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085-01
《學會生存》一書中講到,“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而是沒有學會怎么學習的人”。而這種終身學習全靠一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人類生存的需要。在英語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記”的教學方法確實有它的優勢,但這也往往導致學生依賴老師,離開了這“拐棍”就無所適從,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那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試想學生連學習都不愛學,就更不用談自主學習了。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學習有興趣了,才會自主學習。那么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情景,用簡筆畫、多媒體、教學英語歌曲等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課后可以組織學生用英語講故事,演講比賽,組織英語角,編排英語小品等。
二、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先預習后學習非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前預習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呢?
要求學生預習的時候,目的和任務一定要明確。比如預習單詞時,要求學生先自己拼讀單詞,練習音標,然后跟著錄音讀,訂正自己的發音,用十幾分鐘的時間反復朗讀。預習對話和短文的時候,要求學生先默讀課文一到三遍,達到理解課文意思的目的,并且能夠翻譯成漢語。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生詞,先根據前后句猜測它的意思,然后再查字典確認。預習中還要求學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并把他們劃下來,查資料自己解決,自己解決不了,再拿到課堂上解決。預習中還要跟讀錄音,反復朗讀課文,力求發音準確,音調優美。有時預習還要求學生閱讀或上網查詢資料,了解短文或故事的背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了解。
三、培養學生在探討中學習的習慣
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我一直采用互助式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通過學生的討論與合作,達到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目的,這也是一種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法。討論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而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問。
在學習一篇短文的時候,學生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或重點難點,先要求分小組討論,通過討論、查字典或資料自己解決,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向別的組請教,讓學生教學生,加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只有無法解決的問題,老師再給他們講解。對于重難點以及每節課的小結,我都要讓學生討論后自己總結出來。比如學習一般現在時的被動語態時,先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含有這種形式的句子,然后讓學生討論歸納,看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點,這時老師可提示他們看主語以及句子的結構跟以前學過的句子有什么不同,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一般現在時被動語態的構成,以及它跟主動語態有什么區別,這樣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扎實的記憶與運用。
四、發揮小組自主互助學習的作用
從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入手,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改革的嘗試。
小組合作學習的宗旨是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積極發言,主動學習,主動質疑,主動釋疑,人人能當小老師,人人能講題,人人能板書,人人能批閱,實現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在實踐中我們注意總結過去的經驗和教訓后,首先每6名學生為一個學習小組,組長由認真負責并且學習上起帶頭作用的同學擔任,但做了一些改進,組員由班主任根據升級考試的總分按照分班的辦法。這樣使每個小組成為一個獨立的班級,組長相當于班主任,必須為其小組負責到底。
總之,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并且每一個階段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是不一樣的,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只要我們老師時時刻刻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放在首位,那么學生就會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