析,從投資風險角度來評估,從而選擇最安全的投資,好讓其收益有保障。因為影視文化的創作將會因為大數據的分析而變動,為了迎合點播量以及觀眾的需求,編劇導演原先設定的場景會不斷改變,從而形成了以“觀眾中心制”的新媒體思維。
從2016年即將上映的《三體》、《流浪地球》、《超新星紀元》等科幻劇來看,科幻穿越題材有可能成為2016網絡劇的風向標。隨著行業特效制作水平的提升,將會出現很多像《執念師》這樣的一大批科幻試水作品。其次,從2015年最火的《夏洛特煩惱》來看,喜劇的發展也是一片大好光景?,F代生活的焦慮與壓力讓人們很難真正的快樂,所以惹人發笑、讓人輕松的喜劇就理應受到喜愛。歸根到底還是要用真實情感來擊潰觀眾的心理防線,讓人們又哭又笑,之后還有感動。
(三)好的故事仍然是電影的靈魂。
觀眾可能會因而IP買單,但終究還是為故事所打動。劇本的好壞直接關系影視最終的口碑與票房,所以對創作者來說,首先考慮的是引人深思的故事,而不是討巧的題材。只有致力于提升優質劇情,把挖掘用戶心理和需求作為首要目標,才能成為爆款內容,從而帶動娛樂全產業鏈。
(四)傳統電影人才能不能適應互聯網思維,是人才選角的一個重要指標。隨著新媒體影業的興起,視頻網站人才急缺,大量從傳統電視臺與傳統電影公司招人。但許多扎堆進入新媒體影視行業的人都還在以傳統影視角度來思考問題,而不能做出優秀的互聯網娛樂內容。這些長期生存在傳統媒體環境中人可能是一個優秀嚴謹的內容制作者,但也許不具備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思維。創作人的社會經歷和思維方式極大程度上決定了作品的內容、風格,年輕化的思維方式,以及創作者的年輕化使得互聯網影視多以反映時下年輕人較為關注的熱門話題,如愛情、夢想、青春,內容上注重噱頭和爆點,而非敘事的完整性。
(五)互聯網傳播與分享的時代,傳統院線電影必先“點映”。在互聯網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自媒體??释跋戎钡娜藗兛偸窍矚g為點映捧場,如果是一個好的電影,觀眾自然會成為它的口碑傳播者,會進行二次傳播,這時候觀眾的宣傳是最真誠的,沒有千篇一律標準的宣傳話術,所有人是基于信任之間的分享。這讓本身就隱藏著巨大話題的電影在沒有上映之前,就被自發性的人群吵得沸沸揚揚。
(六)線下影院,增強服務才是制勝關鍵。
傳統電影靠院線票房收回成本和取得盈利,但4K電視和高品質的音響設備的發展使網絡院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電影院的視聽快感,人們開始趨向于在家庭網絡中看付費電影,30包月的性價比也迅速擊潰了傳統院線,線下電影院面臨著上座率不高、房租和人工成本上升、毛利率低等難題。
面對人們的新寵——在線影院的沖擊,傳統的線下影院在失去優越感的同時,千萬要沉住氣、Hold住場,可通過增強服務來生生不息。雖然在線影院將成為未來的趨勢,傳統影院可通過投入更大的資金升級技術、改造設備,創造出極致的視聽效果來掰回一局,不斷增加影院的附加服務、會員尊享體驗也可給用戶有了溫暖的觀影體驗。
(七)致力于娛樂全產業鏈的開發,打造影視衍生品的垂直電商網站。
據有關人士預測,BAT在娛樂產業的未來將覆蓋電影、電視、音樂、動漫、出版、文化地產等多領域、跨平臺的商業拓展,朝向“版權運營”的方向發展;
影視衍生品市場將有電商巨頭推動,并與銷售數據透明的電商渠道合作,很多電影公司也應在影片開拍前,就做好衍生品的生產和營銷計劃,以確保衍生品能夠同步甚至早于電影上映問世,占領足夠的市場空間。
在未來,沒有獨立于互聯網之外的電影產業,也再沒有“網絡電影”一詞,所有的電影都將理所應當的帶有互聯網屬性?;ヂ摼W與影視業的完全融合終會成定局,但必是一場持久戰,新媒體時代下的中國影視業任重而道遠。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1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