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靜
眾所周知,農村學校的口語能力不高,部分學生還處于啞巴英語的學習狀態。而中國走向世界的步伐卻從未停止,要想更快的融入到全球化的中國,每位學生都應該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從任教的經驗來看,農村英語老師和學生家長都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農村學校的考試只集中在筆試的訓練上,忽略了口語訓練。學生通過初步接觸英語的到之后的連續性筆試的考試,最終會養成羞于開口,不屑于開口的壞習慣。今年有機會獲得了出國培訓學習的機會,在國外的老師的帶領下,我見識了外國孩子們強大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我深刻地體會了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農村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具體來說,我覺得以下幾點是處理問題的關鍵。
一、英語教師與教材的關系乃是尋本
教材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教育的重要依據。然而,農村教師往往忽視對新課標的解讀,太過重視分數而輕視學生能力的提高,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詞匯的教學,語篇的背誦,考試的分數上,結果是忽視了對學生英語口語的訓練。譯林版新教材對每個單元都有學生口語交際的要求,可是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正真達到口語要求的學生又有幾個呢?由此也可見英語口語交際在小學階段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每次聽到國外老師的口頭禪,只有說出來才是王道!我就會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農村英語教師應該主動提高自己的認識,深入了解新課標對各階段學生口語教育的不同要求,從而循序漸進地開展有針對性的口語訓練。
二、英語教師與課堂的關系乃是探法
英語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安排在每個單元的最后一個練習對話或者故事環節,一般要求一個課時完成句型的口語交際訓練,不少老師往往對這個環節一帶而過,認為前面語篇和詞匯的訓練才是至關重要的。我認為英語教師需要認真研讀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上好口語交際環節。布魯納說過:“學習者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經歷對學習材料的親身體驗和發展過程,才是學習者最有價值的東西。”心理學研究也表明:思維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設置好的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啟學生思維。具體來說,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盡力創設多種適合學生表達的情境,讓學生不自覺主動地用英語去交流,去感知英語這門語言的內涵。例如在三年級上冊關于Colours顏色的一個單元,可以讓學生帶來他們喜歡的畫,利用他們對自己作品的熱愛來培養他們最顏色的學習,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閱讀環節是英語教學的主要活動,是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師要嘗試著把英語口語交際貫穿閱讀環節的始終。在組織教學時,英語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成長環境,個性特征,增強口語交際的可操作性。如低年級學生喜歡模仿,表演,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頭飾和背景圖片,利用課文的故事情節進行課本劇的表演,體驗課文中角色的喜怒哀樂。
農村學生能準確有序地用英語表達出他們的所思所想需要科學的指引,英語教師是學生口語交際的引路人,因此教師要把口語交際的精髓傳授給學生,比如動態,語調,神態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完成口語交際環節的訓練。
三、英語教師與課外的關系乃是拓路
農村與城市各有一番天地,比較而言,農村其實更加廣闊,有著城市無與倫比的大自然。學生個體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都有著強烈的心理訴求,只是有的羞于說出陌生的英語,有的不屑于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情感,此時英語教師需要多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發現生活的閃亮點,捕捉大自然的精彩瞬間,利用一切機會練習口語交際。如在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材中,學生對皇帝的新裝中文故事很熟悉,直接把課文的故事演變為表演課,學生能自覺地把皇帝的愚蠢和觀眾的嘲弄演的精彩之極。這既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又加深了對故事的認識。
四、英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乃是護人
農村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偏低與學生自身也有一定的關系;沒有優越的家庭環境,沒有英語角這樣的平臺,久而久之,越來越沒自信。教師要幫助農村學生樹立自信,做個合格的“護花使者”,抓住各種機會為學生搭建英語口語交際的平臺,小心地呵護孩子們的自尊心。教學應該以人為本,不管是英語課堂中還是英語課外活動中,我們設計的各種活動是為了讓學生操練語言,運用語言,最終達到學生筆試和口語的綜合運用的目的。前期的語言訓練不到位,后期的語言輸出尤其是口語的表達會變得異常困難。試想新課文只讓學生跟讀動畫讀一遍,能讀好嗎?表演得出來嗎?在學生遇到口語表達問題時候,我們又應該怎么做?我覺得課堂中我們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去思考和練習,便于他們停下來歇一歇,進而咀嚼,消化。做好這一步,在后來的英語課外拓展活動中,學生才能有自信進行語言的輸出和口語的表達自己觀點。
五、英語教師與家長的關心乃是保“果”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一種不可替代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的一生。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著很深的影響,但是總有些家長不以為然。因此作為英語教師,要多于家長溝通,提高家長認識,讓家長多重視英語的口語交際,而不僅僅關心孩子的考試分數。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輕松自然的環境下主動去交流,去嘗試英語口語的訓練。現在農村學校普遍的問題是學生家長對英文尤其是英語口語的訓練基本一無所知,如果他們關心也只是關心學生考試筆試成績,而農村學生基本不對英語口語進行考核,更是給學生家長一個不關注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發展一個借口。只有在家長和學校教師的共同努力呵護下,才能讓英語口語這枚種子生長發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