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泮力,崔東清
(北京市第六醫院,北京 100007)
參附注射液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響
劉泮力,崔東清
(北京市第六醫院,北京 100007)
[摘要]目的探討參附注射液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以及炎癥因子的影響。方法將90例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2組,觀察組45例給予液體復蘇聯合參附注射液治療,對照組45例僅給予液體復蘇治療。觀察2組凝血功能以及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6(IL-6)、IL-10、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變化情況。結果治療后對照組凝血酶時間(TT)、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相比治療前延長(P均<0.05),纖維蛋白原(FIB)、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相比治療前降低(P均<0.05);觀察組TT與PT相比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縮短(P均<0.05),APTT、FIB、INR相比治療前明顯升高(P均<0.05),APTT相比對照組治療后明顯降低(P<0.05),FIB與INR相比對照組明顯升高(P均<0.05)。2組治療后IL-6、IL-10、TNF-α均明顯增高(P均<0.05),但觀察組各項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結論參附注射液能夠有效改善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治療后炎癥因子的提高程度,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關鍵詞]參附注射液;創傷失血性休克;凝血功能;炎性因子
創傷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嚴重創傷所導致的出血引發的休克,是低血容量休克中的一種。由于心臟的血液供應量降低,有效血液循環中的血液流量減少,重要臟器以及組織血液灌注量減少,導致出現細胞代謝系統紊亂以及功能性障礙的一系列病理過程。在創傷失血性休克治療中最主要的救治方法是液體復蘇治療,而在晶體以及膠體溶液大量應用的液體復蘇過程中,可能引發機體的凝血機制紊亂,同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還可能升高,對患者疾病的預后帶來不良影響[1]。有臨床研究發現,中藥制劑能夠作為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主要輔助治療藥物[2]。筆者觀察了參附注射液聯合液體復蘇治療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以及炎性因子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8月—2015年5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均在入院后經創傷病史詢問、臨床體征及癥狀檢查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確診,符合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在2007年制定的《低血容量休克復蘇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3],存在皮膚冷濕、精神狀態等基礎狀態改變,收縮壓低于90 mmHg(1 mmHg=0.133 kPa)或者相比基礎血壓值降低超過40 mmHg或者脈壓降低不足20 mmHg,尿液量低于0.5 mL/(h·kg),心率超過100次/min,中心靜脈壓(CVP)低于15.2mmHg或肺動脈壓(PAWP)低于8 mmHg,創傷嚴重程度評分為10~16分。排除存在嚴重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存在嚴重疾病者,妊娠期者,嚴重原發性疾病、惡性腫瘤與精神系統疾病者,在院外進行輸血、液體復蘇、止血藥物等治療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所有患者均上報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獲得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入組后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觀察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齡18~57(35.72±13.95)歲。對照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齡17~58(36.13±13.77)歲。2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5]吳兆蘇,霍勇,王文,等. 《中國高血壓患者教育指南》編撰委員會.中國高血壓患者教育指南[J/CD]. 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3):78-110
[6]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CD]. 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7(3):26-89
[7]Kang SJ,Mintz GS,Park DW,et al.Mechanisms of in stent restenosis after drug-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nalysis[J]. Circ Cardiovasc Interv,2011,4(1):9-14
[8]De Caterina AR,Cuculi F,Banning AP. Incidence, predictors and management of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t restenosis:a comprehensive review in the era of drug-eluting stents[J]. EuroIntervention,2013,8(11):1326-1334
[9]Hu RT,Liu J,Zhou Y,et al. Association of smoking with restenosis and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after coronary stenting:A meta-analysis[J]. Pak J Med Sci,2015,31(4):1002-1008
