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現如今,我國小學語文高段閱讀的教學改革也被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所重視起來,傳統的閱讀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顯然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在著重強調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的今天,應當如何更加有效地進行高段閱讀教學,并通過高段閱讀教學給予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思考的新課題。基于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的實踐,在此基礎之上對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的策略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本真;實效;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
小學閱讀教育是指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與情感,熟練各類詞句的用法,從而掌握文章基本寫作的能力及語言基本表達的能力,小學語文中高段閱讀的教學對于小學生個人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很大的作用,而“理解”與“運用”并重的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模式也是新時代背景之下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小學生更加快速地理解文章含義,并且找到文章的內涵和寫作技巧,從而更加熟練地進行使用。
一、小學語文閱讀的價值
首先,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將學生的語感培養起來,而語感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學生一旦擁有了良好的語感,就會對文字和語言有更加深刻的感悟,這樣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就會更加的輕松,也能夠更加準確地理解其中的意思。
其次,在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教學所用的材料內容都是積極向上的,有正面教育意義的文章,通過對這些文章的學習,學生無論是人生觀、世界觀還是價值觀都得到了良好的樹立,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也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地養成。所以說,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有著極強的美育價值。
二、“理解”與“運用”并重閱讀的意義
閱讀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承擔著開闊學生眼界,增長學生見識的作用。對于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是新課標給予學生的重要要求,也是小學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目標。但是,理解與運用互相之間并不是毫無關聯的,而是需要緊密結合,在當前時代,將理解與運用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地將小學語文高段閱讀的教學工作做好。要將理解與運用有機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教學。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文字內容的不斷理解,產生各種各樣的想象,而正是這些想象構成了學生腦海中的畫面,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內涵。學生就能夠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懂得作者為何要這樣創作,從而更好地運用相關的語文知識。
不僅如此,“理解”與“運用”并重教學,能夠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提升小學生綜合能力。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理解”與“運用”并重,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思考閱讀中的思想,變換閱讀的角度來對文章進行思考,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樹立起創新意識。
三、“理解”與“運用”并重閱讀策略分析
1.抓住關鍵詞語,以理解促進運用
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一篇文章,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掌握相關的知識和能力,進而更好地運用這些知識和能力,教師首先就要做好引導工作,通過抓住關鍵詞語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文章中來,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比如說《冬陽 童年 駱駝隊》一課,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學生對作者所寫的感情感覺到不是很好拿捏,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的童年,通過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循序漸進地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更深層次的含義,在理解之上促進運用。
2.抓住情景設計,以探究促進運用
教師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景,通過情景的設計,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進課堂學習之中,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探究文章內涵。比如說,在進行《開國大典》一課的閱讀教學時,學生由于年齡小,對于相關歷史不是十分了解,而對于文章內容不是很感興趣。這個時候,教師就應當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個教學情景,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進行相關歷史片段的播放,在學生基本了解這一時期的歷史背景之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的內容,通過對課文的分角色朗讀,將學生自己與文章中的人物融為一體,從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內容,將文章中的知識和文化進行熟練的運用。
3.揣摩句子寫法,以感悟促進運用
學生在理解了一篇文章在寫什么之后,還要在此基礎上了解作者為什么要這么寫。教師一定要針對文章中的語言特色,對學生進行“語用意識”的教學。比如說,在進行《冬陽 童年 駱駝隊》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仔細揣摩文章中句子的寫法,找到這篇文章的特色。通過對文章的理解,掌握新的語用方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4.結合文本寫作,以實踐促進運用
不同的課文,在進行閱讀的時候所要解決的問題自然也不相同,這就要求在閱讀的過程中應根據文本內容的不同,選擇恰當的閱讀方式,帶著問題開始閱讀,這樣能夠有效地避免盲目的閱讀,讓閱讀具有針對性,以此來提高閱讀的實效性。在大量的閱讀教學之后,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寫作,對在高段閱讀中學習的道德知識進行實際的運用,以此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寫作能力。比如說,《冬陽 童年 駱駝隊》一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了文章寫作方法的分析之后,可以鼓勵學生用作者的寫作方法,將結尾之后可能會出現的情境,用作者的筆觸描寫出來,以此增強學生的文本實踐能力。
語文作為基礎應用性學科,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是非觀,促進其健康成長。小學階段是學生奠定學習基礎的階段,但是,由于小學生年紀尚小,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是有限的,所以,教師應當通過語文閱讀,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通過提升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更加輕松自如地學會寫字、寫作等語文基本技能。但值得一提的是,“理解”與“運用”并重的教學模式并不是將理解部分與運用部分分割開來,而是將二者緊密結合,通過對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的仔細分析,教師要使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金感芳.小學語文精彩教學片段賞析[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7-09.
[2]杜潔瓊.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00(0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