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文 翟智
摘 要:在時代發展的理念中,管理工作的開展要結合時代發展情況和學習的實際情況,在新的管理理念中提升學校的管理效率。主要介紹從科研辦校中提升教師的素質、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的推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目的是加大小學的管理力度。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學校;管理工作
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管理者、組織者,所以,校長的業務能力以及素質高低對學校有正面影響。全校整體教學素質的提升關鍵是順應時代發展,在新的教學理念逐步深化的基礎上,有效開展學校管理工作。
一、科研辦校中提升教師的素質
如果能夠把教學中教學積極性的調動應用到教師管理中,把教師的興趣有效地引入到科研管理中,決策者在開展學術管理的時候要不斷地提升教師的教學觀念。校長作為老師的領導,要對教師開展相關的校本培訓,為教師指明教學發展的新方向,這是校長開展教學管理中最為重要的職責。
首先,小學階段基本每周都有集體備課和主動科研學術交流,在交流互動中吸收新的教學理念,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師的教學思想,因為教學中教師一定會有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工作總結,但是任何一個教學計劃都不能做到完美無缺,所以,開展交流的目的是教師在交流互動中不斷地提升彼此之間的經驗和教學技巧。其次,校長對科研工作親自過問,這樣為教師的教學咨詢提供必要的幫助,因為很多新教師在教學上經驗不足,如果有相關專業人士的指導必然會在短期內獲得能力的大幅提升,這樣能夠更加細化工作的開展。最后,組織評價機制的建立。通過對教師的備課、上課、說課進行評價和教學評估,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增加教師的教學壓力,是為了在觀摩中找出上課中存在的問題,并與教師在探討中共同解決,在結果研討中多鼓勵和指導,這樣能夠有效地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二、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的推行
管理是把每一個個體融合在一起,任何一個存在的個體都具有創造性和自主性,更是推動世界發展的主角,因此在管理中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互助的。學校是教育教學的集中地,管理中一定要秉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讓學生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個性,很多時候學校在管理的時候過于嚴苛,忽略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比如,有的孩子天性比較活潑所以喜歡上課說話,教師如果在管理中一味地克制孩子說話的習慣,讓孩子在長期壓抑中感覺學校環境不適合自己,產生厭學的思想,如果學校在開展管理的時候能夠制定適應學生個性的培養方案,定期舉辦討論會、研討會,或者興趣活動小組討論會等,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理念。這樣的培養方式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在關注中提升學生的實際需求,滿足學生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創造性。學校管理更要注重與學生的細節管理,因為小學生是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階段,為了加強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改善教學環境,選擇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各項能力,保障各項活動可以在運轉中持續開展。
三、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第一,在信息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逐步推進中,小學學校的領導關心學生學習質量和身心發育狀況的同時,更要推進學校的信息化管理建設,運用現代化教學管理理念,不斷摒棄陳舊的管理模式,在信息資源的共享管理中,提升教學管理措施加強學生的意識行為規范。第二,學生是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所以,教師在管理的時候要摒棄傳統的舊觀念,給學生融入新的知識和學習模式,信息化融入讓學生了解外部世界的變化情況,適應改革變化中時代發展的步伐。比如在學習數學加減法的時候,傳統教學舉例中都是公園單價的計算,當前學生對于公園沒有更大的興趣,如果舉這類例子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降低到臨界點,教師如果運用信息管理給學生制造情景環境,則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所以,學校在管理的時候適當地結合管理手段,把學校管理中的一些信息內容或者數據都在本校的官網上進行發布和宣傳,這樣學生在官網上查閱,不僅能夠節省學校的資源,還能推動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這類方法的運用可以讓學校比較優良的校風校訓在時代發展中不斷得到深化和傳承,這樣對學校本身的文化特色開展研究,讓學生充分理解后在日常行為規范中實行,另外通過微信朋友圈、微博互動和家長進行溝通,把學校的優良傳統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信息技術服務于本校的發展。
為了做好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首先校長要對自己的職責進行準確的定位;其次,在學習上要不斷地積累先進的管理經驗,對學校較為成功的管理理念進行借鑒,并且在管理中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對師資隊伍和管理隊伍進行優化,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大環境,讓小學管理工作能夠順利地開展。管理工作中要做到與時俱進,開辟出一條與現代化管理制度相結合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樂加.淺談新時期學校教育管理工作[J].赤子:中旬,2014(18):12-13.
[2]韋榮喜.淺談鄉鎮小學學校管理新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35-36.
編輯 孫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