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政
摘 要:從閱讀能夠引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方法為出發點,論述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推行方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幾點思考
對小學的語文教學不同年級側重點也有所不同。但是閱讀是貫穿小學教學始終的一項學習內容,還要閱讀的重要性也由此突顯出來。
一、閱讀教學中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在教師無論在教學理念還是教學實踐都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且發現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更為重要。這一階段孩子對漢字有初步的認識,教師不僅要重視教學,還要給學生設置專門的閱讀課,在閱讀課中簡化閱讀教學內容,讓孩子感覺閱讀的輕松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當閱讀課結束以后,學生的知識學習內容得以豐富,教師在這個階段要進行適當的鼓勵,加大學生的閱讀信心。閱讀之后學生對閱讀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推動學生主動積極的開展自主閱讀。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
要想做事就要掌握做事的方法,閱讀更是如此。閱讀是一項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行動。所以,閱讀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過程,如果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學習方式不得當,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這樣不但不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而且浪費了實踐。
比如,在分析句子和段落中話語的時候,教師先帶領學生根據題目分析,學生在做題中發現一個規律,一個問題的答案一般都是在原文內容的上下,距離不會太遠。如果能夠清楚地判斷是哪個部分,在全文中鎖定答案的位置,那么就能提升學生做題的準確度和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總結,閱讀的關鍵是聯系上下文、聯系上下段和聯系上下句。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掌握方法能夠讓閱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進行閱讀反饋
古語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所以學習的過程要思考,在進行閱讀訓練開展的過程中也要進行思考反饋。反饋可以提升閱讀的效率,了解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比如,在閱讀中學生不容易把握句子的內在含義,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以往的做題經驗中自己總結出現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大家一起探討解決問題。
教育學家葉圣陶老先生總結閱讀教學方法的時候,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書是讀懂的,而不是教師教懂的。”所以,教師一定要跟隨新課改的步伐,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更多地重視方法技能教學,進而培養學生在小學階段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王永成.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新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04):16-17.
編輯 徐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