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提起金融危機,總有人認為這是經濟學家的事情,對普通民眾的生活根本不會有影響,其實這種理解從根本上是錯誤的。經濟危機的害處已經滲透到民眾正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菜市場蔬菜漲價,工資是否如期發放,商業娛樂場所繁榮情況都與金融危機是否出現有很大的內部聯系,這是微觀層面來說,從宏觀層面來說,概括為以下四點:
1.2009年,當時金融危機席卷而來的時候,在全球200多個國家中,雖然中國所受的波及相比較而言是較小的,但是中國股市卻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在短短8個月的時間里跌幅達63%,損失人民幣將近20萬億元,七成股民遭受了重大打擊,損失慘重。
2.中小企業資金不充分,在全球性金融危機中根本堅持不了,紛紛面臨破產倒閉,其中外貿出口型企業損失尤為慘重,在經濟特區,出口業發達的地區無一不遭受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出口虧損嚴重。
3.美國作為資本主義國家中最發達的一個,金融危機所受到的傷害也是首當其沖,在金融危機席卷資本主義國家的時候,美元走勢成了一大問題。近階段,美元貶值嚴重,國際油價按照國際慣例由美元計價導致全球油價飆升,這直接導致我國國內油價直線升高。有車的家庭本來用車是方便生活,現在有車反而成了累贅,出現了養車難,開不起的現象。
4.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畢業恰逢經濟危機,很多企業裁員,倒閉,導致大學生找工作更加艱難,就業形勢日益嚴峻。
對我國證券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股價波動及其對證券機構經營、業績和對投資者投資收益的影響;股價波動對市場融資功能的影響及其對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資的影響。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波動對保險業經營及業績的影響;資本市場波動對保險業投資收益的影響。
中國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模式,與世界各國都建立了貿易往來,又于2000年加入WTO,經濟上與外國聯系更加緊密,因此這一經濟結構決定了中國對此次金融危機不可幸免。我國進出口的結構:貨物的出口量遠大于進口量,而服務的進口量是大于出口量。這正說明了我國產業結構是制造業出口和服務業進口型。我國由于勞動力廉價,因此制造業發達,有世界工廠之稱,但是西方國家從事的研發,設計,創意等附加值卻很高,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我國的貨物出口存在順差而服務類行業存在逆差的原因,西方發達國家不是做不了制造業,而是選擇中國為更廉價的勞動力市場。
其次,資本和金融項目也存在著較大的順差,尤其是外商獨資項目,眾所周知,當西方國家深受經濟危機之苦的時候,中國經濟依然穩步增長,這吸引外商來華投資,美元持續貶值,因此人民幣的升值空間越來越大,國際資本流入的動力增加,國內企業將境外資產調回境內轉化為人民幣資產的傾向增強。
2012年,金融危機再次爆發,通貨膨脹加劇,物價飛漲,工資水平卻沒有提高,這在一些貧困地區表現尤為突出,人民生活水平逐漸下降,社會安定遭到了破壞。雖然國家三翻五次的調整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但效果也只是微乎其微。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房價、股價等資產價格近兩年來大幅上漲,更加劇了通貨膨脹。目前我國的通貨膨脹主要就是由于受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全球流動性過剩、美元貶值、部分農產品主產國減產、對于大宗商品需求不斷上升及世界生物燃料產業對糧食需求大幅增加等多種因素影響所造成的,明顯不同于以往的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
在經濟危機中,我們應該看到更深層的東西,全球貿易是一把雙刃劍,我們享受他給我國經濟作出的貢獻,也要承擔風險,但是奉獻給我國造成的傷害,我們應該反思,受到經濟危機沖擊力度最大的產業,恰恰是我國需要整改的產業。在政策制定上一定要符合經濟危機模式下的社會現狀,即掌握所謂的度,將這個調整好是政策制定的關鍵。另一方面,金融體系也受到了經濟危機的影響,外資金融機構在國內人民幣本幣業務的開展規模和數量上,相對來說都是比較小的,而且他們在中國都是盈利的。所以,銀行投資機構包括證券公司等不會在短期內過多過塊地全面停止或者收縮中國區的業務,因為在中國區是賺錢的,而目前在其它地區不賺錢。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經濟地位在經歷金融危機以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在危機后的恢復就需要漫長的時間,并且困難程度,需要解決的社會階級矛盾問題要很繁瑣,因此,我國在此階段努力趕超,提高綜合國力,才能在世界上以經濟實力站穩腳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國際地位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學東.國際金融危機與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反思[J].經濟研究導刊,2009,(35):1-4.
[2]張偉,劉興坤.基于經濟周期理論的我國當前宏觀經濟政策選擇分析[J].管理學刊,2009,22(5):27-33.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