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蓉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y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51)
瑞格列奈聯(lián)合玉液湯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β細胞功能的影響研究
趙蓉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y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51)
[摘要]目的觀察瑞格列奈聯(lián)合玉液湯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臨床療效及對β細胞功能的影響。方法將80例老年T2DM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0例,2組均給予飲食、運動及瑞格列奈作為基礎治療,治療組加用中藥玉液湯治療,每天1劑,療程3個月,比較2組臨床療效及胰島β細胞功能變化。結(jié)果2組治療后FINS水平無明顯變化(P>0.05),F(xiàn)BG、HbAlc及餐后30 min、餐后60 min、餐后120 min血糖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均<0.05),且同期組間比較治療組較對照組降低更明顯(P均<0.05);治療前后2組HOMA-β水平并無明顯變化(P>0.05),但HOMA-IR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均<0.05),且治療組降低程度較對照組更明顯(P<0.05)。結(jié)論瑞格列奈聯(lián)合玉液湯治療老年T2DM可顯著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島β細胞功能,對改善機體胰島素抵抗狀態(tài)有幫助。
[關鍵詞]2型糖尿病;老年人;瑞格列奈;玉液湯;胰島β細胞功能
2型糖尿病(T2DM)多見于中老年人群,發(fā)病年齡大多數(shù)為40歲以上,其發(fā)病原因主要跟遺傳因素、環(huán)境及生活方式有關[1]。胰島β細胞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靶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是糖尿病發(fā)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機制。盡管兩種發(fā)病機制在不同個體中參與程度并不完全一致,然而只有在β細胞功能缺陷嚴重至不足以維持葡萄糖代謝穩(wěn)態(tài)時才出現(xiàn)臨床高血糖表現(xiàn)。因此,在T2DM治療期間進行β細胞功能監(jiān)測并積極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對提高療效、改善患者預后十分必要。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T2DM患者,均符合2012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制定的T2DM臨床診斷標準[2];空腹血糖(FBG)≥8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年齡≥60歲;無磺脲類藥物或其他胰島素促泌劑治療史;符合中醫(yī)學消渴證關于氣陰兩虛型的診斷標準[3],主要表現(xiàn)為面色萎黃、精神倦怠、形體消瘦、少氣懶言、自汗、煩渴多飲、尿頻、大便干燥,可伴有心悸、失眠、多夢、心煩等,脈弦細或沉細無力,舌質(zhì)紅、苔干少;認可本研究治療原則及方法,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年齡<60歲者;已經(jīng)磺脲類、中藥等治療方案治療,療效不佳,需給予胰島素治療者;1型糖尿病者;合并嚴重糖尿病并發(fā)癥者;合并嚴重心肝腎腦等功能障礙或惡性腫瘤者;合并嚴重感染者;近期4周內(nèi)有糖皮質(zhì)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治療史者。按照隨機原則分為2組:治療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61~78(68.4±8.7)歲;病程1~13(4.4±1.8)年;FBG 8.15~12.36(9.26±1.05)mmol/L;HbA1c 6.73%~9.14%(7.31±1.24)%;合并高血脂癥31例、高血壓18例、慢性支氣管炎4例、冠心病12例。對照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60~82(69.3±7.8)歲;病程2~15(4.8±1.7)年;FBG 8.21~13.20(9.31±1.12)mmol/L;HbA1c 6.62~9.24%(7.40±1.22)%;合并高血脂癥26例、高血壓15例、慢性支氣管炎6例、冠心病10例。2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2組均在控制飲食、適當運動等基礎上給予瑞格列奈片(北京萬生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133037)1 mg,3次/d,餐前口服;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中藥玉液湯,基礎方:生山藥30 g、黃芪15 g、知母12 g、生雞內(nèi)金6 g、葛根15 g、五味子10 g、天花粉10 g。加減法:氣虛較甚者加黨參;小便頻數(shù)者加山萸肉、菟絲子;煩熱渴飲者加生石膏、麥冬;足跟疼痛者加忍冬藤、伸筋草;面浮肢腫者加茯苓、白術;胸悶心悸者加丹參、赤芍。上述藥物水煎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每天1劑。2組療程均為3個月。
1.3觀察指標
1.3.1血糖指標于治療前后采集2組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FBG、HbA1c、空腹胰島素(FINS)水平,之后讓患者口服75 g無水葡萄糖,測定餐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血糖水平。
