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行業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在醫療行業,競爭給醫院帶來了巨大壓力。在壓力和挑戰下,醫院系統應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從內部控制做起,規范醫院的辦事流程和人員素質,在為患者帶來更優質的服務的同時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效益。本文對新醫院會計制度進行簡要闡述,分析在新會計制度下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構建內部控制體系的策略。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 醫院 財務 內部控制 構建
一、新醫院會計制度簡述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醫院職能的不斷拓展,舊的醫院會計制度已經不能滿足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要求,也不能順應社會的發展。2012年,我國推行了新醫院會計制度。新制度很好地適應了當前社會下公立醫院的管理要求,同時對公立醫院的財務分析帶來了巨大影響。新制度不僅使國內財務管理的透明度得到了提升,而且客觀上促進了會計信息質量以及財務分析準確性的提高。
新醫院會計制度明確了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思想,讓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更具企業財務管理特點。在會計核算制度上,以權責發生制代替收付實現制,使公立醫院脫離了傳統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方法。新制度還明確了公立醫院在管理各項事務上的操作流程,讓財務管理工作與公立醫院的日常工作更加貼合。新制度明確了醫院在收入與費用上的配比,加強了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在明確思想的同時,新制度也對醫院的會計科目系統進行了梳理,對涉及公立醫院重大項目的會計核算科目進行了規劃。為符合會計的相關性原則要求,新制度將醫院的會計要素分為5大類,將“支出”項改為“費用”項。同時改進了資產類會計科目和負債類會計科目的構成,使會計科目的名稱更加與企業會計科目一致。在對財務報表的分析上,增加了與醫院管理相關的財務分析指標。
新會計制度對資產入賬價值以及固定資產折舊與無形資產攤銷的方法進行了規范。對于沒有取得資產價值的有效憑據同時又無法獲取同類資產的價格,規定以名義金額入賬。對于此類固定資產,要在會計報表附注中進行說明,標注各類資產的名稱以及數量,同時要標注原因。要設置累計折舊和累計攤銷科目,以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計量固定資產的變動,進一步加強醫院固定資產的管理。
新的會計制度對會計科目體系進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和完善。新制度更能結合事業單位的經營特點,對原會計科目進行調整,并且明確規定了每個科目的核算內容和入賬方法。對于一些涉及較多核算業務類型的會計科目,新制度進行了分解,在科目下設立明細科目。對于不常涉及的科目,新制度也進行了整合歸集,將原有的相似科目合并為統一的科目。新的科目體系更加符合事業單位的經營實際,核算更為科學。在財務分析表格設計上,財務報告體系包括了: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凈資產變動表、財政補助收支表、收入費用總表和會計報表附注。新制度取消了“基金變動表”和“收支總表”,這一改動提高了財務數據的可用性,也方便了對比。
二、新會計制度下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醫院對財務內部控制缺乏重視
大部分醫院的主要管理者都是從臨床崗位晉升而來,有豐富的臨床、學術經驗,管理知識卻有所欠缺,尤其是缺少比較系統的財務管理知識。這會導致醫院在學術研究和醫療服務上有較為充分的投入和關注,而在管理和內部控制上往往重視不足。有的醫院為了應付上級部門檢查,勉強建立了醫院的內部控制系統,但沒有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也沒有深刻領悟內部控制的總體要求和操作流程,造成內部控制形同虛設,不能為財務工作服務,不能為醫院帶來效益。
(二)醫院審計制度不健全
醫院作為事業性部門,在審計工作上落實不到位。大部分醫院尚未設置獨立于財務部門之外的審計機構來對整個醫院的財務工作進行審計監督。對于內部控制工作,醫院沒有按照部門科室來對審計工作進行細致劃分,責任分工不明確,造成了遇到問題各部門互相推諉現象的發生。醫院在財務制度的設置上存在一些漏洞,財務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有待加強。
(三)缺乏內部控制環境
內部控制工作是醫院內部進行的,服務于醫院管理、決策的日常工作,這項工作的開展更依賴于醫院內部的主動性。而醫院的內部控制工作與績效管理并未充分結合,所以大部分人員對審計工作缺乏內在動力,更缺少外部壓力。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沒有成為績效考核的一部分,很容易被消極對待,在醫院日常工作中處于被忽略的地位。醫院還尚未形成人人參與內部控制、人人懂得內部控制的環境。