[10] Rosendorff C,Lackland DT,Allison M,et 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nd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J]. Hypertension,2015,65(6):1372-1407
[11] Schneider CA,Pfister R. Treat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drugs,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bypass surgery[J]. Dtsch Med Wochenschr,2015,140(9):657-662
[12] Keenan TE,Rader DJ. Genetics of lipid traits and relationship t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urr Cardiol Rep,2013,15(9):396
[13] Biscaglia S,Ceconi C,Malagù M,et al. Uric acid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 elusive link deserving further attention[J]. Int J Cardiol,2015
[14] Otsuka F,Byrne RA,Yahagi K,et al. Neoatherosclerosis: overview of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for intravascular imaging assessment[J]. Eur Heart J,2015,36(32):2147-2159
1.2治療方法2組均在入組后選擇常規液體復蘇治療,復蘇液為萬汶500 mL與林格液1 500 mL混合而成。觀察組在液體復蘇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參附注射液(雅安三九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1020664)30 mL加入25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
1.3觀察指標在患者入院時抽取外周靜脈血,急診檢驗凝血指標、炎性因子指標。在創傷治療結束后2 h,準備手術或者轉住院部并且尚未進行其他藥物治療之前,再次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檢查上述指標。凝血指標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炎性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6(IL-6)、IL-10、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2結果
2.12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前2組FIB、PT、TT、APTT、INR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FIB、INR相比治療前明顯降低(P均<0.05),PT、TT、APTT相比治療前明顯延長(P均<0.05)。觀察組治療后FIB、INR、APTT相比治療前明顯升高(P均<0.05),PT、TT相比治療前明顯縮短(P均<0.05)。觀察組治療后FIB、INR相比對照組明顯提高,PT、TT、APTT相比對照組明顯縮短(P均<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
2.22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指標水平比較2組治療前IL-6、IL-10、TNF-α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2組IL-6、IL-10、TNF-α均相比治療前明顯升高(P均<0.05),但觀察組各指標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3討論

表2 2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指標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
創傷失血性休克是由于不同原因的創傷引發的循環容量丟失,有效循環血液流量以及心臟排血量的減少,組織灌注功能下降,細胞代謝功能紊亂的病理改變。休克過程中機體組織發生缺氧缺血以及再灌注損傷,從而影響機體凝血功能,對患者預后帶來不良的影響。在創傷失血性休克早期,體內臟器可能導致繼發性血栓形成,降低組織灌注的作用,加重缺氧缺血以及再灌注損傷,在休克后期機體失代償功能受到嚴重影響,由于失血而引發的凝血因子損耗無法有效代償,在早期休克形成的高凝狀態則會進展成為凝血障礙,導致纖溶以及凝血功能紊亂,嚴重的患者還可能引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以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4]。
中醫理論中早期失血性休克是厥證中的血瘀虛證,主要病因為陰血虧虛與陽氣衰微[5]?;颊呔貌〔挥鷦t真陰虧耗,或者由于大汗、亡血、過瀉、嘔吐以及房事過度等導致大傷陰血,臟腑濡養功能失調。而陰陽相輔相成,陰損累及陽,所以陰虧陽損。陽氣的溫煦功能不足則導致厥證發生?!秱摗分兄赋觥柏收撸肿隳胬湔呤且病?,而《證治匯補》中有“世以卒然昏冒為厥,方書以手足厥冷為厥”的說法。而暴病或者久病都會耗傷陽氣,導致陽氣大量衰敗,陽氣虧虛無法有效發揮溫煦功能?;颊呖赡鼙3忠欢ǖ囊庾R,但在病情的不斷發展下,邪毒向體內侵入,氣血虧損,陰陽無法有效互補,可能出現大量冷汗、閉目張口、手足厥冷等癥狀,而還可能發生神昏,則發展為脫證。而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改變,在中醫觀點中屬于血癥,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血液不循常道行走,而引發的血液滲出肌膚之外癥狀[6]?!鹅`樞·賊風》中有這樣的說法,“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而不去……則血氣凝結”,《諸病源候論》中則言“血之在身隨氣而行,常無停積,若因墮墜損傷,即血行失度,皆成瘀血”。
