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
摘 要:本文筆者結合國外創業教育發展的經驗,分析我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存在的不足之處,在高職院校如何科學開展創業教育的問題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高職;學生;創業;對策
當前大學生數量的逐年劇增,最終導致的后果就是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雖然高考升學率提升了,大批高中生變成了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但也僅僅是緩解而已,在經過幾年的高等教育后,這些大學生又將面臨就業求職的各種挑戰。因此,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創業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創業教育概況
創業教育是培養人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的教育。創業教育主要是指以開發和提高青少年創業基本素質,培養具有創新型、開創型個體的教育。它的培養目標就是使受教育者通過教育活動,具備了創業心里素質、創業意識、創業知識結構、創業能力等創業基本素質。它是培養具有從事一定職業的勞動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人的教育,是職業和創造相結合的教育。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是職業教育改革的必然,目的是讓高職生利用自身專業技術水平較高的特點,發揮特長,通過掌握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不斷創新,開拓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
二、高職開展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1.應對嚴峻就業形勢的當務之急
當前我國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高職畢業生尤為突出。如何擴大高職就業問題,當前我國短時期內不可能增加大量工作崗位,必須尋找新的途徑。創業不能幫助其他人,也為社會解決就業問題,一箭雙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因此,鼓勵支持高職畢業生創業是解決嚴重就業壓力的重要舉措。但是,當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沒有真正開展創業教育,在這方面的工作很薄弱,80% 的學生沒有受到過創業教育。所以,開展創業教育已成為高職院校解決就業壓力的當務之急。
2.振興高職教育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高職教育脫離社會、脫離生活,與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存在一定的距離。所以我們要更新教育理念,采用先進教學媒介,創新教學方式,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才能不斷地進行自我革新和完善,否則被社會多淘汰。創業教育對大多數高職院校來說,還是有待開拓,它是振興高職教育的必由之路。
3.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
馬克思主義強調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國制定了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教育方針。高職教育也要遵循這個原則,要真正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其中,創業能力就是全面發展所必須的能力之一,所以,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高職院校就必須要開展創業教育,從而促進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1.創業教育研究比較落后
目前,創業教育已得到越來越多的呼吁和支持,但在實際操作層面,仍陷于隔斷式教育困境。一些學校應政策要求,選了一些學生上課,讓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兼任講師,開幾堂創業課,不關心學生接受培訓后如何持續發展,也沒有相應的硬件如資金、孵化園支持。或雖有孵化園,但進入孵化基地的學生與接受創業教育的學生之間并不存在相互促進的對接機制,一些孵化園甚至淪為小商小販的經營門店,創新創業沒有在學生的創業項目中得以體現。
2.缺乏創業意識,創業比例低
盡管國家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業教育,各高職院校也響應號召開展了相應的工作,但目前來看,由于高職院校的教育特點,大多數畢業生的就業前景良好,在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下,多數高職畢業生選擇就業,因此我國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創業意識非常薄弱。
3.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不足
創業教育的效果如何,關鍵在于授課的教師的綜合素質。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在管理上還不夠規范,同時教師數量也不足,而且現有的師資隊伍綜合能力也偏低。絕大多數擔任創業教育教學工作的老師缺少創業的經歷,他們對企業的籌建與運營相關的知識知之甚少;同時他們大多沒有進行過專門的培訓,授課時只能是看著教材照本宣科。那么這樣一支師資隊伍教出來的學生會是怎樣的素質,可想而知。
4.創業教育實踐環節薄弱
