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它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在教學中,要使學習的知識為學生接受,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生成的更有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更高,對此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教學興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好奇是兒童的天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力,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興趣中去學習會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如,在講授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我的老師》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在你的家庭生活當中,最使你難忘的人是誰?在你的校園文化生活中最使你難忘的人又是誰?同學們對我的提問一下子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大家開始熱烈的討論,為新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鋪墊。
二、改變教學方式,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習興趣
1.教師教學有效果,建立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很重要。語文學科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要使學生喜歡語文達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樂學境界。教師平時的語言就要十分的注意,你的一言一行都要體現出關心愛護學生,平等對待學生,不要走進教室不是扳著臉孔,不要把個人的情緒帶到課堂當中來,上課的時候要做到有一顆激情不老的心態,用你的熱情去點燃學生的學習之火,用你的“微笑”帶著學生進入快樂的學習當中,讓學生感到老師不是來訓斥我們,而是神采奕奕來給我們傳授知識的。
2.在教學中教師應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要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以小組合作式的方式去讓學生學習,從班級的座位上進行有序的改變,變傳統的條列式做法為六人一小組的相向而坐,這樣更方便學生的交流和討論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創造輕松的環境,充分地相信學生,讓學生多說、多動手去板演,教師的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讓他們都能夠得到一定的發展,一節課的習題設計有不同的層次,難易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效的達成,教師要適時為他們解難,使他們感到老師和我們在共同學習共同解決問題。對待學困生,不諷刺,不挖苦,對他們一定要做到耐心輔導。這樣才會增進師生間的感情,融洽師生關系。由此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培養延續。
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的作用是巨大的,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現代多媒體的運用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的引導下去學習并能有效地達成學習的目標。如,在《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要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這三個詞的區別。光靠老師講,學生始終無法理解,況且此知識點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枯燥,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不高,教學效果自然不好。運用多媒體教學一下子就容易多了,幾段有趣的動畫,再配合教師適當的講解,學生在看得樂呵呵的同時,這三個詞的區別也就迎刃而解了,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創設直觀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精心設疑質疑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起于思,思貴在疑”。學生因為對某些現象覺得奇怪,不明白究竟是為什么,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可能將學生的思維狀態進入到“最近發展區”,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如,我在教授《一千根弦》一課時,在教學中為了引入新課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是這樣設置導入的,有這樣一個盲人,渴望在有生之年得到光明,看到這個世界,于是有一位老人給了他一個治好眼睛的藥方,告訴他要彈斷一千根弦才能生效,盲人琴師為了這個愿望,傾情彈奏了幾十年,最后奇跡真的會發生嗎?這個故事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我們來學習一下本課就得到答案了,學生在我的導入中睜大著眼睛在聽,他們抱著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快就進入到課文的學習當中,這樣有目的地、有意識地設障立疑,使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狀態,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了學習的興趣,一節課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五、課堂教學應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小學教材內容,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采取多種教法,使課堂教學多樣化。如,采取游戲式的教學方式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應該適當安排游戲讓學生進行記憶。如,“奪紅旗”“擊鼓傳花”等游戲,讓學生通過活動記住學過的成語,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不知倦,在輕輕松松中學到了知識。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可提高教學效果,減輕教師的負擔,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