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國土資源局江干分局 陳 堯
?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整優化內設機構職責
杭州市國土資源局江干分局陳堯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也是國土資源工作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提升國土資源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必然途徑。隨著簡政放權的深入推進,基層國土部門的任務逐步加重,問題和矛盾日漸突出,通過調整優化內設機構職責增強國土資源工作內生動力和保障能力,成為國土資源工作的當務之急。
從杭州市國土資源局江干分局的實踐看,現行內設機構及職責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適應了城市建設發展和國土資源工作的需要,但隨著行政審批權限下放、不動產統一登記,以及城市發展邁向新階段,內外兩方面的矛盾和壓力均較突出。
外部壓力催變。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將于今年6月份全面實施,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推進行政審批層級一體化改革的實施意見》,新一輪的行政審批事項下放工作還要繼續加快推進,國土資源工作面臨的任務更重;對基層國土部門而言,行政審批權限批次下放,帶來的不僅是工作量的重復增加,而且是業務范圍的逐步擴大,向著全領域、全業務、全系統邁進,職能作用進一步擴展,對業務能力提出新的挑戰。同時,由于國土資源各項業務密切關系到企業、群眾的切身利益,政策性、規范性要求非常之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行政復議、訴訟案件,這對基層國土部門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內部矛盾促變。從江干分局的實際情況看,內設機構原定職責與實際工作不相適應,比如職能有擴充,原定職責未包含;法律法規有新規定,原定職責未調整;已不屬當前工作范圍的,原定職責未刪減;國土資源工作以及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要求,原定職責未體現;基于工作實際需要而實行的局部調整和搭配,原定職責中未固化等。條線工作不平衡現象日漸明顯,個別科室職能膨脹,工作中往往難以兼顧;工作專業性要求不一樣,難易程度有差別,導致協調性工作大量增加,管理難度加大。人員管理上面臨的局限日漸突出,職責結構的長期“板結”造成責任意識鈍化,工作導向不清,對新任務、新要求的敏感性和關注度不夠,影響了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另外,人員力量長期偏緊狀態,極大地制約了內部的輪崗交流,導致干部職工能力素質相對單一,協同合作的效應不能充分發揮。
內設機構職責的調整優化需要服從和服務于深化審批制度改革的需要,要立足于現實需要、科學分析、加強統籌的基礎之上,并保持適當的前瞻性。
圍繞“三個目標”。通過調整優化內設機構調整,實現“職能調整”,緊跟城市建設和國土資源工作新任務、新特點,突出重點工作和薄弱環節,促進職能作用進一步發揮,提升新常態下國土資源工作保障能力;實現“機構適應”,適應簡政放權、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需要,搭建適應當前、面向未來的組織框架,并理順與上級部門有關處室的條線對應關系,強化聯動配合一體化作用;實現“人員整合”,在嚴格控員控編的條件下,首先著眼于內部挖潛,通過強化干部梯隊,人員優化搭配等,積極破解面臨的人員緊缺等問題,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促進協同效應進一步發揮。
強化“三個導向”。一是強化適應新常態導向。國土資源工作進入“五期疊加”的新階段,城市化的快速推進以及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內設機構職責的調整優化要放在新常態的背景之下,統籌謀劃,把握特點,主動作為,形成適應當前、面向未來的機制和布局。二是強化規范和推進當前工作的導向。要充分考慮滿足當前行政審批權限下放、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的現實需要,把內設機構職責調整優化與推動當前工作順利開展緊密結合起來,努力破解業務量大、業務基礎薄弱、人員緊缺等實際困難,切實強化職責明晰化、業務規范化、任務均衡化,進而形成責任明確、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三是強化依法行政和維權惠民的導向。“法治國土”是省廳作出的重要部署,不但要充分認識依法行政對提高國土資源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意義,更要充分地考慮民生領域對國土資源工作的訴求,切實強化維權惠民職責,提高國土資源對基層發展、群眾需求的響應能力。
深化行政審批改革調整優化內設機構職責是一項綜合性、統籌性很強的工作,覆蓋面廣、影響深遠,必須立足工作實際,堅持統籌謀劃、深入分析、依法規范推進。
一是堅持強化領導,全員參與。要本著“管當前、利長遠”的原則,務實有效地推進內設機構職責的調整優化工作。組建由分局班子成員及各科(室)、所負責人參與的課題組,明確調整優化的總體目標,分解落實具體任務,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緊扣時間節點抓好推進。同時,積極發動各條線上工作人員參與進來,對現有工作狀態、工作量、問題癥結認真梳理,找出差距和不足,結合當前行政審批權限下放、不動產統一登記、綜合執法改革等工作,加強分析預測,研究有效應對的措施。
二是堅持理順機制,科學定位。圍繞審批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對內設機構職責進行全面整合、歸并,使行政審批職責盡量向“一站式”集中,并完善內部科室的聯動配合機制,有效支撐和保障行政審批有序開展。除行政審批之外其他科室的定位上,可以按照有利于職責明晰化、任務均衡化、業務規范化要求,注重依法定位,如征地房屋補償工作,要按照新政策的要求,突出補償管理的角色和定位進行調整完善,積極完善與街道、建設單位聯動配合的新機制,切實破解“裁判員”和“運動員”的職責交叉問題;注重前瞻性定位,如對依法行政、土地利用等工作,要著眼國土資源工作的發展趨勢、重點轉換等,通過職責的調整優化,積極提升和擴充相關職能。
三是堅持人員整合,發揮效用。在嚴格控編控員的條件下,現有人員能否有效整合、發揮作用成為調整優化內設機構職責的關鍵,要按照“整合最優化、效用最大化”的原則,加強對人崗匹配情況的深入分析,初步形成按責設崗、按崗定人、梯隊合理、搭配均衡的人員搭配使用格局,完善干部提拔任用、輪崗交流的相關制度,強化“領導帶骨干,骨干帶一般”,不斷增強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同時,要切實加強業務學習和培訓,促使隊伍整體素質和干部職工的個體能力不斷提升,為實現深化審批制度改革調整優化內設機構職責的既定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堅持分步實施,穩妥推進。內設機構職責的優化調整涉及“三定”的修定完善,合法性、程序性及嚴肅性要求高,在推進改革、優化調整的過程中,要按照依法依規、有序推進的原則,充分做好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明確思路和步驟,按照有關合法性、程序性要求,科學界定職責,優化職能結構,抓好試運行、再完善工作。要加強對職責調整后運行情況的跟蹤,廣泛收集各方面意見建議,及時查漏補缺,推進再優化、再調整,努力促進職責調整能夠長效發揮作用。
五是堅持依法行政,精簡高效。要嚴格貫徹省廳深化“法治國土”建設的工作部署,把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與深化行政審批改革、調整優化內設機構職責緊密結合起來,切實理清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牢固樹立依法履責理念。積極推進業務全領域的規范化建設,突出行政審批事項,精簡不必要的流程環節,壓縮辦理時限,提高辦事質量和效率;突出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項目報批、經營性用地、征地房屋補償和涉土民生權益保障等工作,重新梳理工作流程,規范具體操作,健全工作制度和機制,努力提高國土資源管理和服務水平。同時,要高度重視科室內部建設,積極推行“精細化”管理,加強內審內控,防范廉政風險,強化崗位支撐,為形成國土資源服務保障的新機制、新平臺夯實基礎。

深化“一街一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