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婷婷
摘 要:童話故事是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模擬和再現兒童的生活情景。而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則是指利用童話獨特的審美和教育功能,其出發點是以生為本,目的是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以生為本;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閱讀童話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教師對童話閱讀教材把握不準確。許多教師經常會將幼兒童話與兒童童話相混淆,沒有認識到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仍用幼兒童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此外,還有一些教師在進行童話閱讀教學的時候,比較重視學生對生字詞語、童話故事所蘊含的哲理的掌握情況以及閱讀能力的提高,忽視了學生自身對童話故事本身的認識和情感的表達,這樣一來學生只是對童話故事進行機械的記憶,并沒有真正地做到提高語文素養、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在以生為本視角下優化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的措施
面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在教學中積極研究,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研究出一套適合小學生的童話閱讀教學方式。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創設故事情境
小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利用童話故事獨有的特點,創設故事情境,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童話故事產生興趣,這樣才能使他們投入到童話故事的學習中來,才能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如教師在上《兩只小獅子》的時候,應該扮演小獅子的角色,繪聲繪色地講解這一課,從而增強學生的認同感。
2.創新教學方式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方式。如教師在上《小木偶的故事》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小木偶怎么了,并讓學生自己說出來,再進行新課的講授。這樣不僅能夠在課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發展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情感的培養。此外,教師還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理解童話故事,并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或用表演的方式將其表演出來,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以生為本的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不僅能夠起到陶冶小學生的情操、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很好地實現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的總體目標。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堅持以生為本,關注學生的童話學習心理。
參考文獻:
張瑩.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個案研究:以深圳市某小學為例[D].碩士論文,東北師范大學,2013.
編輯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