1.3.2胰島β細胞功能根據(jù)上述數(shù)值計算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shù)(HOMA-β)、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4]。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5.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血糖指標2組治療前各項血糖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FINS水平無明顯變化(P>0.05),F(xiàn)BG、HbA1c及餐后30 min、餐后60 min、餐后120 min血糖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均<0.05),且同期組間比較治療組較對照組降低更明顯(P均<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水平比較±s)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t=-2.158,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t=-2.063,P<0.05;③與對照組比較,t=-1.184,P<0.05;④與對照組比較,t=-2.205,P<0.05;⑤與對照組比較,t=-2.629,P<0.05;⑥與對照組比較,t=-2.296,P<0.05。
2.2胰島β細胞功能2組治療前后HOMA-β水平并無明顯變化(P均>0.05),但HOMA-IR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均<0.05),且治療組降低程度較對照組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胰島β細胞功能比較±s)
3討論
T2DM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與諸多影響因素有關,如遺傳因素、多基因發(fā)病機制、環(huán)境因素、衰老等[5]。在胰島β細胞中,糖的氧化代謝將產(chǎn)生氧自由基,正常情況下這些物質(zhì)可被過氧化物酶和超氧化歧化酶代謝,但在持續(xù)高血糖狀態(tài)下,胰島β細胞產(chǎn)生大量的氧自由基,無法被及時代謝,則發(fā)生繼發(fā)性β細胞線粒體受損。在T2DM和肥胖患者中,由于脂肪分解增加,造成游離脂肪酸(FFA)濃度增加,過量脂肪酸可降低胰島素分泌并可通過誘導神經(jīng)酰胺按合成導致胰島β細胞的凋亡[6]。有關研究顯示,長期慢性高血糖會下調(diào)胰島β細胞上葡萄糖激酶的表達,使葡萄糖激酶和線粒體的相互作用減少,從而誘導β細胞凋亡[7]。因此,在T2DM患者發(fā)病過程中,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既為其發(fā)病的誘因,又為其發(fā)病后的結(jié)果,二者互為因果,造成惡性循環(huán)。而保護胰島β細胞功能、維持胰島素正常分泌是當前治療T2DM的重要原則。HOMA-IR是臨床評價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和胰島素抵抗的重要指標,大多數(shù)T2DM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而積極降低HOMA-IR水平則有助于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利用率,從而間接提高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8]。促胰島素分泌劑瑞格列奈可與胰島β細胞膜外依賴ATP的鉀離子通道上的蛋白特異性結(jié)合,使鉀通道關閉,β細胞去極化、鈣通道開放、鈣離子內(nèi)流,從而促進胰島素分泌,但單獨應用效果不是很理想。
糖尿病屬于中醫(yī)學“消渴病”范疇,主要與稟賦不足、五臟柔軟,情志不調(diào)、郁久化火,飲食不節(jié)、蘊熱傷津,外感六淫、化熱傷陰,勞逸適度、房勞傷腎等因素有關。其發(fā)病與肺、脾、腎三臟病變關系密切,其中陰津虧損、燥熱偏勝是本病的重要病機,故清熱潤燥、養(yǎng)陰生津為中醫(yī)治療本病的基本法則[9]。臨床所見消渴患者因病程較久、津耗氣虧,多伴有乏力、神疲、自汗、懶言等氣虛表現(xiàn),故在清熱養(yǎng)陰基礎上加入益氣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盡管中醫(yī)古籍沒有“胰”的概念,但從現(xiàn)代醫(yī)學對胰腺生理功能的角度來看,胰腺當屬于中醫(yī)學“脾”的功能范疇。而脾對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物質(zhì)進行升清和胃受納腐熟排泄進行降濁的過程則相當于胰腺的內(nèi)、外分泌功能。因此,在糖尿病早期積極應用中醫(yī)藥進行干預可有效改善胰腺分泌和保護胰島β細胞功能,這對改善T2DM患者預后有重要價值[10]。玉液湯為張錫純治療消渴癥的代表方劑,方中黃芪、山藥補脾固腎,升陽益氣,一者使脾氣升,散精達肺,輸布津液,二者致腎氣固,封藏精微,縮尿止數(shù);臣以知母、花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佐以葛根助黃芪,升發(fā)脾胃清陽,輸布津液而止渴;雞內(nèi)金助脾消導,運化水谷精微;五味子助山藥補腎固精,收斂陰津以縮便。藥用七味,脾腎同治,標本兼顧,且升發(fā)與封藏并行,可謂配方周詳者也。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11-14],山藥含皂甙、糖蛋白和自由氨基酸等,有滋補強身、助消化作用;黃芪可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反應,減少病毒的致病性,增加末梢白細胞總數(shù),調(diào)節(jié)血糖含量,保護心血管系統(tǒng);知母水提取物對兔和小鼠實驗性糖尿病有降血糖作用,可促進脂肪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還有解熱抑菌等作用;雞內(nèi)金口服能提高消化能力,使胃分泌量及酸度增加,運動機能增強,作用遲緩而持久;葛根能降低血糖,還可解熱、解痙、抑菌等;五味子對中樞神經(jīng)有強壯作用,能改善智力活動,消除疲乏,又能增強機體對非特異性刺激的防御能力,增強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促進基礎代謝,調(diào)節(jié)胃液和膽汁分泌,并可鎮(zhèn)靜、抗驚厥、抑制多種細菌。諸藥合用而收到降血糖、增強機體抵抗力、解熱的功效。
本研究結(jié)果證實,兩種治療方案均有助于改善血糖水平,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0.012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8849(2016)10-10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