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筱芳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360-01
數學語言是一種科學語言,它是指對數學概念、運算定律、算式、公式、法則及解題思路、推導過程等的表述。新課程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并在總體目標中要求:學會與他人合作,并且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能夠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做到言之有理;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夠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和質疑。可見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是提高學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逐步要求學生用簡潔的、確切的、清晰的語言來表達數學中的一些法則、概念、性質。接下來我針對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談幾點我的看法。
一、規范課堂教學用語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的數學語言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首先要求教師的數學語言要規范,力求用詞準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后連貫、邏輯性強。通過教師語言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對數學概念的實質必須有透徹的理解。如 “數位”與“位數”如果混為一談,就違背了同一律;“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就是閏年”之類的語言就缺少準確性。其次必須用科學的術語來講解。如,不能把“最簡分數”說成“最簡單的分數”,等等。除此之外還要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語言要干凈利落,重要的話不冗長,要抓重點,有的放矢;
二、培養學生表達的興趣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小學生思維的特點是具體形象的,再加上長期以來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偏差地對待和處理教材,使得數學語言變得枯燥、乏味、單調。要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這個矛盾,可以把學生的腦、口、手等各種感官都組織到教學活動中來,開拓了學生的思路,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數學語言的表達也有許多趣味可以挖掘。
如新理念提倡在“玩中學,學中玩”,變“苦學為樂學”、“學會為會學”。我們可以通過“玩”來調節學生的身心活動,讓學生在玩中體驗數學的趣味,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例如,我在設計“游戲公平”教學時,讓學生進行“擲骰子、拍皮球、抽紙牌、跳繩、猜拳”等自選活動,利用這些游戲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合作交流、探究學習中,親身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孩子們有了更直觀的體驗,學生更樂于,也更易于向大家匯報活動情況。學生的數學語言表述能力在充滿歡樂的游戲中得到激發,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讓學生多形式發展數學語言
為了使全班學生的數學語言都能得到訓練,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靈活運用各種訓練模式,在課堂教學中貫徹“語言訓練為主線、思維訓練為主體”的教學思路,使學生表達的熱情得到激發,表達的能力得到提高。
1、同桌交流。同桌交流參與率廣,交流起來也非常方便,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別是在講新授課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語言及時地歸納總結。同桌間的相互交流,可以使學生掌握思路,爭取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班級中的學習困難生,也可在同桌的帶動幫助下,逐步學會敘述,正確地解答。
2、小組討論。小組討論也是課堂中很常用的一種方式。每個小組4-6人為宜,每個人有不同的分工,當學習中遇到疑難時,便可請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討論后請一名代表匯報。這樣可以使每一名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在小組里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也有面對全班同學表達的機會。
3、全班評價。全班評價是學生在分組合作學習后極為重要的環節,各小組間相互展示后請其它組來評價補充,必要時,組際之間進行討論、爭辯;最后,師生一起對知識進行歸納,形成共識。全班評價可以促使學生進一步開拓思維,也為學生再次提供了交流信息共同學習的機會,從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創新思維。
4、學生小結。每節課結束前用一點時間適當地進行小結,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并通過歸納小結,把相關知識融會貫通。為此適時運用課堂小結,通過巧設疑問、營造氛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閱讀積累提高語言的準確性
要想真正的學好數學,使數學素質教育目標得到落實,只有通過閱讀,與標準的數學語言交流,才能規范自己的數學語言,從而建立起良好的數學語言體系,提高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教科書是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事實最好的典范,它不僅是傳授知識的教材,也是學習標準數學語言的工具書。教師應充分發揮教科書的作用,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并理解教材,使學生逐步熟悉數學語言的表達方式與敘述特點,讓學生多讀勤練,熟記一些數學常用語,在不斷地積累準確的數學語言的過程中逐步養成嚴謹、規范的表達習慣。
美國語言學家布龍非爾德曾說過:“數學不過是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的不同進行有計劃、有目的訓練。發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最終到達能力和智力的雙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