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是由于氣隨血脫、血液無法有效運行則停留聚集在血管中,導致瘀血證的形成,疾病發展后期則由于血脫氣隨、元氣失脫、氣不能攝血而導致出血不止,成為血癥?!堆C論》中指出“離經之血,或排于體外可視,或存于體腔,或停滯肌膚,無論何種,總有血液滯留停積成瘀”。因此在創傷失血性休克的治療中,要注意氣血同源與辨證施治的治療原則,針對氣血兩虛的病因,選擇益氣補虛法為氣虛血瘀證的治療方法?!毒霸廊珪ぱY》中指出“血必由氣,氣行則血行,故凡欲治血,則或攻或補,皆當以調氣為先”?!堆C論》則提出“止血、消淤、寧血、補血治血四法為血癥的通治療法”。瘀血證與血癥中摻雜了較多疾病,需要根據具體的致病原因以及摻雜疾病選擇治療方法。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大多以氣血兩虛為主,所以具體治法需要以補氣活血為主,治療氣虛引發的血瘀疾病[7]。補氣藥物的重用能夠有效提升氣血的運行能力,加速瘀血的消散,而輔助以活血藥物能夠化去瘀血、通暢氣血。
參附注射液是以《校注婦人良方》中的參附湯為基礎,經現代醫藥學技術制成的中藥注射劑,主要成分為人參與附子,主要功能為益氣回陽、固本止脫,主要治療元氣大損以及陽氣暴脫導致的厥脫,在現代臨床中應用于心力衰竭與休克等疾病的治療。參附注射液主要針對的疾病為陽氣虛脫、心腎陽虛、脈細欲絕,病情較為嚴重危急的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有臨床研究證明,參附注射液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尿液、血壓、微循環以及血氣功能,可以在失血性休克中發揮輔助功效[8]。在早期休克動物實驗中發現,參附注射液能夠有效緩解血管內皮損傷,降低內毒素對機體的損傷,還可以緩解高凝狀態,可以有效促進休克后期的凝血功能恢復[9-10]。有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參附注射液中含有人參皂苷以及烏頭生物堿的有效成分,能夠有效提高心臟功能,提高血壓以及機體的免疫能力,促進微循環的改善,提高人體組織以及細胞對缺氧缺血狀態的耐受程度[11]。
有臨床研究發現,在患者應用液體復蘇治療中,大量晶體以及膠體液可能加重患者凝血功能的平衡失調以及炎癥反應,而凝血功能失衡以及炎癥反應加重會加重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休克,從而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不良影響[12]。本研究中單純液體復蘇治療患者PT、APTT明顯延長,表明凝血酶原激活量增加,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不斷增多,血液系統處于高凝狀態。而TT的延長與FIB的降低則表明患者的預后逐漸發展為凝血功能紊亂并可能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而聯合參附注射液治療相比單純液體復蘇治療患者的凝血時間明顯縮短,PT與TT均相比治療前與對照組明顯縮短,APTT相比對照組明顯縮短。APTT縮短表明在患者休克的發展中仍然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亂,TT縮短則表明患者凝血功能處在動態的平衡狀態。觀察組各項凝血功能指標的浮動都相比對照組較小,表明患者凝血功能相對穩定。而在炎性因子的統計中,2組治療后各項指標均明顯升高,提示患者休克治療中均存在明顯的炎性癥狀,而觀察組提高幅度相比對照組明顯減小,表明參附注射液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炎性癥狀。因此,可以證明,在創傷失血性休克液體復蘇治療中聯合參附注射液能夠改善凝血功能的紊亂情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效緩解炎性癥狀,對患者的臨床預后改善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溫穗文,郭曉燕,黃旭君,等. 限制性液體復蘇對產后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流動力學及凝血功能的影響[J]. 廣東醫學,2014,35(21):3335-3337
[2]周洋,陳武榮. 失血性休克中醫藥復合液體治療的新進展[J]. 中國醫藥導刊,2009,11(10):1708-1709;1711
[3]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 低血容量休克復蘇指南(2007)[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27(8):581-587
[4]Sloan EP,Philbin NB,Koenigsberg M,et al. The lack of consistent diaspirin cross-linked hemoglobin infusion blood pressure effects in the US and EU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clinical trials[J]. Shock,2010,33(2):123-133
[5]金美英,張鵬,齊向華,等. 清陽不及之厥證新治[J].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4,35(8):16-17
[6]陳文元,張英儉,梁偉偉,等. 參附注射液對輕、中度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81-83
[7]劉羽,靳琳. 中藥治療失血性休克的體會[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3,26(2):70
[8]朱文忠,任寶中,韓亞利. 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劑聯合參附注射液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療效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29):3248-3250
[9]張近波,潘景業,李智強,等. 參附注射液對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及人臍靜脈內皮細胞TM和EPCR表達的影響[J]. 浙江醫學,2008,30(11):1193-1195
[10] 潘曦明,潘景業,張近波,等. 參附注射液對失血性休克大鼠凝血酶調節蛋白表達的影響[J]. 浙江臨床醫學,2008,10(12):1533-1535
[11] 朱金墻,梁鈺彬,華聲瑜,等. 參附注射液的成分及其對心血管系統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中成藥,2014,36(4):819-823
[12] Spinella PC,Holcomb JB. Resuscitation and transfusion principles for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J]. Blood Reviews,2009,23(6):231-240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0.034
[中圖分類號]R605.9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8849(2016)10-1120-03
[收稿日期]2015-10-31 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