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聽力焦慮是影響學習者們英語聽力成績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情感因素。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調查初中生聽力焦慮和聽力策略使用情況的相關性,從而幫助教師改善初中英語聽力課堂中的教學。
【關鍵詞】初中生 聽力焦慮 聽力策略 相關性
一、研究背景
第二語言習得領域的研究始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期,在這之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研究者對二語習得領域內的認知因素相當重視,卻忽略了情感因素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研究者對外語學習者的情感變量(如移情、自尊、焦慮、動機等)與外語學習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一致認為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意義
第一,在關于英語聽力焦慮和聽力策略的研究中,國內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英語聽力焦慮或英語聽力策略使用情況的單獨研究上,關于這兩個因素相關性的研究卻非常少。因此本研究是對此前研究的一個有益補充。
第二,為數很少的關于聽力焦慮及聽力策略使用情況相關性的研究對象都集中在大學本科階段或高職高專層次,幾乎沒有針對中學階段的研究。本次研究希望通過調查初中生聽力焦慮與聽力策略使用情況的相關性來彌補此前研究在被試對象上的不足。
三、研究設計與方法
1.研究問題。
(1)英語聽力焦慮與聽力策略的使用是否具有相關性?相關性如何?
(2) 聽力焦慮程度低和聽力焦慮程度高的學生在使用聽力策略方面有什么差異?
(3)不同年級的學生在英語聽力焦慮與聽力策略使用的相關性方面有什么差異?
2.研究對象。本次調查選在烏魯木齊十二中進行,共涉及被試180人,其中初一、初二、初三年級各60人。180名被試中,男生共84人,約占總人數的47%;女生共96人,約占總人數的53%。
3.研究工具。本次研究根據外語聽力焦慮量表和英語聽力策略調查問卷的結果做出相關性分析。
四、相關性分析
1.聽力焦慮程度和聽力策略使用整體情況的相關性。被試對象聽力焦慮程度和聽力策略使用情況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635),說明聽力焦慮程度越高其聽力策略使用情況就越不樂觀。數據顯示被試對象聽力焦慮程度和這三種策略的使用分別呈顯著負相關,其中和認知策略的相關系數為0.678,和元認知策略的相關系數為0.537,和社會情感策略的相關系數為0.516,可以看出被試者聽力焦慮與聽力策略中的認知策略使用的相關系數最高,證明被試者對認知策略的使用最能影響其聽力過程中的焦慮程度。
2.高、低焦慮組與聽力策略使用相關性方面的差異。
(1)高、低焦慮組在三種聽力策略使用方面的差異性。首先對高、低焦慮組在三種聽力策略使用方面的差異性做組間和組內的比較。首先,Levene檢驗結果的sig值為0.389(>0.05),方差相等的假設成立,那么第一行方差相等情況下的sig值為0.012(<0.05),證明高、低焦慮兩個組別在使用認知策略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同時,低焦慮組在認知策略使用上的均值為34.0290,大于高焦慮組的26.5000,說明低焦慮組的學生比高焦慮組的學生更頻繁的使用聽力認知策略。同理,高、低焦慮兩個組別在使用社會情感策略上也存在顯著性差異(sig=0.013<0.05),低焦慮組在社會情感策略使用上的均值為24.4100,小于高焦慮組的31.2000,說明高焦慮組的學生比低焦慮組的學生更頻繁的使用聽力策略中的社會情感策略。兩組在元認知策略的使用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sig=0.082>0.05)。其次,在聽力低焦慮組的策略使用情況中,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策略的使用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認知策略與社會情感策略的使用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元認知策略與社會情感策略的使用存在顯著性差異,均值差達到7.4,說明與社會情感策略相比,低焦慮組中的被試對象更經常使用元認知策略。
(2)高、低焦慮與聽力策略使用相關性方面的差異性。在低焦慮組中,被試對象的聽力焦慮程度與聽力策略的使用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618**;在高焦慮組中,被試對象的聽力焦慮程度與聽力策略的使用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1.000 **。證明與聽力低焦慮組相比,聽力高焦慮組中的被試者焦慮程度與聽力策略使用情況的相關性更高,也就是說,被試者在聽力過程中產生的高度焦慮與不善于使用聽力策略息息相關。
3.不同年級的被試者在聽力焦慮程度與聽力策略使用相關性方面的差異。數據分析選用了初三組和初一組的問卷,目的是分析不同年級的被試者在聽力焦慮程度與聽力策略使用相關性方面的差異。初一組和初三組的學生聽力焦慮程度和聽力策略的使用都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604**和-.723** ),但初一組的相關系數大于初三組,說明相較于初三組,初一組的聽力焦慮程度更容易受聽力策略的影響。
五、本研究的主要結果
1.初中生聽力焦慮程度和聽力策略使用情況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635)。和認知、元認知、社會情感這三種策略的使用分別呈顯著負相關,其中初中生聽力焦慮程度與聽力策略中的認知策略使用的相關系數最高(相關系數為0.678),其次為元認知策略(相關系數為0.537)和社會情感策略(相關系數為0.516)。這表明認知策略的使用最能影響學生的聽力焦慮程度,正確使用認知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降低焦慮程度。
2.高、低焦慮兩個組別在使用認知策略上存在顯著性差異(sig=0.012<0.05),根據描述統計中均值比較的結果,低焦慮組的學生比高焦慮組的學生更頻繁的使用聽力認知策略;高、低焦慮兩個組別在使用社會情感策略上也存在顯著性差異(sig=0.013<0.05),高焦慮組的學生比低焦慮組的學生更頻繁的使用聽力策略中的社會情感策略;兩組在元認知策略的使用上卻不存在顯著性差異(sig=0.082>0.05)。
3.在聽力低焦慮組的策略使用情況中,學習者對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策略的使用不存在顯著性差異(sig=0.379),認知策略與社會情感策略的使用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sig=0.494),而元認知策略與社會情感策略的使用存在顯著性差異(sig=0.043),均值差為7.4,說明在三種聽力策略中,低焦慮組中的被試對象更傾向于使用元認知策略;而聽力高焦慮組的被試對象對三種策略的使用均沒有顯著性差異。
4.與聽力低焦慮組相比,聽力高焦慮組中的被試者焦慮程度與聽力策略使用情況的相關性更高(相關系數為-1.000 ** )。
5.初一組和初三組的學生聽力焦慮程度和聽力策略的使用都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604**和-.723**),相較于初三組,初一組的聽力焦慮程度更容易受聽力策略的影響,也就是說,如果對初一的學生進行適當的聽力策略訓練,可以更明顯的降低他們的焦慮感。
六、本研究對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的啟示
根據數據分析和訪談,結果顯示學生適時適當使用聽力策略能降低他們在聽力過程中的焦慮程度,尤其是使用認知策略。因此教師在聽力教學中應考慮這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聽力認知策略的培訓,由于認知策略包含的都是聽力過程中比較具體以及操作性強的策略,因而對學習的效果也是直接的、立竿見影的。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最好選擇真實的語料,指導學生在聽力過程中恰當運用如聽前預測、猜測詞義、記筆記、利用關鍵詞、新舊知識聯系、總結概括、歸納、演繹推理、遷移等認知策略,以幫助降低焦慮情緒,進而改善英語聽力成績。
參考文獻:
[1]Horwitz,E.K.,M.B.Horwitz&J.Cope.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70):97.
[2]Sellers,V.D.Anxiet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Span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J].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00,33/5:512-521.
作者簡介:張楠(1980.6-),女,山東威海人,現工作于新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新疆教育學院),研究方向為英語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生學歷,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