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山
個性是在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的。先天的遺傳因素是個性發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中的社會環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在個性發展的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個性發展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體育教學中,學生不像在其它教學中那樣,被固定在課桌前.而是擁有一個廣闊的活動空間,可以盡情游戲、運動和競賽,他們的身體直接參與活動,其思維活動與機體活動緊密結合,因而個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與發展。體育運動過程中,身體運動施加給機體感受器的刺激會在大腦中引起主觀意識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時間里,機體反復多次地感受某種運動形式,就會在個性上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征。體育教學中,學生們不僅可以廣泛地參加社會交往活動,提高對社會的適應性,得到他人的尊重,還可以從體育運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從而證明自己的能力,增強其自信與自尊,使個性得到充分的調整和發展。
一、創設個性化教學環境
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提高教學效果,發揮學生的個性能力,教師就要掌握教育教學規律,積極刨造一種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環境。每個學生由于個體生理素質的差異,以及后天生活環境和教育條件的不同,表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他們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活 意志力和認知能力等都有所不同。但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忽視學生個性化的存在,過分強謂拄能教學,不能從真正意義上散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談不上發掘每個人內在的個性潛能。我們應看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互動,它不但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個性的發展。
二、努力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
在體育教學中,支配學生身體運動的自我意識,滲透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響。體育教師應有目的地培養其自我意識,用高尚的社會影響因素作為支配他們參加體育運動的內驅力,為個性培養和發展創造一個理想的體育環境。在教學中,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盡可能激發其自我活動的能動性,并給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變學生被動參加體育活動為主動追求。自我意識是意識的核心內容,標志著個性的形成與發展的水平程度。作為教師應該努力培養學生們的自我意識,為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張揚提供最廣闊的時空舞臺。
三、有意識地滲入心理訓練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給學生心理施加影響,使其身心狀態能經受勝利、失敗、挫折、反復等順境與逆境的不同承受力,達到能自我調控程度。使身心達到最佳狀態,以滿足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增進身心健康的需要。
8按學生的個性分組進行教學。學生的性格類別也同樣影響著教學效果。性格可分為兩種:內傾型和外傾型。如忽略了這種個性差異的存在,運動量和運動強度
的安排做不到合理化,就會造成前者“吃不飽”后者“吃不消”的情況,結果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進而影響教學效果。為使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得到統一,按學生性格類別組合學習小組。對此,在教學中,教師可按內、外向型兩種性格,結合其運動技能而分組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四、重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體育活動的主要途徑是實踐,教師應努力滿足學生的身體實踐活動。上課提倡精講多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發學生的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如在籃球半場教學比賽中,教師只需做些:安排場地。建議比賽的形式,具有激勵比賽興趣的規則。以及當學生急于想得到技術和戰術的指導時,及時地給予點撥。作為活動的主體:學生各隊將根據每個隊員特長進行分工,運用已掌握的籃球技術和戰術與對方決戰,以求得到勝利,這樣的教學,不僅讓學生得到了技術和戰術的實踐空間。更讓學生的體育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五、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的認識需要的心理表現,它是指一個人,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是個性形成的前提,積極探索、認識和掌握新事物的動力。興趣具有激發功能、指向功能、維持和調節功能。所謂激發功能,是指對某一事物的興趣使人對該類活動的刺激特別敏感;指定功能,是行為者的活動總是與興趣有關;維持和調節功能,是指從事活動時,由于興趣的作用而使活動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遇到困難也會自覺克服。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性格、興趣出發,利用合理的教材內容和充足的場地器材,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育實踐,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使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個性發展得到充分的統一。
六、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心理學認為,能力直接影響活動效率。是活動順利完成所必須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征的綜合.而創新能力,直接影響人的創新行為效率,是創新行為順利完成所必須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征綜合。創新是個性的最重要表現形式,在體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長、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使其個性在體育活動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七、按學生的個性分組進行教學
學生的性格類別也同樣影響著教學效果。性格可分為兩種:內傾型和外傾型。如忽略了這種個性差異的存在,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安排做不到合理化,就會造成前者“吃不飽”后者“吃不消”的情況,結果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進而影響教學效果。為使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得到統一,按學生性格類別組合學習小組。對此,在教學中,教師可按內、外向型兩種性格,結合其運動技能而分組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提倡發展學生個性化教學,并使其逐漸完善化,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體育教學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并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教師要注意加強學生思想中的積極、向上、健康、創造性等方面個性的發展,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