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國土資源局 朱仲華
?
強化驗收管理提升治理水平
----湖州市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程驗收實踐
湖州市國土資源局朱仲華
近年來,湖州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積極探索礦山生態環境建設新路徑,始終堅持資源開采與生態治理同步,特別是2014年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以來,抓住機遇,精心組織,強化管理,走出一條因礦制宜、分類治理、礦地復墾相結合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完成治理廢棄(關閉)礦山304座,累計復綠15000余畝,復墾耕地24000余畝,形成可建設用地22000余畝,在改善礦山生態環境、消除安全隱患、綜合利用礦地、保障經濟發展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無論是生態環境恢復、安全隱患消除,還是資源保護、礦地利用,都需要多學科、多部門配合,稍有不當,就可能事與愿違。因此,礦山治理過程中要遵循自然規律,科學實施,治理成效方可長久。
礦山生態環境驗收管理工作貫穿整個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的始終,直接影響工程質量,關系到工程成敗。結合湖州實踐,從方案、施工、驗收等環節全過程管理角度對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程驗收管理的方式方法作些探討。
好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程設計方案,是治理工作成功的前提。方案要因礦制宜、因區域制宜,融合當地生態、人文環境,科學設計。要按照不同區位條件,針對性地進行設計。礦山生態環境治理不是種種植物,而是試圖再造、引導或加速植被自然演化過程。治理策略并不是要種植品種繁多的植物,而是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促進植物群落從低級向高級發展,逐步演替,使其逐漸恢復到與周邊相近的生態系統。對每一工程設計方案,根據礦山特點,結合礦山區域土壤、植被條件,從邊坡安全、生態環境恢復、礦地利用等方面對工程設計方案進行審查,確保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及經濟性,從源頭上把好治理關。比如針對位于杭寧高速公路的西南側、高鐵湖州站前主干大道南側的中寶山廢棄礦區,采用“削坡降坡減緩、擋墻支護及植被恢復”綜合治理方法,實施后達到預期效果,坡面穩定,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改善了礦山生態環境,初步融入周邊自然生態環境。
方案通過專家論證后,就要毫不含糊地抓落實、抓實施。施工是治理工作成功的關鍵。嚴格按礦山宕面邊坡--營造人工土壤(坡面基質)--植被恢復--礦地利用程序施工,強化各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單位工程驗收。明確上一環節工程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環節施工;明確返工重做部分必須重新進行驗收。各過程驗收,均要求有相應記錄及影像等支撐資料。
具體抓五件事。一是抓隊伍。明確工程業主、監理單位、施工單位聯系人,強化各項措施具體落實,確保施工單位承諾的施工力量和質量管理力量到位。二是抓材料。按“本地化、多樣化”的要求去落實種源,實現草灌結合,以灌木、喬木為主的格局。各類種子必須有國家法定種子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合格報告,種子質量要符合相應國家標準中規定的二級質量標準。各種工程材料均要有產品合格證,確保工程所需材料符合要求,為治理工作創造物質條件。三是抓落實。在治理工程設計方案中對噴附(噴播)基材質量、厚度、種子種類等均規定明確的要求,比如基材厚度不小于8厘米,一般為10厘米(小于65°坡面),灌木種子密度保證成苗數每平米不少于4株。這些,施工單位必須落實到位。四是抓驗收。每道工序驗收嚴格按《浙江省露天開采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管理辦法(試行)》(浙土資發〔2004〕41號)執行。在“邊坡復綠”分部工程中,對噴附(噴播)植生基材質量、厚度、種子種類、灌木種子密度進行現場檢查,確保各項指標符合方案要求。五是抓養護。廢棄礦山治理不是作秀,關鍵在效果,要治得了,活得了,長得了。施工之后的適時養護工作是施工的延伸,是做好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的一項關鍵環節。湖州市采取“適量補缺、適時供養、適宜配比”的“三適”養護方法,抓住春、夏、秋三季,適時補種補播、施肥、補水、防病蟲害、培土,促使植被長快、長好。
一是建立責任主體機制。明確縣(區)、鄉鎮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礦山自然生態環境建設總負責。將礦山生態環境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納入各級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和生態市建設考核中。二是建立驗收工作機制。建立由國土、采礦、林業、工程、環境等專家組成的專家驗收組,財政、環保、林業、安監等有關部門共同參加的治理工程驗收機制。分交工驗收和竣工驗收兩種。驗收依據是《浙江省露天開采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管理辦法(試行)》(浙土資發〔2004〕41號)和治理工程設計方案。驗收方式是實地檢查驗收。
交工驗收在完成苗期養護后進行,主要對各分部工程進行驗收。重點是方案中所確定的工程量、所需材料質量,尤其是植生基材質量、種子品種及配比。這階段要把握的是側重于營造植生環境,這是因為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程施工是生態恢復中的一個節點,隨著時間延長和適度干預,復綠成效會逐漸發揮,最終演替發展為目標植物群落。
竣工驗收在通過交工驗收1-2年后進行??⒐を炇盏闹攸c是對治理后的工程安全、綠化效果(植被生長和護坡能力、景觀生態協調程度、群落演替和進化潛力)等方面的質量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和驗收。具體指標主要有邊坡穩定性、灌木密度、植被覆蓋率、植生基材流失情況等。明確不符合設計方案和有關規范要求,不予通過。比如:在組織對某地一個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程竣工驗收時,發現該工程各項實物工程完成得很好,甚至一些工程量超設計方案,但由于灌木植物品種單一,數量少,植被覆蓋率沒有達到70%,當時沒有通過,要求針對植被覆蓋率不足進行整改,并下發整改意見。幾月后,施工單位經整改,復綠效果明顯改觀,各項指標達標預設要求,復驗通過驗收。目前該工程區域植被生機盎然。
通過上面從方案、施工、驗收三環節的實踐分析可以發現,只要把握住礦山生態環境驗收管理的主要工作和要求,踏踏實實、持之以恒地把好這些關口,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湖州外山廢棄礦山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