(四)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在人員年齡分布方面,醫院系統的管理人員老齡化嚴重。大部分走向管理崗位的醫務工作者都已年齡較高。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于新事物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都在下降,而內部審計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繁雜的工作,需要審計人員擁有業務水平的同時兼具細心與精力。年紀稍大的人員占用編制,使年輕人無法進入并難以提升,這對醫院來說也是亟待解決的難題。另外,醫院的管理人員也要同時兼顧課題等學術任務,在管理上難免分心,會造成管理的不力。
三、新會計制度下醫院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策略
(一)醫院領導帶頭,從上至下提高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
醫院的內部控制工作,需要醫院的院長帶頭,提高整個醫療體系的內部控制意識。把內部控制工作作為單位內部的頭等工作來開展,并且形成常態化機制,而不是一時的工作。醫院領導要承擔起醫院內部控制的牽頭工作,成立內部控制專項小組。加強對醫院內部控制工作的宣傳教育,使全體員工予以足夠的重視。定期舉行全院范圍的內部控制專題講座,邀請有關專家對全員進行內部控制的講座和輔導。也要帶頭學好醫院系統會計準則,全面了解關于單位內部控制的手段、方法和評價指標,可以做到對內部控制工作的及時監督、及時更正。
(二)形成科學、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
醫院應借鑒企業的比較出色的內部控制理念,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加強內部控制的環境建設,建立單位內部的規章制度,按照制度所規定的程序、方法來展開內部控制工作,減少人為因素的操作,使內部控制的結果客觀真實。應將日常的控制工作前移,加強對涉及經濟事項的預防、管理和監督。時刻謹記內部控制工作服務于民的根本宗旨,要提升內部控制工作的公開透明度,定期向社會大眾公布內部控制的實施結果,接受群眾的監督和審查。建立針對內部控制的審計機構,保持審計人員的獨立性,不受其他人的干擾,保證審計結果公正客觀。
(三)培養專業優秀的內部控制人員
醫院的內部控制需要專業人員的加持,可以引入更為多元的錄用形式,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到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中。在統一招收錄用階段,要按照崗位設置和需求對口招聘、限制被錄用人員所學專業,保障單位內部控制人員的數量。在遇到重大的內部控制工作項目時,可采取外聘的形式從社會范圍內招聘高水平的內部控制人員,為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添磚加瓦,指出單位在內部控制上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的意見和建議,供單位領導參考決策。在外引入人員能充分保障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客觀公正程度,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可以更深入地發現單位在日常管理上的漏洞,有利于單位的長遠發展。
(四)建立信息化平臺
醫院應把內部控制工作引入信息化平臺,將行政審批事件在信息化平臺實現痕跡化。對于重大的預算項目,在分配比例上要設置參數,將醫院各處室的預算計劃進行初審,抵制嚴重偏離工作實際的預算方案送審。在資金的使用上,要根據預算方案執行,每筆資金的流動都要錄入微機,由信息系統自動得出審核結果,對于不正常的資金流動產生預警,對于預算的調整要經過相關負責人的審批。信息化平臺可以實時地監控單位內部的經營活動,使內部控制擺脫人為的干擾。在年末,可以對本年的內部控制工作產生信息化的評價,總結一年的內部控制效果。在數據的保留上,也明顯優于傳統方式,做到了數據的可查、易查。
(五)將內部控制與績效掛鉤
醫院在日常管理上要把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作為一項績效考核指標納入績效考核工作中。把是否建立內部控制機構、內部控制機構人員設置、內部控制工作量、內部控制工作效果等作為評價指標,按月度進行評價,使內部控制工作成為常態化工作。將對人員的評價指標與年度福利掛鉤,對評價分數高的工作人員要進行相應的獎勵和補償。也可適當地把績效考核作為人員晉升、評級等的評價指標之一,對于績效考核分數低的人員,可延緩其職務晉升或職稱評定。要把風險防范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項目,保障單位內部對風險防范的重視程度。
參考文獻:
[1]黃頌珊.新會計制度下的醫院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J].財會之窗,2014(10).
[2]姚毅.新醫院財務會計制度下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2).
[3]謝良珍.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在新會計制度下的構建[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8).
(作者單位: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