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峰
摘 要:相較于其他學科,數學教學更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活動,可以說思維需要數學,數學也離不開思維。傳統的應試教育往往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而這恰恰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有助于完成數學課程目標,而且有助于實現素質教育。本文結合教學經驗,對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數學;學生;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231-01
新制定的《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的趣味,體驗數學中思維的魅力。數學知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又是思維的工具。數學教學和訓練思維既有區別,也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他們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同步進行的。數學教學的過程,應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
一、由直觀到抽象,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在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中,應加強形成概念、法則、定律等過程的教學,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然而,這方面的教學比較抽象,加之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缺乏,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是比較吃力。學生學習抽象的知識,是在多次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產生飛躍,感知認識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直觀是數學抽象思維的途徑和信息來源。我在教學時,注意由直觀到抽象,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教學“角”這部分知識時,為了使學生獲得關于角的正確概念,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張開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從這些實物中抽象出角。接著再通過實物展示,將兩根細木條的一端釘在一起,旋轉其中的一根,直觀的說明有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讓學生用準備好的學具親自動手演示,用運動的觀點來闡明角的概念,并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好準備。
二、把數學知識包裝在生活情境中,引導學生思維
現代心理學認為:教學時應設法為學生創設逼真的問題情景,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讓學生置身于逼真的問題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品嘗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感受到借助數學的思想方法,我們會對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數學現象,如優惠措施,行程問題的最佳選擇,物品的分配等理解的更深刻,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的思考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經常把數學知識包裝在生活情境中,讓學生學得有趣、愉快、輕松、主動、深刻。例如“在教學”10“的分成”這個知識點時創設了一個分糖的情境,媽媽買來10粒糖,要小明分給自己和小明的表弟吃,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么分呢?為什么?有的小朋友說:每人各五粒,因為這樣公平。有的說:給弟弟6粒,自己4粒,以為弟弟年齡比我小。有的說:我3粒,弟弟4粒,還剩3粒留給媽媽,因為媽媽很辛苦。等等。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每個孩子都在積極思考,既讓學生對10的組成有了清晰的認識,又在課堂中滲透了“人文”精神,讓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友愛。
三、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誘發學生主動思維
在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設計有層次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發現新知識,得到新規律,從學會到會學。在引導學生探索判斷一個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時我這樣設計課堂提問:指著黑板上的六個分數問:“請同學們認真地看一看,想一想,這規律是在分數的分母中,還是在分子中,是怎樣看出來的?”再問:“一個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是由分母決定的,說說看你們認為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提示學生將六個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問:“左邊三個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母中含有哪些質因數?有幾種情況?誰來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樣的分數能夠化成有限小數。”繼續問:“為什么一個分數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呢?”鼓勵學生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以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能力,養成愛思考的習慣。接著問:“觀察右邊三個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分母,它們含有哪些質因數?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樣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出分數考學生,故意安排4/35,5/35和7/35這三個分數,當學生發現7/35能化成有限小數時,教師故作驚奇問:“奇怪了,為什么分母同樣是35,4/35和5/35不能化成有限小數,而7/35能化成有限小數呢?我們剛才概括的規律錯了嗎?“富有思考性而且很有趣的問題可以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得出必須在總結的規律前面加上“一個最簡分數”。這樣教學,不僅讓學生對規律本身有較為充分的理解,又讓學生調動了自己的直覺思維、創造思維和分析思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加強數學課堂的語言訓練,推動學生的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外殼,加強數學課堂的語言訓練,特別是口頭說理訓練是發展學生思維的好辦法。在學習“小數和復名數“這一章節時,由于小數與復名數相互改寫,需要綜合運用的知識較多,這些又恰恰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怎樣突破難點,使學生掌握好這一部分知識呢?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加強說理訓練。在學生學完例題后,啟發總結出小數與復名數相互改寫的方法,再讓學生根據方法講出做題的過程。通過這樣反復的說理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推動了思維能力的發展。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傳授知識,讓學生學習、理解、掌握數學知識,更要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這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