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麗 楊小珍
【摘要】生態化班級管理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關系中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項系統性的管理工作。在生態化班級管理中,班級各個方面的管理需要密切的配合才能實現教育的最大效果。生態化班級管理主要體現在內涵的關系以及建立的策略。
【關鍵詞】生態化 班級管理 策略
引言
現代學校教育由于社會國際化的不斷交融,教育理念也在隨之發生改變,逐漸把目光轉向注重系統整體和和諧反戰的生態化,生態化班級管理便是其中的“產物”之一?!吧鷳B化”源于希臘語,原意為“住所、棲息地”,后來逐漸演變為“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的意思[1]。在教育學中,教育依據各種教育現象及成因,加之與教育環境的層層關系,形成了仿“生態化”概念,這也是生態化班級管理的來由。
一、生態化班級管理意義
學生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被社會化的過程,從家庭的社會化場所再步入學校進入班級,社會化場所的轉變就是不斷被社會化的一種發展。在班級中學生不僅在生理的認識上有所發展和變化,還要接受在社會適應下的心理變化與挑戰。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的場所,承載著學生的安全保障、情感依托與知識文化等重要使命,因此生態化的班級管理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學生情感,甚至是安全問題。另一方面,班級管理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單位,生態化班級管理決定了學校的生態化管理系統。班級培養的是未來建設國家的各種人才,他們所附帶的精神文明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價值都直接影響著今后社會的軌跡,從廣義上來看,班級管理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力量之一。因此,生態化班級管理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二、生態化班級管理的內涵關系
傳統的班級管理延續了改革開放前的教育理念,隨著社會經濟的不短發展,教育資源、環境、設備等不斷更新,以及信息化的現代社會觀念等種種因素造成傳統教育理念突出的一系列的弊端,加之現代生態化的先進新理念的普及使用,生態化班級管理也趨于成熟且適用。在生態環境框架中,不同層次框架的機體相互聯系形成統一的整體。也就是說在生態化班級管理框架中班級、教師與學生同為“機體”條件下,要保持穩定的一體性。其中教師、學生可能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社會生活經歷以及認知,教育教學中,雖然教師占主導地位,但個人的學習風格與班級學生的并非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因此教師教學的風格與學生的學習風格要具有高度的統一性,才能維持生態化班級管理。在生態化班級管理中,班級通過特有的班級集體精神信念、班級學風、班級文化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協同合作的關系,形成個人學習成績、班級學習成績、老師教學成績為三位一體的意識。根據這種一體的意識,學生在實現自己學習提高的同時也能為班級整體學習水平帶來一定的影響,這種關系清晰、順序流暢的聯系保障了班級管理在教育上的發展期望,也利用生態化的先進理念。也就是說,生態化班級管理的具體內涵關系就是在班級、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生態化”聯系。
三、生態化班級管理的要素
學生在生命完成獨立后,成長還在繼續。在成長過程中思想上與社會、學校的文化發生相互作用,通過自己不斷的學習認識,逐漸形成自己的意識,同時也屬于社會、學校的文化意識一部分。這是從大范圍來將,同理在生態化班級管理中,學生的思想文化與班級文化也是一體性的。因此在生態化管理中,班級文化要有強烈的激勵性,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愛,人生命的認知,以及世界價值人生觀。班級文化的出發點就是團隊的精神,團隊與個體息息相關,能幫助團隊中的人員產生積極的作用。班級文化激勵的作用就是讓學生發掘自身的內在潛能,同時又因在團隊的效應下,這種發掘不會產生任何負面的心理壓力,這種內在價值的發掘不僅能使學生自身素質提高,同時還能鞏固生態化班級管理。另外班級文化還包括教師的教學文化,教師在教育中不僅要文化知識上給予學生的教育,同時還要在班級文化的樹立上給予一定的暗示。在學生學習文化的產生疑問時,要有相適宜的教育方式,增強學生對學習興趣,以及對教師的信賴,從而形成穩定的生態化班級管理。生態化管理需要班級、教師、學生的三位一體來實現,班級目標自主化是長久地維持三者的關系重要戰略。在班級目標自主化中,教師首先要在班級管理者的高度從長遠的看,未來的社會需要多元化的人才資源,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自由意識,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目標內來,讓學生自由的嘗試探索管理的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行動力、智慧力充分發展。
總結
生態化班級管理是現代信息化社會的一種自然產物,科學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的實施,同時也能實現傳統教育理念同時代共進步的華麗轉型。生態化班級管理具有審時度勢的高睿智慧,還賦予充分的人性化,與教學總體方針高度吻合,為實現學生全面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新時代理念臺階。
【參考文獻】
[1]靳麗華. 班級管理的生態化探析[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9: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