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華
【摘要】現代初中階段的語文課文中有很多散文,這些文章的教學方式需要突出學生參與的主動性激發,本文重點從引導式教學、多朗讀、情景教學、生活化眼光等方面探索散文教學的有效措施,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 散文 教學
1引言
人文素養是現代社會人才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較強的文藝氣息將使得人們的交流更加具有融洽性、和諧性的特征,初中語文教學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主要課程環節,例如,現代初中語文教材文章很多都是散文,這些散文可以進一步陶冶學生的情操,是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重要一環,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由此可見,初中語文的散文教學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需要從教法上不斷實現創新,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
2引導教學,實現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
在語文散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突出教師的引導作用,上課之后,學生的注意力怎樣實現更好的集中,這就需要教師進行相關的引導,實現學生思維不斷過渡到散文的學習上來,更多的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需要有這種學習主動性的激發作為前提,當學生開始主動學習相關散文文章之后,他們對相關問題的感知將進一步提升。具體來說,引導學生學習散文文章興趣的方法很多,首先,使用生活化的案例引導,實現學生思維的有效過渡,《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對濟南的冬天景色進行描述,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但是學生要想實現更好的欣賞這篇文章,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之前,設計相關的一些場景,例如當地是否有雪景,當地的冬天是怎樣的,可以是人文的、也可以是自然的,這種開放式的問題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老舍的那篇散文閱讀的興趣,進一步實現了學生思維的有效過渡。其次,借助一些信息技術,實現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感性認識。多媒體課件可以播放相關的影視作品,這些視頻可以形象地展示相關的場景,例如《少年閏土》這一片文章中關于魯迅少年時代的游戲,教師可以通過相關的視頻資料展示那個時代孩子們玩耍的各類游戲,對文章中的一些描述有了更加全面、具體的認識。這兩種方式都可以實現學生迅速地過渡到散文的學習閱讀之中。
3多朗讀,實現學生融入文章的意境
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實現朗讀的作用,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有更多的認知空間,朗讀是一種可以迅速體驗散文意境的方法和手段。每一次朗讀,學生對文章的意境理解將有不同的層次,通過多次的朗讀,學生可以更加全面、系統的認識文章的意境,對學生更好的理解散文,提升其人文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的步驟有,首先,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找出相關問題的答案,實現一種有目的的閱讀,閱讀效率進一步提升。例如,在朱自清的《春》這篇散文教學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文章中關于春天的描述是怎樣的,與生活中的春天有沒有區別。然后,學生對教師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回答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段朗讀,即讓不同的學生朗讀不同的段落,這樣可以盡可能的實現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朗讀散文的教學活動之中,更好的提升學生參與散文學習的積極性。最后,教師親身或者播放相關的朗讀標準帶,將散文的朗讀賦予更多的感情和生命力,這樣一來,學生對相關文章的認識將進一步加深。同時可以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多抽時間,多朗讀這些散文。
4情景教學,使得學生融入散文意境
散文學習是一種形象思維的訓練過程,需要有更多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散文描述的情景構建,當教師給學生構建出符合散文描述的場景之后,學生才能更好地融入散文的學習之中,更多的學生參與散文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有效激發,實現散文學習效率的提升。散文更多的時候都是通過文字將一些作者想要描述的意境展現出來,但是一些文章距離我們這個時代有點遠,學生對作者的描述有些時候可能不是全明白,除了時代的隔閡,還有地理的隔閡,國外的文化背景與國內的有著一定的區別,這些隔閡都是學生閱讀散文、理解散文的主要障礙,教師需要認真梳理文章中的時代、地理、人文的隔閡,在學生閱讀之前,對相關的問題進行介紹和解釋,實現學生更好地理解散文所表達的意境和思想。
5生活化眼光,實現對散文意境的理解升華
散文作品都是來自生活,是作者通過多年的文學積淀,將自己生活、工作學習中的情景用文字表現出來。沒有生活的散文,是沒有生命力的,只是一些沒有意義的、華麗辭藻的堆砌,這樣的文章沒有學習的意義。由此可見,一篇優秀的散文文章可以是來源生活、來源當時的群眾,因此,教師在教學相關的散文時,需要將散文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很多文章中描述的東西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這些學習散文的方式可以實現學生對相關問題的認識更加全面、具體。《背影》這篇文章是表達作者對自己父親的一種感情,我們何嘗沒有這樣的感悟呢?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光,學生可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家長分擔生活的艱難,這樣可以優化家庭人員之間的和諧氛圍,更好的營造出父慈子孝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6結語
散文是具有人文氣息的文章,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實現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然而這種散文的教學需要更加突出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激發,從引導式教學、多朗讀、情景教學、生活化眼光等方面構建教學新模式,才能更好的實現散文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慧姝,張若萍,等.基于教學用具設計的中學語文課堂新型教學方式[A].2014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4),2014,03:138-139.
[2]孫啟良.淺談30年農村初中語文閱讀寫作教學心得——以農村生活為素材,培養學生閱讀寫作素養[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八卷),2014,12:157-158.
[3]陳蒙亞.理性思維馳騁作文戰場 幫助學生攻破作文難關——淺談理性思維在學生作文學習中的作用[A].第五屆中國智慧學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中國思維學學術研討會,2013,1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