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翠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傳統的教學模式越來越達不到教學目的,建構理論重視學生的課堂主動性和主體性,是改變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小學教學就應用建構理論,讓學生的自主能力及其他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關鍵詞:建構理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的是教師的講授,學生一直依賴教師的講授獲取知識,這樣很容易讓學生變懶。在學習的過程中依賴老師的教學,遇到問題的時候也不能靈活地變通或運用。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建構理論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可以從情景設計和小組合作兩個方面實施建構理論,讓學生不僅可以學到語文基礎知識,還可以在能力方面得到提升。
一、設置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學習
語文是一門語言性的學科,學生要想學好語文就要學會感悟語言和情感,只有在課堂上讓學生參與進來親身體會,才能學好語文。建構理論提倡在教學過程中要將知識和情景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教師設置的情景學到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設計情景讓學生進行學習,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情景教學就是讓學生參與進來,通過自身的投入去體會,這樣會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學內容,在學生理解內容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例如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時候,教師可以讓不同的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人物扮演的情景中體會小動物的情感和思想活動,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小組合作學習獲取知識
通過其他人的幫助獲取知識也是建構理論應用與教學的一個核心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學習,通過互相幫助和互相激勵學到知識,提高語文成績。例如,在學習《稱象》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對學生發(fā)問:大象那么大用什么方法稱重呢?文章中的方法原理是什么?然后再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解答,學生會在小組內各抒己見,然后針對大家不同的想法進行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好監(jiān)督和指導工作,監(jiān)督學生將小組學習落到實處,不出現糊弄的情況。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要合理地給學生一些指導,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方向。
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開始,所以這個階段學生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很重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建構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學習并培養(yǎng)相應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全面、有效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鐘志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6(05).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