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霞
摘要:“互聯網+醫療”的出現使我國醫院財務管理面臨巨大挑戰。大數據時代,我國醫院進行信息化改造,積極推進ERP建設,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管理,豐富了醫院財務管理的內涵和外延,有利于財務職能的轉變,是輔助戰略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大數據 醫院 ERP 財務管理
一、大數據時代對醫院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IT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互聯網+醫療”新業態的推進,醫療行業數據量呈現井噴式發展。以北京市的三甲醫院為例,每天上萬的門診量,患者基本信息、就診情況、健康數據、影像信息等以幾何式倍增,為醫院數據存儲、集成和分析帶來巨大的挑戰。醫療行業的大數據時代早已到來,“互聯網+醫療”改變了傳統的就醫方式和診療模式,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發掘潛在市場,為醫院提供增加經濟價值的機會,還可以為個人衛生保健、臨床決策、科研教學等方面提供信息支持。
除了醫療領域的變革外,大數據對醫院財務管理也帶來深刻的影響。首先,為提高醫院的信息化水平,大數據推動醫院積極進行ERP建設,ERP使財務與業務結合更加緊密,改變了傳統會計依靠手工輸入憑證的方式;其次,ERP使醫院信息系統產生了大量的財務及業務數據,面對數據,財務管理者常感到束手無策,急需培養懂得信息、業務和財務的復合型財務人才;再次,醫院傳統財務部門從事的工作以會計核算為主,管理會計的發展要求財務人員必須跳出封閉的思維圈,站在更高的層次,從事風險管理、數據分析、預測、決策支持等價值增值更顯著的工作,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發揮引領作用。
二、大數據時代醫院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數據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資料,發達國家將有效利用大數據作為新一輪競爭制高點的重要手段。我國目前進行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也將大數據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大數據將為醫院財務管理帶來顛覆性變化,進而影響醫院的戰略布局。具體來講,我國醫院目前財務管理中存在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一)財務管理缺乏與戰略的融合
眾所周知,財務戰略是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大型三甲醫院一般都有明確的發展戰略,但是制定財務戰略的單位卻并不多見。由于醫療科室是核心生產力,是創造收入的重要來源,因此長期以來,醫院一直存在“重醫療,輕管理”的問題,財務管理受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取消藥品加成以后,醫院運營將面臨巨大的挑戰,資金是財務管理的核心,能否掌握醫院真實運營數據以及通過對資金合理籌劃創造價值,是決定醫院發展戰略能否實現的關鍵。大數據時代,如果沒有信息技術的支撐,沒有制定科學的財務戰略,醫院發展戰略目標將成為“紙上談兵”。
(二)財務管理與業務分離
傳統醫院的財務管理屬于被動核算型,財務部門主要負責日常報銷、憑證錄入、賬表核對、報表出具等基礎性工作,財務人員不需要了解醫療相關業務的運行規律就能實現核算職能,而大數據時代醫療行業會產生大量的財務和業務數據,如何對數據進行分析利用并創造價值,成為對財務工作者更高的要求。此外,傳統觀念導致醫院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一直處于對立面,很多醫院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缺乏頂層設計機制,業務、物流部門不與財務部門溝通,業務數據導入財務系統以后,不能滿足財務制度規定的問題屢見不鮮。目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指導思想,會計作為微觀經濟的基礎,財務與業務必須一體化管理,才能適應宏觀環境和微觀市場主體的變化。
(三)缺乏對核心業務的風險管控
大數據時代促使醫院財務與業務結合更加緊密,由于業務流程的變化,醫院在進行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的同時會涉及眾多物流模塊以及核心業務數據,但是財務處卻無權對業務活動展開風險管控。這是因為從組織架構的角度,財務處作為醫院的一個職能部門,與其他職能科室處于平行的位置,財務處長不屬于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無法參加院領導的決策會議,業務風險管控超出了財務處長的職責范圍。為改善醫院經營管理,提升財務管理水平,財政部、衛生部明確要求三級醫院必須設立總會計師,但是仍有很多公立醫院甚至是部署管醫院都沒有設立總會計師,即使在已經設置總會計師的公立醫院中,又出現總會計師進不了“班子”、進了“班子”但不分管財務等怪象。因醫院設立總會計缺乏頂層設計,財務部門仍然無法對核心業務進行風險管控,該問題應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
