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九九
摘 要:本文分析了對醫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模式和方法。
關鍵詞: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一、當代醫學院人文素質教育現狀闡述
首先,傳統的教育體制本身存在弊端,沒有系統的教導醫學生必要的人文知識。醫學院的學生中絕大部分都是理科生,他們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教育體制的規范和束縛,在教師的引導下一般只關注專業知識的學習,人文知識的積累對他們如同雞肋、可有可無,這導致了進入醫學院學習的學生在人文素養和知識上存在著先天不足的缺陷。進入到醫學院之后,醫學生面臨的是繁重的專業知識學習,如何完成課業要求成為他們關注的重點和焦點,根本無暇關注人文知識的學習和人文素養的積累,使得醫學生的人文素養一直難以提升,這很可能造成醫學生只有專業知識卻缺乏為人處世的智慧,在參加到工作崗位之后很容易迷失方向、喪失自我。
其次,醫學院開設的人文課程比例失衡,教學效果差強人意。醫學院開設的人文課程可以劃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部分,很多醫學院只將國家要求大學必須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作為必修課程,而其他和醫學倫理、醫學道德相關的人文核心課程都納入到選修課體系之中去了,并且對選修課的開設并沒有進行系統的規劃和論證,具有很大的隨意性,課程極其不規范,這導致了很多醫學生都將之作為賺取學分的重要途徑,課堂上講授的內容也存在著重復、邏輯不嚴、知識難成體系的情況,這使得必修課和選修課之間、選修課和選修課之間的課程和知識難以形成互動互補的合力作用。另外,很多醫學院都在大學的第一、二年級開設人文課程,而當大學三、四年級之后進入到臨床實踐學習和深入地專業課學習時卻難以接受到人文知識教育了,使得人文素質的培養缺乏橫向關聯和縱向連續,徹底和醫學教育體系相割裂,使得醫學院的人文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再次,醫學院人文教育方法單調、內容陳舊。很多醫學院還按照教材的大綱進行內容教導,講授的內容和醫學生實際要面臨的工作環境和狀況南轅北轍,人文知識教育和時代要求相背離。在信息技術迅速普及的時代背景之下,很多醫學院在教學開展的過程都已經采用了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多媒體通過提供視頻教學和圖片教學形式使得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得到大大的提升,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人文知識的教育就擺脫了被動灌輸的教學困境,很多老師知識單純地將人文倫理和道德直接傳遞給學生,而學生完全難以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和思考,這導致在享受了短暫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之后,學生對人文知識的學習依然興趣缺缺,他們學習人文知識還停留在知識和技能層面上,完全沒有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培養層面,醫學生人文素質難以得到提升。
二、醫學院人文素質教育模式探討
1.要實施科學和人文并重的教學理念。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衡量一個人是否獲得全面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科學是學生將來從業的基礎,是教導學生求真的重要途徑;人文則是做人之本,是教導學生揚善的理論依據。醫學學科天然地含有著科學和人文兩大屬性,因為醫生這個職業不僅僅涉及到專業技能,更關乎到社會倫理。所以醫學院作為醫生的培養場所,一方面要教導學生專業的醫學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教導學生掌握豐厚的人文知識,并將人文知識逐漸內化為人文技能,并將之貫穿到以后的醫學行為之中去。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是加強針對醫學生的人文教育的前提和基礎,醫學院應該樹立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將人文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定位明確下來,讓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相互補充、水乳交融,使得人文教育具有科學意識,科學教育中包含人文關懷,二者有機融通,共同促進高校教育理念的完善。
2.構筑完善的人文課程教育體系。醫學院可以首先從變革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開始進行完善的人文課程教育體系的構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品德修養、醫德醫風教育,讓學生堅定從醫的信念,引導學生從知識層面上升到智慧層面,做個合格的醫學學生;醫學院還可以從基礎課程教育中進行人文知識的傳輸。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開始一些人文核心課程,將醫學哲學、行為醫學、社會醫學和衛生法學等知識及時地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行醫治病過程中必須秉承的價值觀,使得學生能夠在基礎教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到人文知識的熏陶;另外,醫學院還要在臨床實踐階段進行人文知識教育,在臨床實踐階段,教師要教導學生關愛病人、以病人為中心,增強在行醫過程中的道德觀念和法治觀念,提升和病人之間的溝通技巧和技能,增強自身心理素質,妥善處理醫患關系。
3.建設完善的師資隊伍。教師是教育理念實施的關鍵,也是決定教育改革和教學內容能否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水準決定了教育成果的高低。教師本身又是人文形象的直接體現者,所以醫學院要實施人文素質教育,首先就要打造一只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醫學院校自身的特性使其出現了其他院校沒有出現的情況,那就是人文教師缺乏醫學知識,而醫學專業教師又缺乏人文知識。在這種情況下, 醫學院應該在師資隊伍的建設過程中注重人文教師和專業教師之間的互通互融,人文類教師要去專業的醫學課之中去補充自己的醫學知識,醫學專業教師要通過人文知識講座和專業的在職培訓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在整個師資隊伍中提升人文意識和人文實踐能力。醫學院還要不定期地邀請那些德高望重、人文素養優秀的知名醫生或者教授到醫院來進行講座,使得廣大師生能夠感受到老醫生和老專家們身上那些高尚的醫德和醫風。
4.要營造良好的人文素質教育環境。醫學院在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時候,應該充分考量到醫學生自身特殊的心理特點和其將來在社會中特殊的角色和定位,盡量在學校內部創設和實際工作情況緊密聯系的人文環境,還要鼓勵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深入生活,讓學生作為社會一員,了解“看病難、看病貴”的事實,了解病人的需要,使學生從社會角色擔當層面感知醫務人員的神圣職責。
參考文獻:
[1]徐華平.淺論新形勢下的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4.
[2]葉穩安.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
[3]張艷萍,張宗明.醫學科學精神與醫學人文精神交融-實現現代醫學模式的轉換[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