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錦
摘 要:立足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這一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意義;策略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唯物主義觀念和開發學生的智力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然而,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需要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內涵及意義
所謂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從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出發,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期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發揚學生的個性,開發學生的智力,擴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觀念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會硬性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課堂氣氛壓抑,學生得不到充分發展。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以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2.采用情景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情景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視頻、音樂、符號、圖像等形式為學生創設一種情景,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融入這種情景當中,以便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激情,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進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3.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性
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活經驗還比較少,運用數學知識的機會不多。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教師要多為學生創設一些生活中需要數學知識解決的問題,來鍛煉學生。
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教學水平和學生的發展,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努力采取各種措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朱麗梅.對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4(09).
[2]李書英.漫談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4(01).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