三、大數據時代醫院推行ERP的戰略意義
ERP即企業資源計劃,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對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全面集成的系統,近年來在醫療行業得到廣泛應用。作為一種網絡化的管理平臺,ERP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整合、集成和共享是其主要特征。
(一)ERP實現財務與業務的一體化
“比大數據還可怕的是沒有數據”,在沒有信息化建設以前,醫院各個系統之間是相互獨立的,數據統計口徑和兼容性不一致,導致財務系統與各個系統數據傳遞存在困難,甚至存在賬表不一致的情況,ERP建設打破了醫院門診、住院、藥品、耗材、設備以及日常辦公子系統之間的壁壘,醫院所有系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信息網絡,數據的產生成為必然。ERP實現了的財務與業務信息一體化管理,很多業務不再由會計人員確定會計科目,而在業務發生的源頭由采購人員直接確定,傳統會計工作前移,由事后被動錄入會計憑證變為早期業務審核,因此財務人員必須了解業務運行流程,才能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此外,ERP帶來高效率的信息傳遞,財務系統能直接提取各臨床科室的業務數據,提高了財務核算的精確度,為科室全成本核算和成本管控奠定了數據基礎。
(二)ERP推動財務管理職能轉變,輔助戰略決策
會計的目標是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在ERP環境下,財務信息不再是一些簡單的數字符號,它提供了業務部門物流價值產生和流轉過程,為財務管理職能的轉變和價值管理提供了數據基礎。會計核算職能固然重要,但是數據的分析和管理能力才是決定一個單位財務管理水平高低的關鍵。運用大數據思維,財務人員通過對數據多角度、深層次的挖掘,及時監控臨床科室運行基本情況(例如,各科室、醫生開藥情況,手術室占用、科室物耗等情況),通過對比分析,發現業務部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優化流程,向管理要效益,為醫院戰略目標實現和輔助戰略決策提供支持。因此,大數據時代,醫院通過推行ERP實現財務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是財務職能轉變和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三)ERP整合醫院內外部價值鏈,適應醫改形勢
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破除“以藥養醫”的機制,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成為公立醫院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該政策打破了醫療行業上中下游的價值鏈,公立醫院運行面臨極大的挑戰。從內部價值鏈角度,ERP幫助醫院優化業務流程,減少非增值作業,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運行效率,對內部控制關鍵風險點(例如:對患者的退費)由“人為控制”變更為“機器控制”,減少舞弊風險等。從外部價值鏈角度,以患者為中心,通過優化診療流程,縮短診間等待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等。建立供應商字典庫,優化與供應商的關系,采購與供應管理全面信息化,高值耗材采用寄售庫模式實現供銷存一體化管理,大大節約了醫院的周轉資金等。總之,ERP通過流程重塑和作業優化,打通了醫院上中下游的價值鏈,豐富了財務管理的內涵和外延。
四、結語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倒逼醫院必須開源節流,重視財務管理,加強成本管控,跟管理要效益。未來的財務管理是以大數據的處理方法為主要手段,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高度結合的管理信息系統。因此醫院推行ERP,不應是為了信息化而去信息化,管理深層功能目標(流程優化,作業優化等)的實現,需要信息系統為其提供決策支持。ERP助力醫院確立以戰略為導向的運營體系,提高核心競爭力,成為院長的智能決策支持系統。
參考文獻:
[1]袁俊.淺議大數據時代下的醫院財務管理[J].財經界,2015,(12):225-226.
[2]張永紅.大數據時代管理會計的發展思考[J],中國總會計師,2015,(6):34-35.
[3]宋鐵妹.大數據視角下我國醫院財務管理創新[J].會計之友,2015,(24):97-100.
[4]關注醫院設立總會計師[N],中國會計報,2013-11-22.
[5]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著),盛楊燕、周濤(譯).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