創業教育的開展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為目標的教育活動,旨在要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新意識和思想并具備較高的綜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目前創業教育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手法過于陳舊,授課內容的范圍較小,僅限于創業的理論、政策等方面的知識,缺少創業實踐活動環節,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很難具備創業能力,落實創業工作就更為渺茫。盡管有些高職院校會邀請一些社會上知名的企業家、成功人士等進行講座,而且只是以大班形式進行,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的自身素質不能滿足創業的基本要求,對于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作用不明顯。要實現創業教育的教學效果,必須突破傳統教學方式,結合理論與實踐,大力推進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活動場所。
四、加強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對策
1.開展課程改革,體現專業特色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話語權的增強,我國的教育教學也相應的會慢慢發生一系列更加具有進步意義的變革。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培養的是技能型專業人才,這種類型人才也正是現在社會各行業所大量欠缺的工作人員,我們可以通過課程的改革來提升教學質量與專業技能的更好培養,建立更加具有特色的專業課堂教學。通過一些更加新興理念的運用,使得高職教學貼近社會發展,能適應相關行業的時代進步潮流。運用兩師一體的教學方式,讓課堂理論基礎知識和社會實踐情形相結合的方式成為一種教學主要形式,能夠提升高職院校畢業學生與社會生活更快的融入速度,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與技能專業性。
2.建立專業化,專兼職相結合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創業教育要得以迅速發展,就必須打造一支專業的師資隊伍。在教育活動中,授課教師是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一直以來,教師業務培訓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諸如在意識上缺乏意識、缺少開放性的管理體制、市場意識淡薄、沒有實踐經驗等,由此可見,沒有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將難以保障創業教育課程研究成果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要建立一支專業化的創業師資隊伍。 創業教育不同于傳統教育和其他專業學科的教育,因此,對授課教師的能力要求也比較特殊。創業教育的授課教師必須同時具備豐富的創業理論和實踐經驗,二者缺一不可,否則,創業教育就演變成了“紙上談兵”。但目前,由于相關管理體制的限制,教授創業的教師多位兼職教師,幾乎都沒有創業的經驗,也沒有充足的實踐和精力,大多數人僅僅參加過創業培訓,掌握最基本的一些理論知識而已,師資隊伍水平地下,直接影響到了創業教育開展的效果和學生對創業教育的興趣。
3.深化校企合作,培育創業氛圍
隨著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校企進一步深度合作,學校和企業雙方在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如何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應擺在重要位置。以我院為例,學校和企業基于共同培養人才、雙方共同發展的目標,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建設課程體系、實施教學實訓項目、落實學生實習與就業,形成了“資源共享、人才共育”的緊密型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良好的創業氛圍。我們在實踐中發現,有了企業的積極參與,對逐步培養高職學生作為未來“現代職業人”有積極的作用。另外,還可以由各系部邀請企業家走進校園,面向全院師生,每學期至少舉辦 1 - 2 場創業教育專題講座或報告會,這些活動的開展可以引導更多的學生關注創業、參與創業。
4.建設創業實習基地及高職生創業中心
創業教育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僅靠開設幾門理論課程、開發幾套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還需開展各種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創業的信心和技能。具體途徑有: 真實情景模擬。在校園內的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成本核算、進貨與銷售、廣告策劃等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師生共同制訂生產任務和獎罰,這種模擬商戰的創業實踐,既可鍛煉學生的能力,又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優化創業規劃競賽活動。學生創業規劃競賽不同于一般意義的專業比賽或者學生活動,競賽應邀請有創業經歷的教師、創業指導課程有關的教師、企業專家、創業成功人士等組成的“創業教育專家組”擔任評委進行指導,對于優秀的創業計劃,在賽后應積極創造條件推動參加競賽的創業計劃真正走向實踐。 設立大學生創業園。學院在新校區建設時可考慮規劃建設軟硬件完善的“高職生創業園”。創業園由管理中心和學生的創業實體組成。園區管理中心為學生創業提供政策咨詢、各類資金申請、企業注冊登記及商務、融資等“一站式”服務。學生創業實體可以是由學生自己管理、自主經營的小公司、小企業,也可以是工作坊、設計室,可以是超市、家教中心、打印社等小店面,還可利用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優勢開辦如: 眼鏡驗配中心、師生藥房、健康養生中心等經濟實體,讓學生成為創業實踐的主體,在實踐中收獲經驗,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謝志遠.大學生創業教育本土化的探索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2] 譚蔚沁,林德福,呂萍.大學生創業教育概論[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1 .
[3] 陳學飛.高等教育理論精神論集[C].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