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波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語感至關重要,為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地指出,小學階段的學生在系統掌握語言知識和語法規則方面存在著不可逾越的困難,教學應該側重于提高學生語言的感知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感培養;策略探討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心智成熟程度較低,系統學習語言知識和語法規則方面較為困難,針對于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進行了明確的界定,那就是要以語感培養為主,以知識傳授為輔助,讓學生通過語文知識的積累來獲得感悟能力的提升,讓學生能夠形成扎實的語言學習基礎。而關于如何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有效地進行語感培養,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發語感
語言并不能夠獨立于語言環境而存在,對于語感的培養也是如此,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聯想能力比較低,單純的文字很難讓學生產生豐富的感悟,因此,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能夠產生置身其中的感覺,從而充分地感受語言之間的無限蘊意,這樣學生會逐步地發現語言之中的奧妙,慢慢的,學生的語感就會被激發出來。而對于情境的創設,教師首先要立足于教材,根據課程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定的語言導入或者是圖片、視頻等,讓學生先是通過直觀的感受來激發自己內心的感悟,然后教師就可以慢慢地脫離這些引導輔助,讓學生自由地翱翔于文字之間。
二、激發興趣,鼓勵感悟
語文是一門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于一體的學科,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感,教師應該更加注重體現語文這門學科人文性的一面,讓學生能夠在語文的學習之中心有所想、情有所感。而這一切都需要以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學習參與作為前提,只有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寄予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用心去體會語言之美,才會用心地感悟語言之中的真情實感。并且在教學之中,教師要注重對于學生情感精華的提煉,要鼓勵學生去感悟,對于課程知識內容的教學要在完成了知識性教學的部分之后,要鼓勵學生去探索作者的內心世界,去感悟作者的創作初衷,用心靈與作者進行溝通,這樣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會逐步地提升。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之中,教師要給予語感培養以高度的重視,在教學之中側重于語文這門學科的人文性,在工具性教學的基礎之上提高學生對于語文這門學科的感知能力,提煉學生的思想精華,讓學生用心去感受語文。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