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露梅
摘 要:節奏是音樂的靈魂,對節奏感的熟悉與領悟是對音樂認知的基礎。對小學音樂教學來講,不只要注重教材內容的教學,完成對學生音樂歌曲教學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感情與音樂素養,這是實現學生課外素質學習的關鍵。與傳統的知識教學相比,具有更客觀而復雜的素質培養任務。所以如何通過提高音樂節奏感來培養小學生的音樂感,對小學音樂教學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節奏感培養;教學方法
音樂是生命的音符,是生活的色彩。小學階段開展音樂教學,可以通過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與觸動,對音樂產生熱愛與欣賞的情感,從而培養學生在生活、學習中以音樂為趣,以歌聲為情的習慣,從而使學生懂得用音樂調劑生活,用歌聲裝飾心情。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感悟音樂、學習音樂,教師應當從學生的音樂基礎抓起,注重學生對音樂節奏感的把握,讓學生在熟練的音樂節奏感體驗中真正提高音樂教學的效果。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把握音樂節奏感,我們需要從音樂節奏感的興趣入手,通過課堂游戲、生活融合、肢體配合以及音樂欣賞等多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小學生對音樂節奏感本身就具有較大的模糊感與陌生感,所以對小學生來講,通過音樂播放與歌曲教唱對學生音樂節奏感興趣的提升與培養,是音樂教學的基礎任務。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小學生興趣較濃的兒歌,對那些節奏感強、愉悅動聽的歌曲進行教學,或者通過課間的音樂游戲進行節拍練習,或是即興的音樂劇本的表演來提升學生的音樂興趣,這些對學生音樂興趣的提升都具有明顯的作用。
自然生活中的聲音有很多強烈的節奏節拍,對學生的音樂學習具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從自然界的聲樂語言中對學生進行啟示與感染。比如,可以讓學生模仿動物的叫聲,從它們富有節奏的語言中感受音樂的節拍;可以讓學生練習或者聆聽自然界泉水叮咚、北風呼嘯等自然現象的聲響,從中感悟音樂節奏;還可以通過邊聽音樂邊拍手、跺腳以及擺頭舞蹈等多種肢體語言來表現與感知音樂的節奏感;還能通過兒歌編曲,如“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戲兒歌來師生互動,在提升課堂氣氛的同時,自然地提高學生對音樂節奏感的把握。
要注重學生課外的音樂興趣,通過推薦學生聽一些節奏感強的歌曲,以及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歌曲節奏的引導等,教師可以更深刻地培養學生對歌曲與自然音樂的節奏感悟能力。通過不斷的音樂熏陶與歌曲欣賞,加上課堂學習中注重學生的節奏感把握和教學游戲,努力提升學生的音樂興趣,是對學生進行音樂節奏感培養的關鍵。真正在課堂上注重技巧性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節奏感知能力,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效果,是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重視的基礎。
參考文獻:
張龔妍.如何提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節奏感[J].陜西師范大學,2014(9).
編輯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