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鎖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目標中提出:第一學段的小學生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的簡單現象。要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歸納學習數學的過程。目前,低段使用的新義務教育教科書里面安排了許多“說”的內容,以“說”來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這正是新課程改革后的一大特點。所以,作為一個低段的數學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讓我們的孩子“說”出來,而教給學生說話的方法在培養學生“說話”能力中尤為重要。
關鍵詞:語言表達;說;方法;低段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235-01
《數學課程標準》目標中提出:第一學段的小學生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的簡單現象。要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歸納學習數學的過程。目前,低段使用的新義務教育教科書里面安排了許多“說”的內容,以“說”來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這正是新課程改革后的一大特點。所以,作為一位低段的數學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讓我們的孩子“說”出來,而教給學生說話的方法在培養學生“說話”能力中尤為重要。下面談談我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低段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
一、示范模仿,讓我們的孩子“說”出來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模仿能產生表象,可成為日后思維的準備。學生年齡小,獨白語言十分困難,他們往往從模仿別人講話開始學習表達的。這時,教師的示范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時,教師的語言是啟發學生想象,促進語言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師要力求用正確、清晰、生動的語言來講述數學概念、計算方法等。教師示范著說,學生模仿著說,通過模仿的媒介而接受這些信號,進行內化,逐漸成為自己的語言表達。如:教學9+2時,教師要用湊十的方法(看大數、拆小數,湊成十)講清計算過程后,讓學生看著實物演示圖、算式,照著樣子講,學生在領會的前提下模仿出來,學會了講述計算過程。
教學時,還可以請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來示范,帶領大家講述。如:學習了9+幾后,再教8+幾時,可以鼓勵學生自己試述計算過程中的思考過程,學生們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爭當“小教師”。教師的示范,同學們的示范,使學生們學有榜樣,給大家發言領了路,同學們學有榜樣,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語言表達,全班發言水平隨之提高了。
二、具體形象,讓我們的孩子“說”出來
在整個小學階段,兒童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度要經歷相當長的時間。低年級兒童的思維活動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與面前的具體事物或其生動的表象聯系著。具體形象的活動容易為學生感知,而言語在感知中作用更為顯著,它可以補充感知對象的欠缺部分,提高效果。在教學時,要選擇合適的言詞與形象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講述,在講述中加深理解。
仍以9+2為例,學生看到實物啟發學生想:9+2=?你是怎么知道9+2=11?由于學生有直觀形象的幫助,自然講出:看到盒子里有9個球,只要從盒子外面的兩個球中取1個放到盒子里湊成十個,然后與盒子外面一個球合起來,是11個球。通過直觀演示結合語言敘述,十分自然地得出計算的思考過程。由于語言與直觀相結合,學生的感知更加深切,并進行內化。不再停留在現象的表面,而是對計算中的實質有了進一步認識,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獲得知識,又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思維,語言表達能力。
三、實踐操作,讓我們的孩子“說”出來
人的認識是一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運用學具操作讓學生的手、口、眼、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促使外部動作化為智力活動。常言道“人體兩個寶,雙手和大腦。”皮亞杰也曾說過:“要認識一個客體就必須動之以手?!辈僮魇菍W生動手和動腦的協同活動,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而語言是思維的外化,是思維的物質形式,知識的內化與相應的智力活動都必須在伴隨著語言表述的過程而內化。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實踐操作。
在指導學生實踐操作時,要注意多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操作過程,表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把動手操作、動腦理解、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如在教學一年級“同樣多、多些、少些”時,首先讓學生擺一擺,即先擺出4個圓形,再擺出和圓形同樣多的三角形。許多同學都能很快擺出4個三角形;然后讓學生想一想,即啟發學生想剛才擺的過程:你為什么要擺4個三角形?學生借助剛才動手操作的演示,組織自己較簡單的語言;最后讓學生說一說:“一個對一個地擺就是同樣多”,“同樣多是一樣多”?!皥A形擺4個,三角形擺4個”等等。這樣,使學生的感性認識逐步達到抽象化,能借助較簡單的語言把思維過程表達出來,即理解了“同樣多”的含義,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發揮想象,讓我們的孩子“說”出來
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教師盡可能啟發學生想象,讓學生有話可說。在教學“5的認識”時,教師不只是利用插圖教學生認識5,還讓學生想象“看到5我想到了我們的國旗是五星紅旗”;有的說:“看到5想到它比3多2”;又有的說“看到5我想到我5歲時候的情景”。從5字的教學中,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數的概念,為計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還滲透了德育教育,更可喜的是在促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又達到發展思維的目的。
當然,低段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教師要頻頻誘導善于啟發,真正的讓學生做到想說、敢說、會說、能說。俗話說“字無百日功,言需千日熟”。只要我們教師持之以恒,在數學教學中緊緊抓住學生語言表達這根主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一定會提高,其數學思維能力也一定會得到發展,必將帶來姹紫嫣紅的春天。
參考文獻:
[1] 《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
[2] 《小學教育心理學》 科學出版社 章志光、白桂香編
[3] 《數學課程標準解讀》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劉兼 孫曉天主編
[4] 《教學藝術論》 山東教育出版社 李如密
[5] 《數學教育論》 斯托利亞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